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抗美援朝第一战,3位印象深刻的英雄
整整七十年前的今天,首批入朝的志愿军38、39、40、42四个军,来不及展开,面对急剧变化的敌情,面对到处乱窜的“联合国军”,改防御战为运动战,打响了抗美援朝第一仗。
按照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编写的《抗美援朝战争史》,将40军118师、120师及42军124师10月25日的战斗,一起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首战的标志。
这就意味着,抗美援朝第一战,在10月25日这一天,几乎同时在三处打响。
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战争,终于拉开了序幕。
在这三场战斗中,有3位英雄,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位
邓岳,时任40军118师师长。
熟悉军史的朋友认识邓岳,是在他长征时期,1930年,12岁的邓岳参加了红军,成了红四方面军一个人见人爱的红小鬼。
长征途中,邓岳患上了疟疾,缺医少药的红军无法医治,病情严重,组织上给他发了十块大洋,希望他脱离部队,找个地方治好病。
倔强的邓岳坚决不离开红军。
一天,邓岳病情发作,在路边抽搐时,正好被骑马经过的红四方面军12师师长陈赓发现,陈赓要将自己的马让给邓岳,邓岳知道陈赓一条腿有残疾,死活不肯。
陈赓无奈,让邓岳抓着马尾巴在后面跟着。
就这样,12岁的邓岳,拽着马尾巴,用他稚嫩的双脚,走过了茫茫草地,一路上被战马溅起的泥浆糊住了眼睛。
到了朝鲜战争,邓岳已经成长为一名志愿军高级指挥员,这一年,他只有32岁。
118师入朝后,进军速度很快,率先赶到了彭老总的麾下。
此时,先期入朝的彭老总,正在朝鲜东仓和北镇之间山沟内的小村庄大洞,电台车掉队,与部队失去联系,手下无兵,一筹莫展,邓岳率领118师及时出现在了彭老总身边,一下子解了彭老总的危机。
彭老总高兴坏了,亲自部署了“两水洞战斗”,118师采用国内传统的拦头、截尾、斩腰战术,歼灭了李承晚军步兵第6师第2团前卫加强第3营,这是志愿军入朝后首次歼灭战。
邓岳此后参加了第一至第五次战役,以及坚守防御作战,职务不断提升,师长,副军长,参谋长。
邓岳和118师政委张玉华
第二位
徐锐,时任40军120师360团团长。
就在邓岳指挥的118师在两水洞战斗打响之际,云山阻击战也拉开了帷幕。
这场战斗的主角是40军120师360团。团长徐锐,这可是个人物。
在辽沈战役中,时任副团长的徐锐,率领一个营,深入胡家窝棚,端掉了廖耀湘兵团的指挥部,为辽沈战役的胜利立下奇功。
徐锐360团的任务,是在云山东侧的玉女峰等高地,封闭敌人通向温井地区的通道,阻击南朝鲜第1师。
徐锐遇到的对手,是号称南朝鲜主力的南朝鲜第1师,师长白善烨。
白善烨曾经在伪满洲国军队服役,镇压抗日活动,与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民主联军作战多年,非常了解共产党军队。
在遭到360团迎头痛击后,白善烨以为是朝鲜人民军的部队,又命令部队冲锋。
连续五次进攻,都被360团打退。
这时,白善烨从断断续续的战报中分析,如此顽强的阻击,不会是人民军,一定是中国的部队。
徐锐率领的360团,具备志愿军部队一些显著的特征。
比如,巧妙地伪装,顽强的阻击,天才的土工作业,还有下雨一般的手榴弹。
白善烨从徐锐360团的身上,看到了绝望,他是第一个确信中国军队入朝参战的“联合国军”指挥官。
在这次阻击战中,还涌现出了两名战斗英雄。
1营3连1排3班石宝山,是第一个抱着爆破筒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志愿军战士。
1营2连3排7班副班长秦永发,是第一个用爆破筒炸毁敌坦克的战士,战后,他被师里命名为“反坦克英雄”。
第三位
这是一个光荣集体,“黄草岭英雄连”。
按照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编写的《抗美援朝战争史》记载,10月25日这天,志愿军第42军124师,在东线黄草岭地区与南朝鲜第1军团第3师发生激战。
志愿军入朝后,朝鲜战局已急剧变化,彭老总果断放弃了原来防御作战的设想,改为运动战歼敌。
主力集中在西线,在西线集中了第40、第39、第38军(附带第42军125师),战役目标是歼灭南朝鲜第1、第6师,第8师,然后再打美英军。
东线,第42军(欠第125师),在黄草岭等地区,阻击南朝鲜第1军团和美军第10军,保障西线主力的侧翼安全。
黄草岭战斗就发生在东线的42军124师,战斗在10月25日上午打响。
42军124师在黄草岭、赴战岭地区,先是抗击了南朝鲜第3师的进攻,后来美陆战1师参战。
124师370团4连,在连长盖成友指挥下,两天之内打退敌人20多次进攻,以较小的代价,胜利完成了黄草岭阻击的任务,荣获了“黄草岭英雄连”称号,一战成名。
黄草岭成为敌人的“伤心岭”。
1950年10月25日,志愿军四个军,近二十余万人,在并不宽大的朝鲜半岛东西两线,用敌人听得懂的语言,用以战止战的方式,同时打响了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
这一天,被确定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纪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