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钟》:胶片时代最后的高潮

500

500

  这一秒钟,成功地留在了岁月之中

   01 

  早年间,张艺谋还在陕西咸阳的纺织厂工作时,他省吃俭用给自己买了人生第一台胶片相机。

  这部相机,改变了他之后的人生。

  今年,他把对胶片最初的眷恋搬上了银幕。

  11月27日,两次被“技术原因”耽误的《一秒钟》终于上映了。豆瓣7.9,评分不错,但票房很是惨淡。

  这部电影几乎没有商业上的考量,在商业化的浪潮之下,这种题材的电影已经没有什么存在感了。

  正如他所说:“我这样的导演还能拍几部,一般导演都没人投资了,这部电影算是了了自己的一个心愿。”

  张艺谋是一个表现欲很强的导演,但是,他献给电影的这封情书,却是一个很简单、很安静、很内敛的故事。

  这是一部关于电影的电影,讲的是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几个小人物围绕着胶片展开的一系列故事。

500

  片中,张译饰演的张九声,逃出劳改农场,身无分文徒步穿越沙漠,仅仅为了看一场电影,因为电影开场前的新闻简报中有他女儿去世前的一秒钟影像。

  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了刘闺女和范电影,每个人对胶片都有不同的目的,历经了千辛万苦之后,张九声终于在电影《英雄儿女》中看到了女儿出镜的那一秒钟。

  电影里,张九声想要抓住的那一秒钟的影像,是父亲对女儿的思念,而在张艺谋心里,这是一位电影工作者对胶片时代的迷恋。

  在这里,我们不去探究人性,不去对《一秒钟》做过度的解读,我们聊聊电影背后的故事,和那个逝去的胶片时代。

   02 

  从1987年执导的第一部电影《红高粱》到现在,已经33年了,张艺谋依然奔跑在片场的第一线,从电影的总体架构到道具的细节,他都亲自过问。

  而对于《一秒钟》,他显得格外上心。

  “我自己心心念念很想把这个故事拍出来,一些青春的记忆,一些我生活中的细节,只是一直没有下决心。”

  2018年1月,张艺谋给编剧邹静之写信说:“趁着我还能在沙漠上摸爬滚打,咱们抓紧把这个电影拍出来吧。”

500

  两个人一拍即合,几个月的时间,剧本就定型了。

  接着,张艺谋亲自去敦煌选址,7月开拍,9月杀青,整个拍摄时间总共只有46天。

  但是这个速度却是在料想之中的,因为“拍一部关于电影的电影”,这个想法在他脑海中已经盘旋了13年了。

  这一年的张艺谋非常繁忙,同时推进九个项目,每天4:00起床,工作20个小时,从一个会场跑到另一个会场,中间只吃一顿饭。

  但他依然是全剧组体力最好的。

500

  电影中大量的取景地是在沙漠上,这就让拍摄过程显得格外艰辛,一是因为天气多变,拍摄的过程中常常遭遇大风和冰雹,二是因为一旦沙丘上留有脚印,就不能继续拍摄了,剧组需要扛着所有的设备立刻转移到另一座沙丘。

500

  很多年轻演员在爬坡时都会气喘吁吁,但张艺谋一口气爬上去还镇定自若。

  对待小演员刘浩存他也是呵护有加,有一场戏中,刘浩存情绪不到位,哭不出来,工作人员说离收工还有15分钟时,张艺谋责怪工作人员太着急,小孩儿不懂事,今天拍不好就明天,后天,拍好为止就行了。

  张艺谋曾说,一个导演顶多拍片到70来岁,而这时候的他已经68岁了,电影可以无限地精益求精,但是人的生理极限摆在那里。

  他想把最宝贵的精力,留给那些自己真正想拍的故事。

  从构思、准备到对演员的选拔和指导,张艺谋对这部电影,投入了很深的情感。

  “这是我写给电影的情书,是我自己的青春记忆,是关于电影的电影,我很喜欢。”

  在这部电影的幕后纪录片里,张艺谋拿出了一本陈旧的笔记本,这是1982年冬,他在广西电影制片厂担任副摄影时,为影片《白杨树下》做的胶片测试记录。

  镜头没有对这本笔记做过多的停留,但是那字里行间的一丝不苟,还是透出了当年的他对胶片,对电影的刻苦钻研。

500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他再次提笔为《一秒钟》写下亲笔信:

  “电影,陪伴我们长大;

  梦,伴随我们一生。

  总有一部电影会让你铭记一辈子,铭记的也许不仅是电影本身,而是那种仰望星空的期盼和憧憬。”


  用电影致敬电影,这是张艺谋的赤诚之心。

500

   03 

  电影,不仅是张艺谋的情怀,也是那个精神赤贫的岁月里,整整几代人的情怀。

  那个时候,看电影是件大事。

  2007年,张艺谋受邀为戛纳电影节60周年拍摄了一部三分钟短片《看电影》,这个短片也是《一秒钟》的雏形。

  短片里讲述了那个逝去的年代里,一个小村庄放映电影的热闹场景。

500

  影片的开头,人们欢呼雀跃着从四面八方涌向电影场地,离得近的一路奔跑,离得远的开着拖拉机,小孩子们兴奋地围着幕布转,大人们把各种各样的影子投射在幕布上。

  人们举起双手,举起自行车,甚至把母鸡都扔上了天。

500

  很多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对这个场景都记忆犹新。

  这一幕,在《一秒钟》里被完美复制。

  那时候播放的电影主要就是《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之类的革命电影,很多人已经看了无数遍,台词都能倒背如流,但是每次看电影,依然会乐此不疲。

