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机枪里的“老同志”,能防住两个“不讲武德”的年轻人吗?

捷克造轻机枪(ZB-26),以及由它衍生出的“布伦”轻机枪,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经典轻武器。照着“屡见不鲜”的原义来说——对总来串门的老熟人,就没必要顿顿做新鲜硬菜招待,这两种顶部弹匣供弹、几乎是国产战争片里“轻机枪”代名词的武器,我们原本不需要专门写点啥。

然而某天在施佬的群里,我看到这样一张截图:

500

▲我当时的回复就俩字:“疯了”

不过我得说,当时看到这张截图的反应可不只是俩字就能形容的,我整个人都……用施佬非常喜欢的老派形容词——This is bloody APPALLING! I am deeply APPALLED!——Appall这个词的直接翻译,是“使人惊骇”。

“捷克造”与“布伦”都是素质非常过硬的优秀轻机枪,但无论什么武器装备,都有属于自己的年代。如果在上个世纪20年代吹“捷克造”,那是有先见之明的预言家;如果在上个世纪50年代吹“捷克造”/“布伦”,那是善于观察与总结经验。

然而最大的问题,今年是2020年——而且和谁比不好,上来就要和名垂青史的优秀通用机枪PKM单挑,“我比你更适合配备在步兵班!”甚至还要拖上在国产小口径枪族里极为出彩的95式班用机枪。

500

▲PKM:讲道理我是晚辈,这么比……挺不公平的

鉴于我们在战场上碰见“布伦”L4轻机枪的环境很可能是在高原上,这枪用的又是7.62×51mmNATO弹药,兼有“中口径”、“全威力”的名头,这几个要素凑在一起……

500

▲我甚至听见了隔壁螺纹钢烧红的滋滋声

好了,我们还是先说回来“捷克造”的身世。“捷克造”的工厂型号为ZB-26,装备捷克斯洛伐克军队的型号为vzor 26,简称vz. 26。其设计时间为1924年,设计师是Václav Holek,生产厂家为Zbrojovka Brno(大名鼎鼎的布尔诺兵工厂)。不过该枪最初的客户是立陶宛、南斯拉夫军队,于1926年开始服役,1928年方才交付捷克斯洛伐克军队。

500

▲“捷克造”的设计师Václav Holek

作为一款“间战武器”,ZB-26重9.65千克,长1161毫米,枪管长672毫米,尺寸重量控制在那个年代做到了颇高的水平;使用7.92×57mm毛瑟步枪弹,导气式自动原理,枪机偏移闭锁,射速500发/分钟,膛口初速764米/秒,有效射程1000米,以20发或30发弹匣供弹。

500

▲ZB-26,当然我们更熟悉的名字则是“捷克式轻机枪”,或简称“捷克式”、“捷克造”

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捷克斯洛伐克本国总计装备“捷克造”轻机枪45132挺,除立陶宛、南斯拉夫以外。还出口到玻利维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土耳其等国。而根据Brno的原厂记录,总计有30249挺ZB-26出口到了我国,当时中华大地上诸多势力也生产了不少“捷克造”,诸如大沽造船厂、巩县兵工厂等,这使得中国实际上是“捷克造”最主要的用户。

500

▲抗战中使用ZB-26的中国军队

虽然在号称“终结战争的战争”的一战结束后,军火市场一度萎缩,但随着形势再次日渐紧张起来,加上对上一场大战经验的总结,使得轻武器世界里的新型号也是层出不穷,这些武器大多参加了不久之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战火的检验中,“捷克造”及其衍生型号可谓打满全场,交战双方都在用,而且都对这种轻机枪评价很高——

同盟国里,中国使用ZB-26,英联邦则有衍生型“布伦”;轴心国里,纳粹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后装备了MG 26(t);日军不仅在缴获ZB-26后继续使用,更有以许可证生产的97式坦克机枪,此后“捷克造”还催生了96式、99式两种轻机枪。可以说,“捷克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当之无愧的“最佳轻机枪”。

