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电影与院线电影谁主沉浮 大咖云集共商疫后中国电影发展之路

500                        500

2020,一个极其特殊的年份!疫情空前肆略,各行各业都受到极大的冲击!对中国电影尤其是院线电影可以说是毁灭性的!截止到24日中国电影总票房才161亿元!    

根据中国电影票房数据初略分析计算,截止25日本月票房为15亿元,日均票房6000万,本月总票房为18亿,上月为64亿,下滑幅度惊人!如果12月总票房为20亿元,那么今年中国电影总票房应为180多亿,很难冲上200亿!就算是200亿票房,按电影从业者计算的话人均一年一万元左右?!

    中国电影必须寻找出路!而网络电影却给了我们一些惊喜:云合数据显示,9月上线网络电影60部,其中头部票房破7300万!在此背景下,中国网络电影艺术论坛系列活动于近日在北京宋庄粮仓影视艺术区如期举行!现场大咖云集,专家各抒己见,爆点频出!

500

 雷锋在我心中大型公益活动组委会主任、《PRC电影电视艺术家大典》编委会主任、著名社会活动家关山越: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人们在身体健康和心理上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但也给网络影视文化上创造了契机!

500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前会长、名誉会长、《PRC电影电视艺术家大典》编委会主任委员、著名电影评论家章柏青研究员说,网络电影发展很快,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更加凸显了它的优势和意义。最重要的是,网络电影发展到现在,我们有必要总结一下。网络电影的成绩有目共睹,从它的美学特征、文化特征,以及它的结构特征,技术特征等等来考证研究网络时代的电影样式!

500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创始人、博士生导师、《PRC电影电视艺术家大典》编委会主任委员黄会林老师致辞说:作为一名八五后的老人,也不知不觉地就成了网络电影的受众。作为一名电影研究和教学的从业者,我想的是网络电影对中国电影发展的影响,对电影观众的影响。和院线电影相比,网络电影创作团队呈现年轻化趋势,这就需要相关部门、机构、资深的电影从业者,从审美的格调、文化的品味、创作的水平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引导和规范。不能只看到网络电影在市场方面所带来的经济效应,这次论坛聚集了诸位国内的大家、大师们,也反映出了业界和学界希望网络电影在当前和未来有一个更好的发展生态,对中国电影的发展有一个更积极更正面的促进作用,在满足大众娱乐需求的同时,更要在作品的格调与大众的审美相互促进中,提升中国电影的艺术水平,这是我们大家的期待!非常期盼各位专家提出各自的观点和急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切实可行的见地。预祝本次活动圆满成功,成为网络电影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与会专家们的共识:从创作角度看,网络电影和院线电影没有根本区别!网络电影十几年的发展迅猛,数量体量很大,有野蛮生长期,自2018年统一审查标准后趋于理性发展,作品质量有所提高,题材、类型比较多样化,但还需进一步规范和引导,网络电影质量提高的空间还很大!他们相信网络电影发展前景非常好!下面我们将各位专家独到的见解(根据录音整理)列出,以餐读者。

500

原国 家广电总 局电影剧本中心主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文学创作委员会原主任、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荣誉会长、《PRC电影电视艺术家大典》编委会副主任张思涛:院线电影、微电影、网络电影三分天下;支持多形态的发展,增强中国电影的社会影响力;网络电影和院线电影合流是中国电影发展趋势!

500

中国电影家协会原秘书长、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PRC电影电视艺术家大典》编委会副主任饶曙光:网络电影与院线电影良性竞争,良性互动,实现共生共有,差异化发展;网络电影在其发展过程中,应该有更大的更自由的空间;为中国电影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做出网络电影独特的贡献和更积极的作用。

中国电影家协会第五至七届理事,国际儿童少年影视中心理事,广电总 局网络视听节目内容扶持项目评审专家库成员,资深电影人、播音指导窦春起:有些网络电影制作水平和院线电影不相上下,不乏艺术质量上乘的作品!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原副院长、第6-11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特邀评委、博士生导师陈旭光:后疫情时代中国电影如何振兴?后疫情时代,我们必须面对跟互联网更密切,线上线下互动的模式。做走向世界的电影是比较奢侈的!网络电影出圈,网络电影新高度,网络电影工业化!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秘书长、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副会长赵卫防:一再被诟病的古装、玄幻、悬疑等,仍是网络电影的主体,这些题材可以不断修正、辅正,不能轻易否定,在类型营造方面需要创新!网络电影绝不能忽视类型引导和视听冲击。扶贫题材不但能让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还能够和时代产生共识;网络电影和红色题材是能够好好结缘的!

500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当代电影》杂志社社长、主编皇甫宜川:网络电影需要主体意识,具备了主体意识,它才可能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才会有自己的审美、艺术品格、艺术形式、艺术标准、管理体制、清晰的市场行为路径以及与观众建立互动融合关系的可能;主体意识加强,对量的关注转变为对品质的关注!数据算法对创作有帮助,但它绝不能代替人的艺术创作本身,对数字算法这要一直保持警惕!

500

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文学创作委员会负责人、导演张驰:院线电影跟网络电影的创作好像不是一个圈子;未来的发展趋势会越来越专业 ,在提高网络电影水平的同时一些相对比较年轻的、比较业余的团队可能会被挤出市场!

500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博导陈少峰直击痛点:第一、电影收入太单一,院线电影靠票房,网络电影靠点击量;第二、收入没有持续性保障。

500

 在《PRC电影电视艺术家大典》环节,黄会林教授代表编委会给新任编委代表颁发了聘书!主编何厚桢做了简短介绍:《大典》前身为1991年和2007年出版的《中国电影电视艺术家辞典》,正好30年。中国电影电视艺术家这个概念30年前由《中国电影电视艺术家辞典》首次提出,所以今年也是中国电影电视艺术家自己的30岁生日!《大典》30年见证了中国影视和中国出版30年变迁、沉浮;本次《大典》项目又出新彩:全球首款的PTP出版物即将呈现!

 论坛组委会秘书长、《PRC电影电视艺术家大典》副主编史国仁分别介绍了十佳网络艺术电影推荐活动及百年百部电影短片献礼活动的相关事宜,同时观看了史国仁执导的短片《橘斗》!

500

莅临论坛的还有教育 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原常委、中国舞协原副主席、《中国电影电视艺术家辞典》指导委员、北京舞蹈学院前院长、素质教育舞蹈创始人、博导吕艺生,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原副理事长、《中国电影电视艺术家辞典》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傅双喜,36人网球俱乐部主任吴先生,原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副主任、河南省W原政研室主任、河南省政协常务副秘书长白建国,北京市广播影视作品审查中心主任、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副ZX、北京市广播影视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智黎明先生,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广电编辑部主任、《PRC电影电视艺术家大典》责任编辑任逸超先生等。

据悉,论坛由黄会林教授担任顾问,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当代影视研究中心、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两岸电影交流委员会、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文学创作委员会联合主办,北京宋庄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兴邦正和影业、北京峰火兴邦文化科技公司、北京智博文旅集团等单位承办,弘玺科技文化(北京)有限公司协办。(腊夫丹)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