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脉、探探等平台,请不要滥用通讯录!

“XXX,你的联系人将你设置为暗恋对象”

“XXX,你的同事想要找你帮忙,快来XX找他吧!”

“XXX,你的好友记录了你的生日,并对你念念不忘”

相信你看到一款从未注册下载过的APP竟然直呼你的名字,并且发来这样的短信,一定会瞬间激发你的好奇心,而你可能不知道的是,自从你收到这条短信开始,你就已经被套路了。

其实这种让你忍不住点进去的广告可以称之为信息流广告,在比较大的社交类信息平台上时常出现,比如脉脉、探探、快手等,而这些平台依靠本身较为准确的用户自然属性数据,借助社交关系,打出这种社会化营销,引诱用户下载。

500

对于很多人来说,收到这种短信后会把它当成垃圾短信,但是仔细一看会发现短信中所讲的人确实可能是自己的朋友,而即便你没有注册过该APP,该APP也可以清楚的知道你的名字,甚至连住址以及工作单位都一清二楚。

不少网友表示在收到短信后,去询问短信中所说的朋友,该朋友称在注册时需共享自己的通讯录,而软件平台方会根据通讯录里的姓名和电话,给通讯录用户发短信,造成是朋友邀请自己来下载软件的假象。

这样的作法除了让那些下载过软件的用户能收到短信外,就连那些从未下载过的也能收到,网络上受到这些APP影响的人也不在少数,这样的行为也势必会受到广大网友不满。

500

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问题在多年前就已被众多网友吐槽。

500

简要分析下,这样的营销短信可以说“杀伤力”巨大。拿脉脉来说,无论是职场小白,还是职场总裁,看到脉脉的短信第一想到的就是看看谁给我点的赞,谁给我的评价;再看探探,无论是青春少男少女还是大龄剩男剩女,看到探探的营销短信,可能第一想到的都会是到底是谁在暗恋自己,这些应用的营销短信最大程度的巧妙地激发了你极大好奇心,让你忍不住想要去满足自己的好奇,于是你就会不由自主的去点击短信中的链接,链接会引导你去下载他们的APP,下载了APP还没完事,还得注册登录等等等等,一步一步落入他们布置好的圈套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10月27日,工信部发布关于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通报(2020年第五批),通报显示,脉脉5.3.32版本应用开发者为北京淘友天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所涉问题为违规收集个人信息。

坦率来讲,隐私泄露问题早已见怪不怪,企业改进已刻不容缓,但身为个人更需谨慎,遇到类似营销信息,最好不予理睬,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