500

500

▲纳粹德军与旧日军手中的ZB-26轻机枪,其提把可以下折作为突击握把使用,是其较少被人提及,但是在功能性和人机功效上极为优秀的设计

总之,不说几句“捷克造”,“布伦”的故事就没法开场。反正英国轻武器的故事都比较“蜿蜒曲折”,也就不差这点篇幅了。

500

▲著名的宣传画“布伦姑娘罗妮”,“布伦”之名,原文“Bren”,是个组合体,取ZB-26原厂Brno的Br,搭配Enfield的en,变成Bren

500

▲这是一挺配件设备齐全的“布伦”Mk I型

一如我们之前多次提及,带英帝国的轻武器发展可谓“命途多舛”:在列装部队的型号中,李恩菲尔德步枪是过早唱响的绝唱,剩下的要么不是本国设计,要么根本不是好产品。首先,在“日不落帝国”衰落的时代背景下,缺钱是搞不好国防的;其次,哪怕“日落斜阳”,但老大帝国的官僚机构在决定轻武器换装时依旧动作迟缓,根本卡不上节奏——P13/P14步枪、EM-2自动步枪都是如此。

500

▲你说这劲儿大不大,一般而言改进是从合格向良好,良好向优秀,优秀向顶尖,唯有SA80枪族花了这么久,终于从不及格改到及格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开始寻求新的自动武器,以替换水冷的维克斯重机枪以及路易斯轻机枪。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两轮选型中,英国分别测试了麦德森、BAR、哈奇开斯、比尔德莫-法夸尔(Beardmore-Farquhar),以及SIG KE7启拉力、维克斯-贝蒂埃(Vickers-Berthier)和ZB-26等多款。其中比较怪比较罕见的两款,见下图所示。

500

▲比尔德莫-法夸尔,外观可见它在“减肥”上的努力,全重7.3千克也确实是个亮点

500

▲维克斯-贝蒂埃,法国人贝蒂埃的设计在维克斯公司的改良下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顺便说一句,这时候印度虽然还没独立,但英属印度军队倒是一开始就选了维克斯-贝蒂埃——和一战前加拿大的Ross步枪一样,进入20世纪后的殖民地们已经开始嫌弃“主子”的办事效率了。反正不用等陆军部的老爷们慢吞吞地走完全套选型一系列程序,就可以立刻从维克斯公司拿货,这让印度军队更早熟悉了顶置弹匣轻机枪的操作。

最终在两轮PK后赢得英国轻机枪选型的,果然又不是“国货”而是“捷克造”,最终英国命名为“布伦”的原型枪型号是ZGB 1933。在ZGB 1933之前,“捷克造”从vz. 26开始,又发展出vz. 27,vz. 30,vz. 32——这些后辈外观上比较明显的特征,就是导气管变短,使得导气孔从枪管前端往后挪了不少。

500

▲上方就是ZGB 33

500

▲南斯拉夫产的vz. 30,导气孔在准星座下方;对比ZGB 1933,可以看出导气孔位置的区别

不过虽然导气管有变化,但要想区分“布伦”与ZB-26,最快捷的方法还是看弹匣。“布伦”采用弧形弹匣,是因为英制.303弹药是有底缘的;朝鲜的73式使用的弹药——古老的7.62×54mmR也有底缘,所以其弹匣的弧度也相当明显。

500

▲在我军的俗称里,.303和7.62×54mmR这类弹药有“大底缘弹”的说法,也有更接地气的“大屁股弹”之名;图为“布伦”的弹匣,装弹要非常小心,防止卡底缘,另外一般只装27或28发,因为装满后弹匣容易出故障

500

▲底缘弹大容量弹匣,就是这么“卷”,图为朝鲜73式通用机枪的弹匣供弹状态

除此之外,其握把组件有所调整,与机匣的连接方式也有所改进,是套入导轨式,与ZB-26的铰接式区别很大。

500

▲布伦的握把组件是很长一条,套入导轨

500

▲ZB-26的握把组件则是铰接结构

除了印度现在还在用的L4系列(使用7.62×51mmNATO弹药),以及下文要说的加拿大英格里斯(Inglis)公司生产的“加拿大造七九勃然”(勃然为布伦旧式译法),使用.303弹药的“布伦”家族有MkⅠ到Mk IV等型号。作为标准型“布伦”,“布伦”MkⅠ比“捷克造”在枪托下面多了个便于辅助手握持的小握把,这是小时候印象颇深的一点。

