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造:从工博会看国外企业提供的借鉴

在上海举办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期间(2018年9月19日至23日),笔者花了两整天的时间,观看了场内大部分展示内容。

本届工博会的主题是“创新、智能、绿色”。笔者最为关心的是“智能”,主要看的也是这方面的展示内容。“中国智造”该向哪些方向挺进,该如何借鉴国外先进企业的经验?在参观时,有了一些感触。

“中国智造”

大多数人都知道,中国制造目前存在不少欠缺,比如制造能力不够稳定,个别行业技术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大多数技术相对落后,呈现出“中国制造多,中国创造少”的特点。

中国现在有“世界工厂”之说,但中国作为世界工厂,与以往英国、美国、日本作为世界工厂时的特点有很大的不同,中国在较多的场合仅以产量巨大著称。英国工业革命时在技术创新方面影响了世界;美国成为世界工厂后,其福特流水线在生产组织方面发挥过巨大作用。二战后日本成为世界工厂,其技术立国、加工贸易立国等日本式经营体制在世界独树一帜。

从英、美、日的历史经验来看,“世界工厂”一般应具备这样一些条件:该国的工业生产能力、研发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在多个行业位于世界前列;工业品出口额必须占到世界总额的较大比例,能影响甚至决定世界市场的供求关系、价格走向及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该国的工业生产不仅为世界大规模地提供各类物品,而且能为世界贡献批量科学技术及全新的管理经验,使世界工业文明跃上新的台阶。

从生产规模看,中国在钢铁、水泥、玻璃等领域,已经具有了向全世界供应相关产品的能力;在研发方面,北京中关村及深圳通过对IT技术进行的各种创新,在企业经营及产品生产方面已经开始具有了一些革新特点。但总的说来,和当年的英、美、日等制造大国相比,中国制造中存在的欠缺仍很明显,需要通过向“智造”的升级,来最终完成中国的世界工厂定位。

上海工博会展出的内容,大都为自动化、机器人、使用IT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管理等,这些基本构成了“中国智造”的主要内容,但如何在更高一个层次上与世界先进企业平起平坐,需要我们从其他国家企业在展会中展出的内容中,找到可资借鉴的方式方法。

500

物流、生产、维保的全面智能化

本届工博会,众多日本企业拿出了全自动流水线、最新机器人等,展示了使用IT技术后生产过程的新变化,让人对自动化有了新的认识。

笔者着重观看并采访了日立展台。日立在本届工业博览会中,参加了“信息与通信技术应用展”,并以“智能制造”为主题,重点介绍日立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先进技术,介绍日立利用IoT平台Lumada在医药、物流、生产制造、维护、工业设备等领域提供的一系列智能解决方案、产品及服务。

在智能制造方面,日立以实现工厂生产现场智能化为目标,导入了“生产改革”“生产计划”系统。技术专家宫本哲郎对笔者说,一套生产设施中,会使用不同厂家的不同设备,如何让相关设备实现最佳组合,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需要统筹安排。日本企业的智能制造首先是实现了这方面的统筹兼顾,生产环节不会因为设备厂家的不同,致使生产节奏不能统一。日立对中国一些制药厂进行了智能化管理,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智能物流是智能制造的重要内容。日本过去在汽车制造方面有“准时生产方式”,零部件按组装厂家的需求,在正好需要的时候,由零部件厂家送来。准时生产方式只在一个企业内实施,在统合组装厂家与零部件厂家的关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产业社会是由众多的厂家组成的,让社会上的物流实现智能化,日立倡议及实践的智能物流,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把维保程序与图像结合起来,就能构成智能维护。老工人知道该如何有条不紊地将各个有需要的地方一一检查后进行维护,但新员工不一定能立即记住所有工序。把维保程序与需要维保之处的照片结合起来,就能让整个工序不出现遗漏。平板电脑将需要维护之处拍成照片存储起来,工人只有在实施了维护,并在平板电脑上确认后,才能进入到下一个工序中。这种智能化的维护,让生产不会因为机器故障而停顿下来,保证了企业生产的顺利。

500

500

上述内容是大批中国企业走智造之路时需要借鉴的具体方向。从上海工博会看,国外先进企业能提供不少成功的经验和成熟的技术,让我们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迈进过程中能少走很多弯路。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