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川》审片】论管虎的合理使用:《八佰》和《金刚川》到底区别在哪?

【本文原标题“《金刚川》:天空曾经是你们的,但今天就未必了!”,风闻社区置顶后进行了修改】

今天有幸去看了《金刚川》。这部因为管虎参与而备受“屁股质疑”的片子并没有让我失望。

500

虽然不断有网友在问:政委去哪儿了?

500

但抛开国产战争电影片再次缺乏党政干部这个要素,我认为《金刚川》在其有限的篇幅里,做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一句话评论:这是一部值得去看的电影。

PS:为了完成这篇影片,老农民我可是认认真真做了笔记,如果大家觉得还不错的话,别忘了点赞收藏,让我冲一冲列车长的专属折扇:)

500

剧情篇

首先,《金刚川》采用的是同一时间线三段故事的平行叙事+最后总集收尾,从时间先后顺序来看,分别为:愿军战士小胡视角,美军飞行员视角,志愿军高炮班视角以及最后的总集。

500

故事的核心内容是围绕志愿军强渡金刚川这条江,而与美军空中力量的交火。

500

1. 小胡视角:论管虎的合理使用

500

这种平行叙事,导演分段指导的方式,有点像《我和我的祖国》。从观影体验上来说,我觉得还不错,似乎将管虎好好地栓在第一段之后,整个故事没有落入管式叙事的拧巴状态中去。

不过在有限的篇幅里,管导还是时不时地来了一些诸如“志愿军指战员在美军侦察机掠过时骑着白马叫大家隐蔽”的神奇桥段。看到这里我非常感慨管导对白马的执着,但管导显然不太清楚为何白色这个颜色在整车外观评价里被视为最安全的颜色---因为显眼。

500

所以在密集的丛林里骑着白马叫同志们注意隐蔽,这让我想起了高达里面那个名场面:团长,你在干什么啊?

500

联想起吴宇森的白鸽,管虎的白马这类在电影里标明导演身份的穿插暗示,这让我不禁感慨道:作为一名导演,管导虽然技术水平难尽人意,但商标意识还是挺强的。

500

抛开管导这种经不起理工男刁钻眼光审视的浪漫主义情怀,对于小胡的塑造,管导还是做得比较到位,没有用力过猛。

比如第一段中吴京打下飞机那一瞬间,小兵小胡歇斯底里地庆祝,这很好地展现了一个对于战场大局无能为力,但是心中又有一腔杀敌热情的战场士兵的心态。

那位来自南充市武胜县通讯兵妹子的川普更是戳中了我的萌点,特别是那句“十分钟后部队阔以过桥”。作为一名四川人,特别我的老婆就是南充人,在下的感受是非常的亲切。

这种通过融入方言的手法,恰好地呈现出了一种志愿军来自五湖四海的感受,给人一种真切人民子弟兵的感觉。这点还是值得称道。

而高连长跟下属的调侃,互相吐槽其语言说不清楚,营造出志愿军整体是一种严肃活泼的感觉,暖心而且比较容易使这些角色走入观众的内心。这相比以前的主旋律电影所塑造出的相对脸谱化的角色,作为一个能够下沉的爱国主义电影,还是具备更强的感染观众的能力。

500

毕竟,好的电影要从角色的塑造中获得观众的首肯,当观众接受了这个角色的人设,那自然会被接下来关于他的一切剧情所感染。

同时,小胡视角里,B29与小侦察机中弹之后的反差处理得非常的精湛。

那种志愿军用生命打出的高射炮被空中堡垒无情弹开的反差感,还有小胡看到阵地在B29的轰炸后化为一片火海的愤怒与歇斯底里,用机枪对着掠过天空的美军侦察机做出无力的反击(特别是与美军飞行员线里,子弹被飞机钢板弹开后美军飞行员那轻蔑的表情相呼应),可以说让观众深深感受到了当年志愿军在完全不具备空优情况下的艰难与惨烈。

500

划天而过的喀秋莎美轮美奂,那是献给鹰酱的,最华美的花火。这个桥段在电影后面反复出现,给人一种久旱逢甘霖的快意,着实也是一个神来之笔。

500

而至始至终让我感到欣慰的时,管虎没有去表现小胡怕死,怯战的一面,反而更多把镜头给了他作为一名默默无闻的士兵那种想上前线杀敌的勇气,以及看到战友牺牲后那种热血男人的复仇怒火。

