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淳熙年间的一个倒霉饭局说起
除了专题历史作品,偶尔我也写点评论。这是最近就十六届新财富分析师评选等等写的一篇小文,原发本人公号“思南曰归”,贴出以飨读者。
一、倒霉的陈亮
宋孝宗淳熙某年的某日,著名学者、浙东学派的代表人物、龙川先生陈亮被抓进了牢房。
他是因为一个饭局倒霉的。
早一些时候,身为布衣的陈亮,在二十天左右的时间里向宋孝宗连上三书,表达自己对朝廷战略规划的看法。陈亮是很能写东西的,《宋史》中就这样描述他,“生而且有光芒,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可能因为写得太好了,宋孝宗据说读完很受震动,想要用他。但因为陈亮所言的内容,与南宋立国的根本太有关系了,四方意见纷纷。要知道,宋孝宗的皇位是从宋高宗赵构那里“内禅”来的,他敢给岳飞平反,但也有很多事是碰了住在“北内”的太上皇的钉子而搞不成的,被现实狠狠扇过耳光以后,宋孝宗也就慢慢变成了实用主义和保守主义者,对着满篇都是要北图中原的雄文,也只能无可奈何叹叹气。加上陈亮这个人性格又不那么“和光同尘”,喜欢“口出狂言”,看谁都像傻逼,考察他的官员不管是出于大政方针的原则性还是官场为人的原则性,都组团到皇帝面前痛心疾首地反对这个刺头。
陈亮感受到世界被傻逼支配的锥心痛苦,回老家去了。虽说他不只是为了个官当,但政治抱负无法实现,还是很不爽的。回乡以后,喜欢喝酒发泄。知识分子就这点不好,喝酒也就算了,还喜欢说些莫名其妙的东西。史册记载,“日落魄醉酒,与邑之狂士饮,醉中戏为大言,言涉犯上”,也就是说涉嫌谋反了,言行举止可能还很夸张。而一起喝酒(也许也参与了怂恿陈亮说话的过程)的某个人也不是个东西,觉得从金华(陈亮老家)到杭州(南宋首都)的距离不远,就去暗中告发了,“一士欲中亮,以其事首刑部”。这个告发的人事先估计是做过周密调查的,因为时任刑部相关负责人的那位,恰好跟陈亮有过节。这下陈亮可算倒了大霉了,刑部何某如获至宝,马上交有关部门处理,陈亮被打得死去活来,眼看命也要保不住了。“侍郎何澹尝为考试官,黜亮,亮不平,语数侵澹,澹闻而慊之,即缴状以闻。事下大理,笞掠亮无完肤,诬服为不轨”。
事情的最后,是宋孝宗听说了案子,暗中派人调查,明了是构陷之后,说了一句“秀才醉后妄言,何罪之有”,才把陈亮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这是陈亮第一次因为饭局入狱,但不是最后一次。不过他运气好,每次都活着出来了。
二、饭局与位置
如果各位看完前一段,觉得我要讲的主题是赞颂宋孝宗的宽容,谴责告发者的无耻,那恐怕要令看官失望了。
我想表达的只是,每一次饭局上的倒霉,都是存在个人无法左右的背景的。如果陈亮没有在首都的种种表现,尤其是没有政治策论的引发争议,恐怕也不会来这一下。换句话说,整陈亮,也不只是整陈亮;孝宗保陈亮,恐怕也不只是保陈亮。
如果就事论事,那我只能讲,有些人恐怕把自己看得太高太重了。
比如最近就有个饭局,传出了一段视频啥的,里面还有心中女神兔子君,真是令人心都快碎了。然后事情就发酵了,不久以后,第十六届的新财富评选就出事了(具体可见https://www.guancha.cn/economy/2018_09_21_472974.shtml)。许多“朋友圈的朋友”纷纷惊呼,一顿饭改变了历史,两个川妹子结束了新财富,等等。
要我说,如果舆论是这副腔调,那有司估计是不会太开心。
思南君也算认识不少卖方朋友的,各种风格各种水平各种脾气都有。一杆子当然不能打翻一船人。但个人主义的英雄情结,在相当一部分朋友身上或多或少是存在的。实事求是讲,一个人的成功不成功,当然跟个人能力有关,但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估计更大,运气的成分也很大。假如一切都从个人出发去评判,觉得自己多厉害多厉害,应该如何如何,我觉得是有点偏颇了。
这种偏颇,在有些人眼中,就变成了没摆正位置。
监管觉得市场傻X,市场觉得监管傻X,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整天把市场逻辑摆在嘴上,左否定权威右否定权威,见到权力又唯唯诺诺极尽谦恭,自己都这么分裂,你要别人看你爽,真的很难。
增加一个经济逻辑,就更麻烦了。有人就觉得你,拿的很不少了,或者说,多得他们觉得不合理。如果那些人年收入跟你比差好几个零,你还想指望一直顺风顺水?
再增加一个道德逻辑,就更更麻烦了。你钱挣得多,还给人一个来得不清白的印象。
真是想睡觉,就送枕头来;本就看你不爽,你就自己搞出大新闻。
可有种论调又出来,感觉是自己不慎搞砸了历史进程,想把枕头解释成导致瞌睡的原因。
你的意思是,你实在太牛逼了?连挨整这样的事情,都是由自己亲自缔造、直接指挥的?
这就不对了,甚至有继续找抽的嫌疑。
别简单跟陈亮去对比,陈亮“下笔数千言立就”,都是自己写的。
三、位置与说话
这个世界,有的话可以说,有的话不可以说。
同一句话,有些人能说,有些人却不能说。
就像“德不配位”,有些时候,也会出现“话不配位”的。
比如,今天有篇八千字长文流传很广,标题也很吸引人。有的道理,大家都懂;但谁去讲,在哪里讲,就很重要了。对的话,讲的场合、面对对象不合适,在屁股决定脑袋的认识框架中,容易变得“无私也有私”。
还有一种,把自己打扮成主导社会进步的形象,觉得只要不配合有司,就是市场的楷模,比如某个最近影响很大的公司,做的就似乎有点这种感觉(上海执法部门要求滴滴提交数据,没想到却收到了这个...)。去开个会也好,去慰问受害者家属也好,连衣服都穿不对,没文化,真的有点可怕。
忘乎所以是什么意思?好像就是位置没搞灵清的意思。
我突然想起大明王朝1566里面,嘉靖敲打陈洪的一段话,不太贴切,却很有穿透力。“你以为自己是谁?‘会做媳妇两头瞒’,裕王妃李氏才是我朱家的媳妇呢,她瞒瞒朕倒也罢了。凭你也想做我朱家的媳妇,摸摸你那张剥了壳的鸡蛋脸,够格吗?”
四、风清扬
比起很多人,风清扬在位置这个词上的认识、实践段位要高得多。
风清扬最近表示要退了,要去做老师,也是一个大新闻。
赞誉风清扬的声音很多,我相信其中有很多,的确也是发自内心的。
风清扬的这个定位,让人联想起一个典故。
本朝太祖爷,晚年的时候,跟好朋友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说过一段话:
“崇拜搞得过分了,搞许多形式主义。比如什么‘四个伟大’”......“讨嫌!”......“总有一天要统统去掉,只剩下一个Teacher,就是教员。因为我历来是当教员的,现在还是当教员。其他的一概辞去。”
这就带来一个有趣的问题,风清扬(以及他身边出主意的人),到底是读过这段呢?还是没读过这段?
我也不知道答案。
大家都可以猜猜~~~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