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消费,陷网贷困境,花呗该不该背锅?

近日,关于“花呗该为年轻人陷网贷背锅吗”的话题引起热议,花呗、借呗、京东白条、小米贷、分期乐等各式各样的消费信贷产品在给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有一部分人陷入深渊。数据显示,全国有1.75亿90后,其中只有13.4%的年轻人没有负债,而86.6%的90后都接触过信贷产品,十个里就有一个同时使用多个网贷工具。

双十一前夕,“负债者联盟”豆瓣小组被推上热搜,里面汇聚了超过两万因为无节制消费、网赌等背上网贷的年轻人。年轻人深陷消费网贷,花呗该不该背锅?

蚂蚁花呗是一款消费信贷产品,用户通过预支的额度,“先消费,后付款”,这种付款模式倡导的是超前消费。

500

花呗此前的广告曾引起热议,请客吃饭、环游世界、打车、过生日等等,甚至将消费和面子联系,把本该纯粹的情感物化,与金钱挂钩,似乎在告诉消费者必须花钱透支才能获得幸福。广告内容被认为传递错误的价值观,鼓动用户超前消费。

500

有网友表示,“花呗本身没什么问题,毕竟只是个工具,怎么用全看个人,但它的宣传方式就离谱,过度鼓励超前消费,疯狂暗示用花呗是一种时尚和逼格,却全然不提还钱的事,给人一种这钱白送的错觉,而且我用支付宝付款的时候经常弹出提示让我把优先支付改成花呗。”也有人表示,自己作为没有收入的学生,花呗都能给到5000—6000的额度,如果自己去办个相应额度的信用卡是不可能有银行愿意的,学生根本不能保证固定偿还,给这么多的额度就很有问题。

支付宝作为支付巨头,花呗的广告所传递的价值观,提示用户将花呗设置成优先支付,临近双十一给用户提额,弱化还钱的信息,都在诱导用户超前消费。

从以往的媒体报道和社交平台看,一些年轻人被卷入网贷的漩涡最初都是基于一些不算大额的消费贷,诸如花呗、借呗、白条,一次打赏、衣服、电脑,之后,网贷就像滚雪球一样停不下来。花呗曾被“点名”,与持牌金融机构相比,金融科技公司更加依赖购物、交易、物流等行为数据,更多依据借款人的消费和还款意愿,缺乏对还款能力的有效评估,往往形成过度授信,与场景诱导共同刺激超前消费,使得一些低收入人群和年轻人深陷债务陷阱。

花呗、借呗、京东白条、小米贷、分期乐等各式各样的消费信贷产品也属于网贷阵营,消费者要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量入为出,不要被提前消费、高额消费迷惑。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