500

总之,因为管虎的拧巴属性在这场戏中被合理地限制住了,这场关于小胡的片段还算是稳住了。

在我看来,管虎是一个将才而非帅才,不具备独立把控全局的能力。而论管虎的合理使用,这部戏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值得我们细细研究。

2.美军飞行员视角:天选之民的尴尬

2.1 从天空是我们的,到炸不沉的桥

500

第二段关于美军飞行员视角的展现可能会成为该影片最大的争议点,因为在描述我志愿军英勇抵抗帝国主义侵略者的电影里加入敌方普通士兵的视角,这不禁会让人担心呼之欲出的白左视角。

然而这次《金刚川》却告诉了我们:把敌人用好,也能为我军增色。

为何?

从美军飞行员一登场,说出天空是我们的傲慢,到最后被志愿军那座打不垮的桥给震慑,这种从傲慢转向迷茫的心理变化,很细节的展现在了这位美军飞行员的眼神中。

甚至到了最后,他的眼里还生出了对志愿军的一丝敬畏。

剧中,美军飞行员与自己指挥部通话时说道:“他们又把桥修好了,这桥我们要修三天,而他们三个小时就修完了。”---兔子的基建能力在朝鲜战场就展露无遗,而没有什么比让敌人来佩服我们更具备说服力。

其实在第三段高炮班篇里,美国飞行员在被小胡飞机子弹打中后,还发自内心地感慨了一句:“你是要掩护他们?干得很漂亮。”这里很明显不是戏谑,而是真心佩服志愿军的斗志。

总之,从一个一开始登场一副云淡风轻,扔几个炸弹就想下班的傲慢美国佬,最后演变成一个反复质问着“这桥怎么又修好了的”迷茫的山巅之国的国民,这种自尊心被我兔从天上扇下来的变化,我看得非常惬意。

在这里不得不提喀秋莎掠过美军飞机这个画面,美轮美奂,非常地舒服,有一种“傻了吧,我们也有对军宝具的感觉”。可以说喀秋莎在全片里承担了一个点燃志愿军希望的戏份。

500500

不过正是喀秋莎接下来踏平美军炮兵阵地引起飞行员复仇怒火的画面,可能会被一些网友理解为这又是在表现“战争两边都是受害者”的反战白左思想了。

500

在这里,我一定要给大家做一个区分。

不同于《八佰》中给日军长镜头杀俘的表现手法。这次《金刚川》在镜头语言上完全避开了管导那种拧巴作死的风格。

首先,在第一段里用大量的镜头表现了志愿军被美军飞机攻击收伤、减员的惨状,攒足了观众的愤怒值。

接着,在第二段里用一个侧面的镜头(只表现美军阵地被轰,但不展现细节,也不展现美军惨状)简单地表达了美军炮兵阵地被我方对军宝具给干了。

这种镜头尺度和时间顺序的把握,一方面可以让观众痛泄一波之前志愿军被攻击的愤怒值(总之我当时看到这段是,内心是激动的),另一方面则为美军飞行员接下来的复仇行为做好了铺垫。

而后,飞行员与高炮班对刚,其所表现出的愤怒,是一种美式牛仔的快意情仇---这就与志愿军从头到尾保家卫国,坚定一战的壮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所以说如果《八佰》在处理杀俘问题上,能借鉴《金刚川》这种手法,展现一下日军对国军士兵的残忍,而国军处决日军就给一个类似于喀秋莎阵地被全灭那种整体笼统的画面,我相信拍打管导屁股的人,一定会少八成。

2.2 靶向白左:一种将反战白左为我所用的奇招

500

《金刚川》里出现了反战白左的桥段了吗?有,但不在志愿军身上,而出现在美军士兵身上。

第二段开头时,美军飞行员跟自己的战友调侃,说炸完这轮就下班,抱怨战争怎么还不结束,想回家了。而随后,他的战友就被志愿军高射炮给击落,突出一个美国老百姓厌战,反战,但却又没法不参战的无奈。

这就与志愿军敢战,想战,明白自己是为了保家卫国而战的觉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包括喀秋莎将美军炮军阵地全灭,飞行员眼中那种复仇的怒火,也是基于不想再看到更多自己人伤亡的,那种厌弃死亡的情绪。

而同样是为了保护战友,志愿军这边,吴京主动请缨去前面的阵地打炮,一方面是认为自己打得更好,另一方面则是知道张排长这个角色天性胆怯,临阵是容易被美军当活靶子,因此才用自己冲在前面的方式去保护他。

