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年前的今天,人类第一个网络表情符号诞生,是这个……
1982年的今天
人类第一个网络表情符号诞生
没错,就是它
表情包
作为网络时代的新产物
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打开微信
开启“斗图模式”
无疑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沟通方式
但它的前世今生
你知道吗?
这个据说设计灵感来自著名影星周星驰的经典/facepalm/捂脸。
表情自从静悄悄地出现在某天更新后的微信后,就开始被人们疯狂使用,许多情境中,人们觉得这个神态既能够展现“真的好笑”的心态,也可以用来表示某件事的自嘲。
你有没有想过,第一个表情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它刚开始的出现又是为了什么?今天,我们一起看看网络表情诞生记,聊聊表情包的过去与未来。
:-)
1982年9月19日,人类第一个网络表情符号诞生。
这一天,在美国匹兹堡的卡耐基·梅隆大学,斯科特·法尔曼教授做了一件事。
图源:百度百科
因为当时的校内电子公告板上的各类主题留言已经非常多,但法尔曼教授发现:在纯文本的状态下,作者的真实意图未必能让读者了解:有时候他明明是在开玩笑,但读者却当真了,而有时候他其实是在认真说一件事,但读者以为是在开玩笑。
在这样的背景下,法尔曼教授做了一个提议,他设置了一个符号,如果文章使用了这样一个符号,那就表示作者在开玩笑。
于是,人类的第一个网络表情符号诞生了……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已经逐渐习惯用这个表情来表示开心、愉悦等心情,与之相对应的 :-( 符号也在网友们的创造下诞生,用来表示难过,不开心等感受。
最初的网络表情符号传入日本以后,日本人又发明了另一种横向的表情符号,例如用“^_^”表示微笑,代替美式的“:-)”符号。
西方的表情符号大多用嘴表达感情,而日式的表情符号重点却在眼睛上。
在俄罗斯,网民们结合本土文化创造出了富有俄罗斯特色的网络表情符号。比如在一本很有名的科幻小说中有一个叫做克图虎的海底怪兽,脑袋上长着一堆触角,网民就把它形象地画成“{:?”这个样子,而“[:|||:]”表示手风琴,意思是已经过时的笑话或批评某人又在老调重弹。
这样看起来,表情包已经在世界各地找到了本土化的合适方式生根发芽。
黄面小人,横空出世
这些表情各异的黄面小人脸们由东京软件工程师栗田穰崇(Shigetaka Kurita)在上世纪90年代发明,本意是让这些可爱的小图标代替文字,使得小屏幕上的短信交流变得更有趣。
日语中,emoji意为“绘文字”(日语:絵文字/えもじ),这个词汇也在2014年8月被牛津词典在线版(Oxford Dictionary Online)添加进新词汇中,这也意味着它已经变成一个正式词汇。
2015年,带着两滴喜极而泣泪水的黄色表情图标,即/笑哭/被《牛津词典》(Oxford Dictionaries)公布为2015年年度词汇。据统计称,这个Emoji表情是2015年使用最为频繁的emoji表情。评委称emoji“象征着生活在数字世界中的一个核心部分,这个世界容易受视觉驱使,易于表达感情,且过于直截了当”。
牛津词典主席卡斯帕·格拉斯沃(Casper Grathwohl)表示:“类似emoji这样的‘象形文字’填补了两者之间的空缺,这一点都不让人惊讶——它很灵活,具有即时性,还能完美地融入作者的语气。
因此,emoji成功跨越了语言的壁垒,正在成为一种越来越丰富的交流形式。”
2016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将emoji列为永久收藏,其中包括176个诞生于1999年的最初版本emoji表情,与毕加索、波洛克的“世界名作”陈列在一起。
真人表情,应运而生
2003年,中国的网络表情界悄然发生了一个变化——真人表情包开始流行。第一个走红的真人表情,是当年的“小胖”同学。
小胖同学当初这个表情,据说是被老师偶然拍下并上传到网上,然后引起了网友们的注意。在那之后,网友们通过自己的奇思妙想又引入了诸多元素。例如“还珠格格”系列、“一起来看流星雨”系列、“亲切祝福”系列、“小男孩民国”系列等等。
再往后,许多更流行的元素出现了。可爱的动物表情,简单的人物画像,或者几笔生动的线条配上几个字,格式也不再限于jpg,png、gif……
更多的格式为它们的形式带来了更多的可能。它们频繁出现在我们的聊天界面上,用来表达我们自己。这些表情包似乎有时真的比纯文字更能精准的表达我们的感情,人们用惯了之后,也会打赏那些申请了专利的表情包作者们。
再回到文章开头,那个为网络世界带来更多奥妙的法尔曼教授,却没有为自己的发明申请专利,当然也没从中获取任何利益。现在法尔曼教授仍然在卡耐基-梅隆大学任教,他说:“这是我送给世界的小礼物。”
表情包普及的重要动力之一可能就是隐形表达。对此,俄国语言学家巴赫金的观点是:“意义并不存在于词中,也不存在于说话人或听话人的灵魂里, 意义是说话人和听话人进行互动的结果。 ”
在表情符号已经被大家习以为常的今天,公号 “新世相”创始人张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表情符号杀死了一些仪式感。在手机还不那么全能的年代,很多人都喜欢手机中收藏短信的功能:最珍贵的短信,会被存在SIM卡中,以便可以跟自己更长时间。这些短信按照现在的标准,都应该被归入“太长不看”的范畴,它们絮絮叨叨地展现了一些珍贵的小情绪,某个思念着对方的夜晚,生日时候真挚的祝福,还有一针见血的表白与离别。但如果放到现在,我们的收藏夹里将只有这些:一个害羞的表情,一个蛋糕,一颗心以及挥手再见。”
我们沉浸在迅捷精准的表达方式里时,也会怀念那些“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的日子。
时代更迭
总会有一些老的事物慢慢逝去
但好在
也总会有一些新生事物值得我们期待
来源:科技日报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