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还原!“冰雕连”最后的战斗历程

第二次战役,东线,我第九兵团下属三个军,二十军、二十七军、二十六军,在长津湖一带与美陆战1师展开了激烈搏杀。

“冰雕连”,即二十军59师177团2营6连,走过了最后的战斗历程。

500

01

战前态势

美陆战1师于10月26日在元山登陆后,向长津线运动进攻,曾与我志愿军四十二军在黄草岭交战。11月16日进占下碣隅里,24日进至柳谭里。

第九兵团的三个军,二十军在11月7日,二十七军在12日,二十六军在19日,分别渡过鸭绿江,隐蔽开进朝鲜,按照志司的指令,在长津湖地区秘密完成了战役集结,并在柳谭里、下碣隅里一带,对美陆战1师呈分割包围状。

态势对第九兵团相当有利,而且,由于第九兵团隐蔽性极好,美陆战1师还没有发现。战后,西方军事观察家惊叹不已,纷纷惊呼:“这是战争史的奇迹。”

但是,随后的交战过程,让人一言难尽。

500

朝鲜的县叫郡,区和乡叫面,大村叫里,小村叫洞。

柳谭里和下碣隅里都是大的村落,而志司所在地是大榆洞,是个小村落。

长津湖也不是什么大的湖泊,只不过是朝鲜北部盖马高原上一个不起眼的小湖泊,与我国南方那些大湖泊相比,只能算是个小小的水塘。不过当时晚上的气温已经低至零下三十多度。

美陆战1师是海军陆战队,约2.5万人,战斗力相当强。

但是美军陆军和海军彼此勾心斗角,师长史密斯不肯听从美第十军军长阿尔蒙德的命令,消极怠工,到达下碣隅里的15公里路足足走了13天,这种蜗牛般的速度让阿尔蒙德非常不满,但又拿海军没办法。美陆战1师这种磨磨唧唧,客观上也给第九兵团完成对敌包围赢得了时间。

第九兵团虽然人数上形成了对美陆战1师的绝对优势,但是火力大大不及,而且,由于战前准备不足,第九兵团从华东一下子来到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仓促行军,棉衣没有准备充足,战前已经出现大面积的冻伤,甚至冻死。未战先有损伤,对志愿军的战斗力很不利。

终于,11月27日,残酷异常、而且过后两军都不愿提及的长津湖战斗打响。

02

59师的战斗,有点窝囊

别的战场就不说了,只说一下“冰雕连”所在的59师吧。

27日晚,59师向新兴里、西兴里、死鹰岭一带发起进攻。

这一线是美军的补给线,保卫这条补给线的,是陆战1师7团两个连,1营C连,守卫1419高地,2营F连,守卫福克斯高地。应该说,陆战1师在这一带兵力偏弱。

59师以175团攻击1营C连守卫的1419高地,开始,进攻还算顺利,可是到了28日白天,美军援兵赶到,陆战7团1营营长戴维斯中校带领A连和B连进行救援。

就是这个戴维斯中校,战后成为美军“战斗英雄”。

戴维斯中校指挥作战很有一套,还有点东方人的味道,他以B连埋伏,A连抄小路绕到进攻的志愿军后面突然发起打击,把志愿军向B连方向驱逐,我军在两个美军连的交叉火力伤亡惨重,175团进攻受阻。

59师的177团,即是“冰雕连”所在的团,负责攻击福克斯高地。

守卫这个高地的美陆战7团2营F连连长巴伯,也不好对付,他是个老兵了,从士兵一路晋升为军官,此时刚刚晋升为连长才20天。

28日凌晨,177团1营发起奇袭,F连3排遭到致命打击,几分钟内15人战死、3人失踪、9人负伤,其余人退到第二道防线。

此后,177团1营遇到了大麻烦,栽在了四个美国大兵手上。

F连3排幸存的一等兵肯尼思•本森、杰拉德•史密斯,哈里森•伯麦斯,二等兵赫克托•卡佛拉塔四个人,凭借有利地形和超强火力,顶住了1营的攻势,给至少两个排的志愿军造成巨大杀伤。