500

所以一个是彻头彻尾就畏惧死亡,厌恶死亡,不知为何而战地想保护战友活下来;另一个是不怕死亡,但不希望自己战友死在自己前面的保护,两者高下,肉眼可见。

而类似于连长看着照片,表示要替战友打到金城去的这些细节,无一例外地在表现志愿军战士们这种独特的,感人至深的战友情。

500

这与美军那种单纯地认为战争是可怕的,要活下去,看不得战友死去的白左式的反战情绪,形成了完美的对比。

在我看来,就是将反战白左,精准的,靶向地用在了该用的角色身上。

其背后的逻辑是这个角色他所处的立场和位置,是符合反战白左的条件---也即是作为殖民帝国的战士,侵略他人的土地,被追求殖民这种“横向大同”的不义之战绑在了帝国主义的战争机器上。

这些美国士兵何尝不是有血有肉的人,意气风发的西部牛仔?但可惜你身后的国家没有这面正义的王旗,赋予了你们侵略的原罪,因此即便你也会被死亡摧残,蹂躏,你们的生命也在风中飘零。

但不好意思,我不会为你们的这种不幸流下一滴眼泪,中国人民能做到客观理性地将它展现出来,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而剩下的,还是你们自己回家好好反思反思吧。

《金刚川》这种靶向白左的使用,可以堪称是反战白左为我所用的经典手笔。我觉得我们今后但凡涉及中国与侵略者共同出境战争电影,都可以多借鉴一下这种手法,把对于战争最拧巴的反思好好地安在侵略者的身上,让他们自己拧巴。

3. 高炮班视角:霜兔不畏凛天阔,怒挽弯弓射白雕

500

桥依然是桥,炸了无数次,但桥仍然在。而一直在旁掩护志愿军渡江的高炮班在面对敌人强大的空中火力时,敢于亮剑,战到全员阵亡的亮剑精神,不愧为中国军队的军魂!

而且吴京以一种“神似战狼却高于战狼”的方式,将一个连长的勇敢和温情演绎得很到位。

他与张飞张排长的戏,表面上看是在嘲讽对方,但作为一名常年当其上司的人,吴京怎么不清楚张飞是什么性格,能在前面去当美国人的活靶子吗?所以看似嘲讽,但实则是在保护张飞,这才违背上级的命令,无论如何都要替代张飞去前面的炮台。

500

而吴京的死,则让战狼超越了战狼,让我们见识到了战争的残酷与真实。这也是剧组处理的比较好的一个点。想想,如果吴京没有死,还把B29给干下来了,那将是多么荒诞的画面。

高炮班视角最核心的价值是表现出了志愿军在完全失去空优,且防空力量捉襟见肘(从班组不断去清点炮弹数量这个细节就可以看出)的情况下,仍然不畏惧强大的美军空军,与之死战。

特别是最后张飞亲自打出曳光弹,吸引美军火力与对方刚正面的行为,虽然有煽情的作用,但悲壮感却到位了。

而张飞从一个胆小,谨慎,怯战的人,在见到吴京牺牲后,蜕变成那个敢在百万曹军面前横矛而立于长板桥前的张翼德后,一个小人物在一场战争电影里的价值,也算是发挥到了极致。

500

不得不说,管虎对于三国的迷恋在这部电影里得到了很好的发挥,相比《八佰》里的赵子龙,《金刚川》里的张翼德从情景上才更符合那种被优势敌人压迫,挺身而出的男子气概。

所以说到这里我还是得强行感慨一句:论对管虎的合理使用,我就服《金刚川》!

总集篇:炸不沉的桥

500

总集篇里的人桥真的是把我给震撼了,看到这幕,我也隐隐听见后排座位上有啜泣声。本人泪点较高,但看到这样的场景,眼眶还是湿润了。

特别是美军飞行员那句“我知道你们不信神,但你们却创造了神迹”更是点睛之句。

毕竟,就如我在之前的很多篇文章里反复提到过的,中华民族是一个不信神的民族。没有绝对的上帝为我们安排一切,在面临大洪水时也没有所谓的诺亚方舟来拯救我们。

何必叩首,以求方舟。

中华民族从来都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在一个世俗化的国家,用人性超越了神性。

绝地天通,我华夏子孙向来就是行王道,护家国,仁义满怀,天下归心。

这岂是,笃信神来拯救人间苦难的一神教信徒能够比拟的?

