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真的家乡,今年2月才脱贫
藏族小伙丁真火了。
凭借其独特的气质,丁真在互联网上吸引了大量的关注。
不久后,他出镜了当地的宣传片,同样爆火。这为甘孜当地带来了大量的流量。
丁真的“破圈”,让四川和西藏都“掐起来”了。
丁真“火了”,他的“走红”和传统网红不同在哪?
相比于其他网红通过外貌、表情和言行“昙花一现”式走红,丁真不仅仅带动了相关的话题讨论,更带动了他的家乡甘孜,乃至于各大省份的旅游事业。
通过他,网友们知道了他的家乡:原来四川也有藏区,四川也有藏民。
网友们接着一查:这里在今年2月才刚刚摘下了“贫困”的帽子。经由丁真这个人,大家又认识到了他家乡长久以来的扶贫事业。
发表于2006年的《四川省理塘县贫困状况调查》表示,受制于牧民们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习惯,当时,当地小学适龄儿童的入学率仅仅为86.17%。人们多年的努力,让这一切有了改观。
当丁真走红后跑去读书写字的时候,网友狂喜:很好,九年义务教育没有漏网之鱼!
理塘县为了脱贫做了很多努力,仅仅是今年,就举办过“最美康巴汉子”和文化旅游节等多个活动。
图源中国新闻网
图源新华网
虽然未必都像丁真一样取得了如此广泛的关注,但这些背后都凝聚着扶贫工作者的心血。
扶贫给理塘县带来的变化有多大?
2006年的《四川省理塘县贫困状况调查》曾用“任重道远”四个字来形容当地的贫困问题。调查指出,受制于较为恶劣的自然条件,在2000年,理塘县农村总人口的96.75%几乎都处于绝对贫困状态。
当国家将理塘县纳入贫困县,投入大量财力、物力和人力扶持后,很多村民才告别了人畜混居、吃不上干净饭、喝不上卫生水、松油照明的历史。
可在较长的历史时期里,因灾返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始终制约着扶贫工作的推进。一户拥有七、八十牦牛的“条件较好的家庭”,在1997年大雪灾中受挫,十年间都难以恢复生产生活的元气。每一点点小小的改变,都需要大量的投入和付出。
为了摘下“贫困”这顶帽子,当地的扶贫干部和群众付出了长久的努力。
理塘县的现代萝卜园 图源新华财经
理塘县甲空村村民土登原本是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为家人患病、缺乏劳动力等原因,生活一度非常拮据。
2016年,理塘县投入产业扶持资金,甲空村也成立了牦牛养殖合作社。土登一家入股了一头牦牛,年底分红收入1800元。加上采集虫草、家人应聘上卫生保洁员等渠道的收入,一家人慢慢解决了“贫困”的问题。
如今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自来水通进了院子里。不怕停电,不会断网,厕所、畜棚等设施都有了改善。生活变好了,连村民们“写礼”的习俗都改良了很多。
理塘县下汝村第一书记任敏,到任时不懂藏语,她就用背包装着文件材料、贫困户信息资料和双语便民联系卡,挨家挨户去了解村民们的情况。她3年累计入户走访1200余人次,解答法律、教育、脱贫政策等问题500多人次。
为了带领村民们脱贫奔小康,任敏带头搭起了第一书记示范小棚、贫困党员蔬菜小棚,还把蔬菜棚搭进了每一个村民的家里。不仅解决了当地村民的“买菜难”、“吃菜难”问题,还从根本上入手,搭起了村民的“菜篮子”,充实了他们的“钱袋子”。
任敏(左)开展脱贫攻坚政策知识宣讲 图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为了决胜脱贫攻坚,理塘县还在“招商引资走进来”和“旅游开发走出去”的基础上,加强了区域合作。在2018年,理塘县的2名青少年作为少数民族青年代表,参与了第五届中俄“长江—伏尔加河”青年论坛。两岸三地各族同胞,都能看到理塘县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影子。
2019年5月,香港各界扶贫促进会向助力理塘县扶贫工作 图源新华财经
丁真的“走红”,更像是理塘县发展的一个缩影。
有人说,丁真的话带动了家乡发展,看不腻:
还有人说,这让人们看到了扶贫工作者的了不起:
丁真走红后,各地都来“曾热点”了,有秀文采的:
有套近乎的:
套近乎都套到几千年前去了:
四川或成最大“赢家”:在座的诸位尽管秀!反正丁真要回家。
网友们表示,丁真激发了自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资料来源:央广网、中国组织人事报、四川观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