  对很多乡里人来说,电影里的世界,是他们见过的最了不起的世面。

  在我的记忆中,电影放映时投射出的那一道光,有着无限的神秘,甚至那些被照亮的灰尘,都有着如同星空般的浪漫意义。

500

  主演张译在给张艺谋的信中写道:“十岁那年的夏天,我在看电影,当时总有很多不明白,电影里面的人,为什么那么高,电影放完了他们会去哪,他们的背后,又长什么样,我决定爬到荧幕的后面找他们。”

  这种对电影朴实的、热烈的情感,在倍速播放的今天已经看不到了,这是属于那一代人的记忆。

   04 

  《一秒钟》里,范伟饰演的范电影,是一个播放从未出过错的放映员,但是这次,胶片却被驴车卷在地上,成了一堆烂肠子。

  人们不能接受这场期望落空,而范电影是个有着无限优越感的老手艺人,他对自己的技术打心眼儿里感到自豪。

  于是,就有了那场浩浩荡荡的胶片救亡运动。

  范电影一声令下:“女同志,回家拿床单、口罩、纱布、蒸笼、筷子、脸盆,男同志回家拿铁丝,12号的,要擦干净。”

  男女老少立刻分组行事,即便倾家荡产也要投入到这场神圣的事件中来。

  整个过程专业而充满仪式感,范伟和张译在擦拭胶片时,眼里透露出来的是满满的尊重和膜拜。

  这一系列的动作,都是张艺谋亲自示范的。

500

  早在剧本还没写完时,张艺谋就想好了这个洗胶片的镜头,兴奋地在编剧邹静之前面比划了起来,当年处理胶片的记忆仿佛历历在目。

  关于胶片,没人比他更专业了。

  当年,他在剪辑《红高粱》时,不小心把胶片都卷到了一起,重新拍的话不现实,这真的是摊上大事儿了。

  这时候,张艺谋就想了一招,将凌乱的胶片移到被单上,小心翼翼地一点点理顺,周围栓了很多挂钩,将整理好的胶片挂好,经过仔细的擦拭和修整后,才把胶片收了回来,就如同电影里呈现的那样。

  一盘胶片,能牵动无数人的心。

  胶片有多珍贵,对年轻的观众和年轻的电影从业者来说,是很难想象的一件事情。

  现在拍摄一部电影,演员的片酬、宣传费等等才是开销的大头,而在之前,胶片是需要一笔很大的费用的,一般的剧组根本承受不起太多的拍摄条数。

  1990年,上影厂规定拍摄耗片比是3.5:1,这就意味着导演每拍三遍,就必须有一次成功,否则就无法跟制片主任交代了,很多导演因为录了几遍不能过,都会急哭,连饭都吃不下去。

  据张艺谋回忆,即便是想要到西影厂洗印车间里的一截废胶片,都需要通过层层的人际关系。

  而废胶片主要有两种用途:一个是编成“胶片灯罩”,亲朋好友结婚时,可以作为非常珍贵的礼物赠送。一个是缠在自行车横梁上,能防止漆皮剐蹭。

  这也就是《一秒钟》里刘闺女偷胶片的缘由了。

  刘闺女自小没有爹妈,与弟弟相依为命,但是弟弟不小心把别人的灯罩烧坏了,他们赔不起,因此,为了弟弟什么都能豁出去的刘闺女,就想方设法去偷胶片。

  在那个时代,胶片比人命值钱。

  因此,当范电影看到张九声对女儿的思念时,他能做出的最大的冒险,就是为他剪下2格胶片,偷偷塞给他。

  电影中的一秒钟是24格胶片,如果下一个放映员发现了画面的闪烁,那么范电影很可能就会被举报而吃不了兜着走。

  这也许就是那个质朴的年代里,一个小人物最大的善意了吧。

  数字技术发达了之后,很多学者宣布“电影已死”。

  现在人人都能录制小视频,人人都能剪辑,数据存在硬盘里看不见摸不着,电影丧失了胶片时代特有的质感和手工感。

  “胶片哗啦啦转动的声音,带出一种久违的味道和情感,让人感动。”这是很多老电影人对于胶片的近乎固执的迷恋。

  时代和人生总是在向前,当时代的发展将人的情感快速吞没时,所谓情怀,就显得异常单薄。

  2016年,上海电影技术厂关闭了国内最后一条胶片生产线。

  百年的胶片时代,毫不留情地终结了。

500

   05 

  故事的结尾,保卫科在押送张九声的时候,扔掉了范电影送给他的胶片。

  刘闺女想要在去捡,可是并没有找着,胶片被永远地埋在了一片黄沙之中。

  对张九声来说,这是种希望的破灭,对张艺谋来说,这意味着彻底的告别。

500

  好在电影仍在继续,无论它用什么样的形式展现,看电影本身都是一件非常有仪式感的事情。

  一群人在银幕前,共同见证一段故事的始和终,一段往事的起和落,是人生中的难得。

  张艺谋说:“不管现在的物质多么充裕,精神这东西永远是特别有意思的。我们并不是怀念那时看电影的情况,而是怀念那时候的情感,那种光影世界带给我们的,梦幻般的情感。”

  如今,这份情感已经不如当年那样热烈,但它一直存在着。

  哪怕这封情书只是撩起了人们零星的旧日情怀,那么,张艺谋的这一秒钟,还是成功地留在了岁月之中的。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