总的来说,《金刚川》在剧情和表现手法上都达到了其应有的水准,也能够让人放下对于管虎导演屁股定位的担忧,全身心地投入,沉浸在其中。

不过毕竟老农民我看电影是认真做了笔记的,为了让大多数观众不受管虎拧巴光环的影响,接下来我就跟大家说说,《金刚川》和《八佰》到底区别在哪?

500

《金刚川》和《八佰》的区别

1. 反战白左的靶向使用

这点我已经在剧情篇里说得很清楚。《金刚川》把反战白左靶向地使用在了美军士兵身上,而对于志愿军却是表现出整体的斗志昂扬,严肃活泼,充满了积极进取的正能量。

这与《八佰》中强行把反战白左加在国军,特别是守卫四行仓库的湖北保安军士兵上是不一样的。

500

2.让小人物焕发了光辉

《金刚川》里,用机枪扫射飞机,双眼失明仍然屹立于桥上的小胡和四行仓库里,各种梦游,还需要被国军指战员用枪比着上战场的湖北保安军士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500

这次,管虎被拴住了,没有去展现所谓志愿军小兵在战场上畏死的迷茫,反而让小人物焕发出了保家卫国的英勇气势。

比如南充妹子指战员那句我们前线见,张飞排长从谨慎胆小转变为跟美军刚正面。。。

这些细节整体上来说避开了西方战争电影里那种对于“共产主义阵营打仗都是指战员拿着枪逼着小兵冲前线”的谬视。用我们中国人保家卫国的视角来诠释了属于我们自己的,正义性的战争。

配合上反战白左在美军飞行员身上的靶向使用,一正一反---这雕毛扯得倒是真的狠。

反观《八佰》,里面各种小兵梦游杀敌,人肉炸弹尬跳日军铁甲阵的桥段,这不得不又让我感慨起来:论管虎合理使用的重要性。

500

3. 两座桥,两种精神

500

同样是桥,《八佰》里是为了活下去的撤退,反战白左到了极致。

而《金刚川》里,志愿军用身体搭起了被炸得支离破碎的浮桥,让傲慢的美国飞行员三观陷入迷茫,对之肃然起敬。

单纯地苟且?还是为了保家卫国的伟大胜利献出心脏?

这是《八佰》中的桥与《金刚川》中的桥最大的区别,也是两部电影之间精神层面的差距。

可以说,《八佰》与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为了家园安宁而英勇斗争的精神没有太大关系。这一方面是管导自己选了一个不适合披上爱国主义外衣的守卫四行仓库的故事,另一方面则是他在电影的表现手法上夹杂了太多私人的,或者说被西方话语权所影响的东西。

4. 电影表现的硬实力差距明显

同样采用群像剧的叙事方法,《八佰》因为选取的角色过多,导致对于角色的心路历程塑造严重不足。比如莫名其妙就签了生死状,然后莫名其妙就死掉的黑帮小哥。可以说,管导想干一票大的,但自己的水平却没有到那个火候。

反观《金刚川》,对于角色的数量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小胡,吴京,张排长,美国飞行员,最多再加一个南充通讯员妹子。

同时,《金刚川》巧妙地使用了同一时间区间内的三段平行叙事,来丰富了每一个视角下,同一个角色的心理。

这也是我认为《金刚川》对于电影群像剧处理上最有创新的地方。

就像我在之前评《八佰》的影评中说过,一部电影就一百来分钟的时长,你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展现多个角色,那确实有些捉襟见肘。

然而《金刚川》通过固定时间线,以三个视角反复讲述同一个故事的方式,向我们展现了如何将一场120分钟的电影最大化地利用。

这种叙事手法,让我想起了宁浩的成名作,《疯狂的石头》。

500

在小胡视角里,我们看到了一个谨慎胆小,但又想扛起上级给予的责任的张排;而在高炮班里的视角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从胆小谨慎性格蜕变成刚于跟美军刚正面的张翼德。

怎么说了,时间是群像剧最大的敌人,而通过不同的视角反复演绎同一段故事,让群像剧里的角色以不同的侧面出现在每一个视角里,这就将剧本留给角色的时间给最大化了。

这像极了我们把一张厕纸反复折叠使用。

而此外,在一些表现手法的细节上,《金刚川》也完爆《八佰》。

比如开场结尾的沙盘演绎,简洁明了,又能体现历史厚重感。

比如广角镜头对于金刚川地形的展现,俯瞰视角对于志愿军整齐划一的行动能力的展现,B29死神一般的气场,喀秋莎对军实力的华丽展现。。。

而最让人觉得细致的是,无论是榴弹炮轰击浮桥,喀秋莎划天而过,还是B29死神轰炸,甚至每个视角片段的转换,剧组都插入了显眼明快的字幕方便观众理解。这一方面帮助那些不了解战争的非军迷能够迅速知道这些炮弹是什么,是干啥的,同时又能在群像剧的叙事里,及时提醒观众我们切换镜头了。