500

▲然而,MkⅠ并非主流

500

▲MkⅠ的枪托特写,注意上有黄铜制的“部别碟”,非常有英军特色

基本型生产工作始于1937年,全套附件非常精细——包括使用手轮调节的标尺、支肩板、枪托小握把、可调脚架、可折叠拉机柄等。有意思的是,当初“布伦”千辛万苦从“捷克造”的7.92毛瑟步枪弹改成.303弹药,其中1挺MkⅠ却在1938年改回了7.92mm弹药,因为当时英国又有更换无缘弹的动议……但也就改了1挺没了下文。

1941年,战争阴云直压英伦,我们又看到了喜闻乐见的“带英药丸”剧情在轻武器上的体现——简化!标尺,改成L形!支肩板,取消!枪托小握把,取消!脚架,不可调节!拉机柄,不可折叠!简化后的MkⅡ,也是大家见到最多的“布伦”轻机枪,原本MkⅠ的产能是每周100挺,1943年进行一系列简化之后,MkⅡ的周产能提升至1000挺。MkⅢ的生产工作始于1944年,和后来的MkⅣ一样,都是着重于轻量化,改短这样的改进。

500

▲除了弹匣,“布伦”的供弹具还有不太常见的100发弹盘

“布伦”家族还有个超级简化版BESAL。在敦刻尔克大撤退时,英国远征军原本装备的30000挺“布伦”轻机枪只带回来2300挺——太重,被抛弃了。而面临德军直接入侵本土的威胁,英国人设计了BESAL,并于1941年3月造出了原型枪。其生产计划是在恩菲尔德厂受损或者产能不足的情况下,以简陋的加工条件制造更多的轻机枪,概念上和纳粹德国最后的VG系列武器差不多。

500

▲BESAL Mk II轻机枪

当然纳粹德国的“海狮计划”并未执行,战局也并没有危殆到需要在英伦三岛展开“本土决战”的地步,此外加拿大的英格里斯厂也开始生产“布伦”轻机枪,所以上面那种运用焊、铆工艺的BESAL轻机枪并未投产。

咱们中国人说到“布伦”,不提“加拿大造七九勃然”当然是不行的,运用“租借法案”,当时的中国基于标准弹药仍是7.92毫米毛瑟步枪弹的情况,提出了对轻机枪的需求。于是,“布伦”就经历了从7.92毫米轻机枪(ZB-26)改成.303口径,又改回去的转折。当然负责生产的加拿大人并不想这么从头折腾自己:他们弄了几挺vz. 30,也就是使用7.92毫米毛瑟步枪弹的ZB-26改进型,再把“布伦”MkⅡ的生产技术与相关改进简化套用上去,就有了“加拿大造七九勃然”,总计有17249挺。

500

▲机匣上有汉语铭文,而且因为是7.92毫米版本,其型号又从MkⅠ开始算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在这场立国之战中,我军经历了从“万国造”的混杂武器装备,向全面“苏械化”换装的工作,这是一项极为了不起的后勤工作成就。

500

500

▲实际上在1951年换装后,西方制造的轻武器在志愿军中仍然有相当的装备比例(由第二张图可见,日制轻机枪在朝鲜战场上总体使用比例不高)

而在全面“苏械化”之前,由于朝鲜战场上英国和英联邦“小伙伴”的参与,“捷克造”轻机枪与它的一系列后裔们(“布伦”、96式甚至99式),再次同时出现在交战双方手中。此时经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漫长锻炼的我军“捷克造”系列轻机枪手们,展现出了极高的技战术素养。

500

▲阵地防御中的“七九勃然”

正如在今年一系列纪念活动中首次公开的视频资料里那样,我军机枪手能做到使用“捷克造”这样的轻机枪打曲射,超越冲锋的步兵队列、非常精准地打击敌人——按照常识,这是至少要架上三脚架才能打得这么准啊!而它们的精准可靠,也使得在战争结束后,这些轻机枪仍在我军中与苏制轻武器共存了一段时间。

