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尾款时尝尽套路的我,从产品经理的角度,不得不感叹网购平台的洞悉人性

【本文原标题“这个万圣夜,剁手人走过的心路和套路”,风闻社区置顶后进行了修改】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狂欢,在今天11月1日提前开启了第一波。

鉴于2020年的魔幻形态,淘宝“体贴”的将整个购物狂欢拉长到了一个月,生怕大家发现不了自己又穷了的事实。当然,作为一位打工人,嘴上喊着穷,身体对这种“薅羊毛”的活动还是很诚实的要参与一下。

可惜我这个月项目太赶,国庆回来就是997的秃击,没多余的精力再去搜集优惠券,只能寄希望于店家的优惠券和满300减40的官方优惠,算上预付定金,已经是最简单的计算难度了。

在午夜付尾款的时候,尝尽套路的我,从产品经理的角度不得不感叹淘宝的洞悉人性,将本能的贪婪、懒惰、短视和应激运用的出神入化。

好在贫穷让我提前做了预算规划,避免了翻车的惨烈。

或许,愉快的被坑,也是一种幸福吧?

下面我来总结和反思一下这次淘宝双十一提前开售的套路:

首先,淘宝双十一的官方活动核心规则是{ 每满300减40元 },根据这个规则,理想的总价应该正好是300的倍数,这样能最大化优惠满减。我依此制定了想买的第一版预售产品表格

500

可以看到我预付定金产品的账面价格刚刚好跨过2400的关口,根据满减规则,预估应该是减320元。

不过,作为风险厌恶的从业者,我多留了一个心眼,把定金后的价格也统计下来。如果按照这个价格计算,那么实际上给我计算的价格只有2217,满减只有280,距离下一个满减的节点还有183的缺口。

这是淘宝的前两个套路:

1、不退定金带来的“沉没成本”;

2、欺负各位懒得看细则的“信息差”

在写这篇反思的时候,我查了查淘宝的满减细则是如何说的:预售商品是以预售总价-付定立减后的金额作为门槛计算。在我的印象里,具体的规则你不点进去细则是看不见的,只会看见淘宝说以当前产品的账面价格计算,这里就通过信息差,凭空制造了一个真空区域。

在没有细看规则的时候,我考虑到了如果按预售价算是不够满减的,于是我又制定了一个补差价的小表。

这里我就掉入了淘宝的第三个套路:3、买都买了,再来点吗~

500

这是一些买了可用,没有也无所谓的小商品。预想补差价的用粉色,在11/01前,价格合计为194,是够了。但是我注意到,它们在双十一前一个小时是有降价的,如果按这个价格算,还是凑不够满减的。而预付定金的结算,是在十二点半之后就开始的,这时很多商家都会做一个前多少名付尾款,就加送礼物的活动,同步的还有短信来轰炸你——午时已到,可以交钱纳命了!

这里藏了淘宝的第四、第五、第六、第七个套路:

4、后半个小时存在价格差的时间差

5、抢购的从众心理

6、贪小便宜的心态

7、通过信息单向透明人为制造紧张

为了周全,我又做了蓝色的备选项,即如果粉色的总价不够,那就直接从蓝色的备购选项中补到结算列表,这样可以用最快的速度赶上商家前多少名付尾款就送礼物的活动……可以看到,我最后选择的产品价格,合计184.51,刚刚好跨过183的差价……为了40的满减,多花了140。当然这还仅仅是金钱的付出,根本没有计算为了和淘宝斗智斗勇,我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成本。

接下来就是高潮了,堪称神级操作 —— 你付款时付了多少钱呢?

500

如果你是预付的消费者,是付过定金的。但是多数人记得自己付了多少定金吗?

如果你算预付和优惠抵扣后的价格总计1908,再按照账面价格2408预估满减320,那么此时你算出来的应给价格是1688!但是实际上淘宝显示的尾款总额,只让你付1538!!

怎么样,老铁?是不是觉得淘宝抽风了算错了??是不是脑补还是有什么隐藏的优惠你不知道??要不要赶紧付款把便宜先占到手??

这就是淘宝的第八个套路:8、隐藏已付的定金让你觉得自己赚了赶快占便宜

如果你不仔细看一下账单和满减,或许就因为自己贪便宜的心态就把自己给卖了……实际淘宝根本没算错,是用预付后优惠价格的满减线2100算的满减280,得到1718总价,再减掉你预付的180,刚好1538,一分没少。

最后我统计了一下我实际付了多少钱

500

实付合计的价格 = 账面价格 - 预付优惠 - 优惠券 - 通用满减

最后尾款合计1683,而这个价格签恰好跟之前按账面2408 - 320满减 - 220优惠券 - 180定金 算出来的1688价格基本持平,你说这是巧合,我是真的不信。因为实际上我是花了1858,多花了140元用来填平180元定金带来的印象里的差价窟窿。

淘宝通过对预付款的隐藏,让我觉得,用这个被误导的价钱,买到了更多的商品,弄的我也很高兴。觉得自己花费了时间和精力统计这些,最后成功薅到了资本家的羊毛……实际上,是将这个印象中的窟窿,诱导消费者多花钱,转换成了实实在在的商品,最后——大家都觉得自己赚了!

此处应该有掌声!!实体店干不过马老板,输的不亏。

这种强行搭售的套路,利用消费者的印象偏差,通过规则误导、信息差、时间差和单向透明,给消费者安排的明明白白。还异常贴心的照顾了消费者“薅羊毛”和“占便宜”的心理,确实厉害。

最后总结几点:

1、理性的真实往往是激情直觉的反面;

2、做生意是为了赚钱不是为了做慈善;

3、只要我足够穷就没有人能套路的了我……吗?此处有花呗和借呗给您安排上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