可以说这一点实实在在地是在为观众着想,这比诺兰在《敦刻尔克》里各种意识流的转换要人性化多了,在这里一定要给剧组点一个赞。

而这些表现手法,如果《八佰》懂得使用,那它的观影体验也不至于这么糟糕。

总之,《金刚川》无论是在电影表现手法,还是主题,屁股坐标方便都完爆《八佰》,或者说如果没有管虎参与拍摄,可能大家根本不会下意识地将两部电影拿来对比。

所以管导,与其没事放你的白马,还不如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包括采访时带一个美国海军的帽子,说实话,这样一部优秀的电影,差点就被你这种随意而为给坑了。

点题:天空曾经是你们的,但今天就未必了!

看完《金刚川》,我感慨最多的就是,这该死的天空,该死美军飞机,该死的B29,看我歼-20乱入灭了你。

500

失去空优的朝鲜战场,我们的志愿军是真正的被敌人压在二维的平面上打。这种被动,这种无奈,看得让人心痛不已。

其实《金刚川》中所有的剧情,都是围绕着这天空与大地的凄惨对决而展开的。

天上来势汹汹的美军飞机,地上凶猛嘶鸣的志愿军高射炮。

我们的战士反复地数着仅存不多的弹药,而美军的飞机却跟开了挂似的不断涌来。

工业实力的差距,肉眼可见。

特别是B29的出现,那简直就是一个不可撼动的空中堡垒。那种绝望感,那种压迫感,深深地映在张飞排长的双眸里,无比的刺眼。

500

曾经,天空是你们的,是这些美国人的,是属于一个强大的工业帝国。在拥有绝对的工业优势面前,即便他们摒弃了正义,但力量的差距,就是这么真实。

整整七十年啊,如今回头看去,那曾经被鹰酱制霸的天空上,已经被无数镌刻着红黄相接的旗帜的现代化战机飞过。

500

我记得几年前,当身居德意志的我在油管上看到歼-20于成飞试飞的影响时,我彻底沸腾了。作为一名成都人,这象征着天空主权的国之重器能在自己的故乡横空出世,真是无比的荣耀!

在满怀激情地大喝了一句:“局座你这个大忽悠”后,我把我家猫神按在沙发上,好好地揉了一阵,以示开心。

500

工业立国,这从来都没有错。今天的中国已经不再被困于二维的地面,不管是深蓝之处,还是蔚蓝之处,我们都能尽情驰骋。

而如果没有这立国之战,那所谓的中国崛起也无从谈起。

我记得金一南将军在一次演讲中说道,当时他去美国军校交流,那边的军官拉着他就跟他讲上甘岭战役。美军军官表现出了极大的困惑,仿佛希望从这位中国将军口中得到答案。

他问:“我们做了无数次沙盘演练,军事推演,无论是火力还是物资的足备都完全碾压你们,但为什么,我们就是打不上去?”

500

为什么打不上去啊?那是因为,兵行不义,必自毙。

为什么守得住啊?那是因为,在你们范弗利特弹药量所轰向的山头上,有一群最可爱的人!

500

作为一个泪点极高的人,却始终会在重温长津湖的寒风,凝视松骨峰的狼烟时,默默地留下眼泪。

这些埋骨他乡的战士,这些没于青山的忠魂,这些中华民族的好儿女,吾辈自当镌刻于心中,以此激励我们迎向百年大变局,为我中华复兴而奋力向前!

感慨之余,用一首献给《金刚川》,献给那些在朝鲜战争英勇作战的英雄儿女!

金刚川

白马喑噎檀山过,苍鹰掠空槁木生。

金刚川前好儿女,身护三军中华魂。

长津寒风犹未尽,松骨狼烟几时沉。

霜兔不畏凛天阔,怒挽弯弓射雕隼。

曾经,那天空是属于你们的,但今天已未必如此了!

500

最后,中华民族王道天下之情怀,必须再重振,戏雕!

500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