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着闺女学语文之《曹冲称象》

500
曹冲称象,二年级课文上册第五课。这篇课文可谓历史悠久,八十年代我上小学的时候就有这篇文章了。可是曹冲是谁?称象发生在哪一年?他有没有参与到争夺继承人的斗争?因为当年听袁阔成老爷子的《三国演义》,讲到曹家,净是曹操、曹丕和曹植了,也没曹冲什么事啊,所以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今天,趁着闺女也学课文,我们就来好好扒一下。
1. 曹冲是谁?
曹冲,字仓舒。曹操的儿子,生于196年,即建安元年。死于建安十三年年。仅仅活了13岁。曹操前后娶了14个老婆,生了25个孩子。在几个早夭的孩子里,曹冲在史书中颇费了了些笔墨。
先说名和字。《礼记·曲礼上》记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是说一个男孩子,生下来父亲就会赐给一个名。到二十岁,要举行冠礼,把头发束起来,并带上帽子,当爹的再赐表字,孩子就算是长大了。而这个曹冲十三岁就死了,怎么也会有字呢?有人说这是小名,因为曹操的儿子都是“子”字辈,如曹子桓(曹丕),曹子建(曹植)。有的说是曹操行事与前人不同。曹操喜欢用古代圣贤的名字给自己孩子取字,如“朱虎”、“彭祖”,这几个孩子都是不是早死,也没用“子”字。还有另外几个早死的却用“子”字取名,而且“仓舒”也是唐虞时期著名的“高阳八氏”之一。曹操给他的儿子起名“仓舒”,也是喜爱这个孩子吧。
“冲”,这是个简体字,是由原来的“沖”和“衝”两个字简化合并而来。“沖”的意思是水冲刷。“衝”则是从“行”,“重”声。“行”,甲骨文是一个十字路口。“彳”是小步,“亍”是步止。十字路口中间加一个“重”,说明是重要的十字路口也。
《三国志》中这样描述曹冲“少聪察岐嶷,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俨然是一个神童。记载曹冲两个故事,一个是曹冲称象,一个是智救啮鞍库吏。《异苑》记载了另外一个故事,留下一个成语——“顾影自怜”。外国人进贡一个山鸡,只有在水边看见自己的影子才跳舞。曹操想看跳舞,曹冲就在山鸡前面立了一面镜子,山鸡翩翩起舞,最后竟累死了。
2. 曹冲称象发生在哪一年?
这个问题,不太好说。之前有多位历史学家考证曹冲称象本身就是一个传说,附会到曹冲身上。清朝人何焯在校订《三国志》是说,大象只有交趾(越南)才有,而孙权在建安十五年才臣服越南。这时候,曹冲都已经死了两年了。况且,中国古书《符子》记载燕昭王浮舟称大豕的事件。所以此事绝非是曹冲所为。后世民国遗老陈寅恪及印度学大师季羡林均持此观点,并从佛教经典中找出称大象本出自于佛教故事。
也有人对此持反对态度。他们有两个依据:第一,前面几个人的前提都是地处江东的吴国没有大象。这个理由并不成立。三国时期距今已经有近两千年的时间,不能说现在江东地区没有大象,就确定说两千年前也没有。并且,新的生物地理学已经证明,那个时候的江东地区的确有大象活动过。第二,记载称大象的佛经成书时间晚于《三国志》。当然,大师说佛经成书之前口口相传了非常长的一段时间,然后才整理记到佛经里的。
不管怎么样,我们就假定这个故事存在,那么他可能发生在哪一年的?
《三国志》记载:冲字仓舒。少聪察岐嶷,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是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众访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可知,应该就在曹冲五岁或者六岁的时候,那到底是五岁还是六岁呢?
首先,绝对不可能是五岁。曹冲五岁时正值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这一年发生了多个重大事件。
刚过完年,曹操就杀了汉献帝的舅舅董承。董承想学当年司徒王允对付董卓的方式干掉曹操,整了一个玉带诏事件。可惜时移世易,董承不是王允,曹操也不是董卓。
杀完董承,趁刘备羽翼未丰,发动东征。三下五除二在小沛把刘备杀的大败,连老婆孩子也被掳走。接着掩杀至下邳,收降关羽。《三国演义》里说关羽保着嫂夫人过五关斩六将,回归刘玄德。但是史书其实并没有记载这次掳走的刘备老婆孩子。《蜀志.先主、甘后传》“先主数丧嫡室,甘氏随先主于荆州,产后主。”可见以前的妻子尽丧亡也。史书上记载的刘备丢老婆有两次,一次是被吕布掳走,到后来失而复得。一次是被曹操俘获,这次后面就没了下文。
开春的这两下,对于曹操来说不过是餐前小点心,开胃小菜,接下来才是本年度的重头戏。从四月一直到十一月,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事——官渡之战隆重上演。结果是曹操以不足一万的的兵力,大败号称十万人马的袁绍。曹操在战后写给献帝的奏章中提到“辄勒兵马,与战官渡。乘圣朝之威,得斩绍大将淳于琼等八人首,遂大破溃。绍于子谭轻身迸走,凡斩首七万余级,辎重财物巨亿亿。”自此袁绍一蹶不振,没过几年就死了,整个北方尽入曹操彀中。
本年,江东的孙策,孙坚的儿子,孙坚与曹操同年生人,均为155年的五零后。孙坚早死,年轻的孙策继承父志,打理江东事务。他见曹操与袁绍打的不可开交,想趁机刺杀之。没成想还没出发便被刺客刺成重伤,不治而死。弟弟孙权继位,重用鲁肃、周瑜、吕蒙等青年团员,调整战略方向,向曹操示好,接受汉朝统治,把主要精力放在统一江东各州的工作上。
经过本年的大战,曹操彻底扭转乾坤,摆脱了四面强敌环伺的局面。在建安六年,也就是曹冲六岁时,史书上并未发生什么重大事件。而且孙权刚刚继位,欲同朝廷修好,很有可能在本年度进供大象给北方。
3. 曹冲参与过太子之争吗?
我们熟知的是曹丕与曹植争皇位的故事,还有那首著名的《七步诗》。曹丕出生于187年,是个八零后。曹植出生于192年,曹冲生于196年,他们二人都是九零后。
曹操是在建安二十二年,即217年63岁的时候立的太子,彼时曹冲已经死了九年多了,不太可能参与到争夺继承人的争斗当中。
曹冲死于建安十三年,本年曹操五十四岁,南征北战,未尝败绩,风头正健。
六月,加封丞相,正是志得意满的时候,应该不会想传位的事情。但是本年却是个转折点,因为十一月发生了另一场以少胜多的战争——赤壁之战。结果同样是以少胜多,主角却发生了变化。曹丞相狼狈回到许都,又遭丧子之痛,双重打击下,唱出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慨。这个时候,曹操应该是想到了接班人的问题,所以才对曹丕说“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的感叹。
至于曹丕和曹植的太子之争背后所隐藏的旧门阀与新兴地主之争,等到学习《七步诗》的时候再讲吧。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