战后,美国媒体为了塑造典型,把四个人的功劳,说成是二等兵卡佛拉塔一个人干的,硬是造出了一个孤胆英雄。

美军的这两个阵地,都守住了。

28日夜,29日夜,尽管177团换了进攻方向,重新组织进攻,均遭失利。

白天,1419高地和福克斯高地的美军得到空投补充,弹药充足,177团受到了巨大杀伤。

30日起,177团再也无力发起进攻

“冰雕连”所在的2营,负责阻击下碣隅里美军派出的救援部队,这一路,177团2营打得不错,将美军救援部队击退。

据相关资料,59师前身是沙家浜那支部队,是一支英勇的部队。

在这次战斗中,却打得非常郁闷。

从态势上看,59师占领了新兴里、死鹰岭、西兴里一线,好像是切断了柳潭里和下碣隅里美军之间联系,但是由于两个美军阵地没拿下,等于是定时炸弹,随时会爆炸。

59师这场战斗,是长津湖之战的关键,只要它能拿下美军C连和F连,柳潭里的美军就被彻底包围了,战局将对第九兵团非常有利,第九兵团就有极大的机会吃掉美陆战一师。

可是,59师让人失望了。

师长戴克林,肯定被二十军军长张翼翔在电话里骂了个狗头喷血。

500

03

陆战1师的突围

12月1日凌晨,柳谭里美军下达撤退命令。

第九兵团各部队组织拦截、攻击,在此不做赘述,只说一下与“冰雕连”有关的战斗。

12月2日凌晨,突围美军与守卫1419高地的1营C连会合。59师175团2营副政治教导员方策率最后6名战士发起最后一次反击,无人生还。

2日白天,美军各部凭借强力空中掩护,59师很难形成集结,只有少数班组为单位的战士冲上了公路,试图阻击,但随即遭到美军火力压制。

2日晚, 59师随着战斗损伤和冻伤等非战斗减员,其实已无力再战,但175团和176团还是拼尽全力进行阻击。

这时美军也伤亡惨重,只能成一路纵队行军,一字长蛇阵根本不适合突围战斗,但美军已经顾不得了。

3日晨,美军进至福克斯高地附近,那个美军“战斗英雄”——陆战7团1营营长戴维斯中校,又要立功了。

他为了接应美军,命令F连开火,引诱中国军队射击。志愿军177团火力点暴露后,戴维斯指挥部队,向177团阵地发起突然出击,177团措手不及,除死鹰岭主峰的177团1营阵地外,其它阵地被夺。

1营剩余的60多人,在冰雪里被冻伤,几乎无法动弹,尽管美军对这个阵地发起了8次进攻,还是被1营打退,最后美军发现这个高地已经无法威胁公路美军撤退于是放弃进攻。

美军彻底打通死鹰岭通路。

3日白天,打通死鹰岭的美军继续向西兴里一线我军177团2营阵地进攻,“冰雕连”6连就在侧翼阵地上。

500

西兴里一线是志愿军最后的防御阵地,如果让美军通过,美军就和下碣隅里美军会和,就成功突围了。

为了拿下2营阵地,美军采取两路夹击。已经打通死鹰岭的美军由北向南打,下碣隅里美军也派出英国海军第41特遣队并加强一个坦克排,以坦克为先导实施对进,由南向北进攻。

177团2营死战不退,顽强阻击两路美军。

但是,2营发现,侧翼6连的阵地松动。

据相关资料,发现6连的是58师的部队。58师师长黄朝天见到这个景象,当场失声痛哭。

侧翼阵地松动的原因,2营6连共125名官兵,全部冻死在高地上,没法再向美军开火了。

战士们一个个持枪俯卧战壕,保持着战斗姿势。

3日黄昏,59师177团2营奉命撤出阵地,他们没有丢掉一个阵地。

接替他们的,是赶到的81师243团,243团继续阻击美军,243团只有两个营,血战了将近一天一夜,痛打了陆战7团1营C连,4日傍晚,美陆战5团、7团战斗群还是全部进至下碣隅里,美军突围成功。

500

04

永远的“冰雕连”

后来,第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向主席报告战况,电报中写道:

“战斗打响后,该连无一人站起,到打扫战场时发现,全连干部、战士呈战斗队形全部冻死在阵地上,细查尸体无任何伤痕与血迹。”

6连在阵地上坚守了多长时间?

在三十多度的低温下,他们如何被冻得麻木、僵硬、直至牺牲?

我试图说清楚这两个问题,但我做不到,一是手头资料有限,二是常人难以想象那样的场景。

唯一能讲述这个故事的,只有6连上海籍战士宋阿毛身上发现的这首绝笔诗:

  我爱亲人和祖国,

  更爱我的荣誉,

  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

  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

  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的,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500

05

宋阿毛的小诗

抛开情感因素,单从文学角度看志愿军战士宋阿毛这首小诗,估计现在很多大学生写不出来,不仅理科生,甚至文科生。

只有五行,看似普通,其实文字功底不凡。

前两句:我爱亲人和祖国,   

             更爱我的荣誉,

这其实是“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的志愿军版。自然,流畅,有一个多余的字吗?

第三句,“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交代出作者身份,看似无奇,其实是“诗眼”,形容词“光荣的”透露着作者的光荣。而且,这一句,衔接上下。

最后两句:“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

                   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的,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作者回到冰天雪地、两军交战、待敌出动的军旅现实,表达了强烈的斗志和精神境界,将小诗推向高潮。特别是最后一句,现代诗的味道很浓了。

这首诗,是宋阿毛生命最后时刻的真情流露,是绝笔,天地为之动容。

宋阿毛,一名普通的上海籍志愿军战士。看到这个名字,让人想起昔日上海弄堂里,一个晓事理、乐助人的后生。

也可能,他并没有多么深厚的文学造诣,但是,这首小诗,在特定场景下,在生命最后时刻里,鼓舞着他的这股精神力量,真情流露出来,成就了这几句小诗;留给后人的,是摄人心魄的力量。

从文学角度看,宋阿毛的文字功底不一般。有三个特点:

1,从文字功底看:毫不拖泥带水,没有哪个字、词是多余;你想添加什么,也是不能。

2,从意境看:情中景,景中情,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3,从效果看:一气呵成,人诗合一;看上去简单,越是简单,越有力量。

宋阿毛!致敬诗人!致敬“冰雕连”!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