而在英国那边的故事,则更加持久:1958年,英军的“布伦”轻机枪开始改膛为7.62×51mmNATO弹药,型号改为L4——其弹匣相比之前直了很多,很好辨认。其改型从A1到A9:L4A1原为MkⅢ,发展计划称X10E1,使用Mk1的脚架,两套枪管;L4A2以MkⅢ改膛而来,发展计划为X10E2,使用轻量化脚架和两套枪管;L4A3为MkⅡ改膛而来,一根内膛镀铬枪管;L4A4为L4A2改进而来,一根内膛镀铬枪管;L4A5为海军型,一根枪管;L4A6为L4A1改进型而来,一根内膛镀铬枪管;L4A7未投产,为MkⅠ改膛而来,计划作为出口型;L4A9则增加了L7(FN MAG通用机枪)的附件导轨。

500

▲L4轻机枪

印度则是从1942年转产“布伦”轻机枪的,后来自然也跟着英国一起开始装备L4轻机枪,其生产工作一直持续到2012年。而且吧,印度军队老旧装备混杂,装备更新迟缓(尤其是他们数量极其庞大的准军事组织),就从来不是新闻……用二战前设计的“布伦”L4怎么了!我记得在观网上班时,曾经极为惊骇地发现(施佬当时也Appalled了),印度地方治安部队还在用维克斯-贝蒂埃轻机枪呢!

500

▲远处就是L4“布伦”,这也是印度军队基本操作

从“布伦”改到L4,它的底子固然优越——但无论怎么优越,作为“二战最佳轻机枪”,始终有个“二战”的头衔。即使当年看起来算是轻便趁手,那也是一挺空重达到9-10千克级别的机枪。正如英国远征军逃离法国时几乎丢光了“布伦”那样,二战中印度第17步兵师从缅甸战场逃离时,全师上下仅剩56挺“布伦”。

更不要说在高原山地环境中,重量这事儿就更麻烦了;一挺PKM空重才7.5千克,即使装满100发弹链也就比L4重一些而已——其火力持续性的优势却胜出N倍。

500

▲PKM:为什么拿我去比“布伦”?我作为晚辈,我可不能不懂规矩,我还要脸呢!

而正如之前我们在探讨我军“加强步兵班”验证时,将95式班用机枪手描述为“约等于步枪手”那样,95式班用机枪不仅有重量轻、长度短、机动灵活的优势,更是与步兵班弹药通用,使用弹鼓时的火力持续性也很出色。

500

▲95班机:为什么总有人要嫌弃我?什么“中口径全威力”功法、什么“弹匣拨弹鼓”的化劲儿、我说他这也没用......

顶置弹匣供弹轻机枪,从其编制设定上看,就非常老派——这种设计方便副射手更换,在两人机枪组模式下拥有较好的火力持续性。然而其当面之“北方强敌”,即使在1962年,那都已经不再是“也在用‘捷克造’的军队”了。

500

▲RPD(56班机):两个年轻人别急,这老师傅我认识!当时我啪的一下就给他压制了,很快啊!然后他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向我还击......

500

▲“布伦”(左下角):我大意了啊,没有闪......他说他是乱打的,他可不是乱打的啊,点射压制伴随突击,训练有素,后来他说他练过“一点两面三三制”,啊,看来是有备而来!

PKM和95班机跟L4比,人家确实也是一大把年纪的老同志了,这好吗?(这挺好)不过没事,印度还有个老对手是巴基斯坦,他们的制式中型机枪,那也是个老同志——MG1A3(经典的MG42改7.62×51mmNATO版本)。

500

▲MG42:(笑)二战时我火力压着你,2020年我还能火力压着你,我劝你耗子尾汁,好好反思......

想来想去,印度军队装备L4唯一值得担心的地方,大概是印军能够以更高效率(一枪俩人)塞满我军战俘营,加重我军后勤负担吧?

当然理论上说,自2012年开始,L4“布伦”轻机枪正从印度军队中退役——至于什么时候能换完,那谁知道呢?

500

▲“扶上马送一程”的事儿,那也常有。你像海湾战争中的英军,这头盔已经是Mk 6防弹尼龙头盔了,那挺机枪还是“布伦”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