几个高校工作的同学都感觉到,课堂学习对学生已经没有太多吸引力了
几个高校工作的同学都感觉到,课堂学习对学生已经没有太多吸引力了。其实有两个原因。一是读书的性价比变低了,文凭只是求职的最低条件。二是对学校能教给你什么的困惑。
可能学校不会教的unspoken
rules可能才是最重要的。可惜,你在学校听不到别的建议,因为在此间的很多人,也没有尝试过别的可能。很多老师自己的人生经历单一,只是从一所学校到另一所学校,甚至在同一学校同一院系干到退休。有的老师因为毕业早,对现在的求职困难程度一无所知,有的只有一种天真的乐观,相对的稳定和高薪又强化这种乐观。有的老师对学生考证和实习只知阻挠。对于想进业界的博士生,最常见的天真说辞莫过于反复强调独立研究重要,文章不重要可以毕业了慢慢弄。学校也不会教你怎么找工作,就业中心的人,也大概率都是某某家的亲眷,自己也没有怎么找过工作,指导可能也就是念念ppt。
由于读好书和就好业之间的因果关系变弱,读好书便不再具有吸引力。我们所处的时代充满了对成功的羡慕,对失败的焦虑和鄙夷。半是对滑落的恐惧,半是对未知道路的茫然。毕竟,随大流的生活令人安心。不过就是以前讲求科考,现在讲求上岸。只要有一种经济上和社会地位上占优的生活,大家便向往之,并奉之为圭臬。有趣的是,这种规训和对失败(确切的说,是不满足主流的期待)的羞辱,从中小学时对优绩的不啻褒奖就开始了。
总的来说,在学校学的东西再高雅精妙,最后还是得面临毕业后的种种现实。成年人的脆弱性在于,你和不体面的生活之间,可能就差了一个坏运气,或者一份工作(甚至几个paycheck)而已。但很可惜,学校教育很多时候只是抬高了你对生活的期待,它兑现不了它曾经许诺或者你以为它许诺的那个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