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四十二年,《人民日报》再登“勿谓言之不预也”
哈喽,大家好。
不知道这个国庆假期大家有没有出去玩呀。
林涵君这个国庆出去的比较晚,所以没有去很远的地方,就近拜访了晋城,洛阳,运城这么一圈,看了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不过在感受岁月静好的同时,两岸的新闻报道却接连不断。
国庆至今,尤其是蔡英文当局在10月10日,发表“伪国庆”演讲以来,我们的促统步伐可以
说是愈加迅速。
要想看清这一点,我先为大家梳理一下这几天两岸新闻的时间线。
01
紧凑的时间线
一.
10月10日,蔡英文发表“伪国庆”演讲。
在演讲中,蔡英文看似放软了声调,呼吁两岸和平。
但在购买武器,军招改革,供应链重组等议题上,一步都没放缓。
对“九二共识”,“一中原则”更是只字未提。
表面上通过装怂来获得国际社会的同情,暗地里增加军队投入,集结后备兵力,与美国沆瀣
一气。
此等两面三刀,以拖待变的政治作秀,随即(当天下午)遭到国台办发言人痛批:
“这些讲话延续对抗思维和敌对意识,鼓吹谋“独”言论,鼓噪勾连外部势力,蛊惑台湾民心,再次暴露民进党当局谋“独”本质。”
二.
10月11日至13日晚,央视焦点访谈节目连续三天对台独间谍问题展开专项报道。
勾结港独分子制造混乱,偷拍武警训练情况,窃取部队机密的李孟居。
在海外(捷克)构建反华势力抹黑大陆,挑拨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正常关系的郑宇钦。
利用“两岸交流”活动,进行情报刺探和买卖国家对台政策情报的蔡金树和施正屏。
对这三起典型案例的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提升了人们对海外间谍的警觉意识,也震慑了台独势力和相关间谍机构。
三.
11月15日,人民日报刊发《告台湾情治部门书》——勿谓言之不预也!
《人民日报》,被称为中国第一大报。
这里的大,并不是指发行量高,阅读人数多,而是特指其在地位,声量,影响等方面,都是中国首屈一指的报纸。
与央视新闻所属的中央电视台(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不同,人民日报直属于中共中央,是党报,代表党的声音。
而当《人民日报》发出“勿谓言之不预也”这七个大字时,台湾当局就该正襟危坐了。
因为“勿谓言之不预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外交警告”。
02
外交辞令
从国台办,央视新闻,到人民日报。
发言的等级在不断升高,发言的内容也在不断严重。
“勿谓言之不预也”这几个字,为什么会让所有人大吃一惊。
这还要从我国的外交辞令说起。
外交不同于军事,军事上更讲究刀剑上见文章,而外交上则更讲究心领神会,这在所有国家都是如此。
我们经常看到美国国防部发言人说话非常强硬,而外交部发言人比较柔和——鹰派与鸽派,强硬与柔和之间,就留下了谈判和回转的余地,使国家的对外政策富有弹性。
文科生嘛,要柔和,要文雅,要端庄,不能有个事就掀桌子骂娘。
为了保证我们的意图能准确的传达给对方,我们创造了一系列外交辞令,而每句外交辞令背后,都有深深的含义(所以也叫外交黑话)。
所以外交辞令是不能乱用的。
虽然我们平时看新闻时,觉得有些话的意思相差不多,但真正的内涵却是千差万别。
以下是常用的外交辞令,依据严重程度依次为:
1. 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我们朋友间碰了一下;
2. 我们赞赏——同意其中一部分;
3. 我们尊重——不是很同意,但不想提意见;
4. 我们持保留态度——不同意,看发展;
5. 双方坦率交谈——说了很多,但谈不拢;
6. 双方交换了意见——各说各的,没有达成协议;
7. 双方充分交换了意见——我们吵了一通,没摔杯子;
8. 双方增进了了解——我们承认分歧很大,但克制了;
9. 会谈是有益的——我们能坐下来谈,下次还可以坐坐;
10. 遗憾——很不满,但无可奈何;
11. 不愉快——我们吵得很厉害,摔杯子了;
12. 表示极大的愤慨——暂时拿你没辙,再想别的招;
13. 严重关切——我们可能要出手哦;
14. 不要惹是生非——你们别挑衅哦,我会拔刀子的;
15. 不能置之不理——我们已经拔出刀子了;
16. 保留做出进一步反应的权利——我们会报复,刀子还是毒药看着办;
17. 我们将重新考虑这一问题的立场——我们的友善走到了尽头;
18. 拭目以待——最后的警告,别乱动了;
19. 请于X月X日前予以答复—— X月X日后发生什么就不一定了;
20. 由此引起的后果将由 XXX 负责——我们准备撸袖子;
21. 这是我们万万不能容忍的——我们撸好袖子了;
22. 这是不友好的行动——我们的手上的关节按得叭叭响了;
23. 悬崖勒马——你们真的想被XX吗?马上停下来;
24. 是可忍孰不可忍——我们要动手了;
25. 勿谓言之不预也——你们准备棺材吧,别怪我没提前警告你。
我们可以看到,在所有的外交辞令中,“勿谓言之不预也”几乎等同于最后通牒。
这样严厉的外交辞令,自共和国建立71年以来,仅仅在“对印自卫反击战”、“珍珠岛自卫反击战”、“对越自卫反击战”三场大战之前出现过。
而这次“勿谓言之不预也”,是时隔四十二年之后,我们第四次与之相见,十分罕见。
03
武统前奏?
勿谓言之不预也(打你的时候你别说我没提前招呼你),是否是武力统一台湾的前奏?昨天有很多读者就此询问林涵君。
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其中的关键取决于大家如何认识武统这件事情。
如果大家将武统当做一个时间点,打响第一枪才叫武统,老实说我认为距离真正的动武还有一段距离。
中央对台湾的耐心将尽未尽,两岸论坛继续开展,两岸ECFA悬而未断,两岸经贸往来还在继续,这些迹象都表明,大陆还是希望两岸以“和平”的方式统一,促统还是当下主要的目的。
虽然诚如林涵君之前在《对于台湾,除了武统,别无选择》中讲过的,这个希望非常渺茫,而现在又恰逢川普出世和美国大选,我们拥有非常良好的动武时机。
但就第一枪会不会在今年年底,明年年初这个节骨眼上打响,目前我还是持保守的看法。
其一是美国政权的轮替,并不会让美国军队放松警惕。
其二是我们的武器虽然能碾压台湾,但是仗还是要人来打,解放台湾势必会损失我们子弟兵的生命。
其三是一旦开打,中国国内经济和国际面貌势必会受到影响,这个影响的大小对中国来说还是个未知数。
其四是武统之后,对于台湾内部反抗的处理,可能会花费我们大量的精力,而美国势必会抓住每一个机会对我们进行打击。
从目前来说,我们的头号对手还是美国,发展自身实力还是硬道理。
如果想要打,台湾所作所为早该武统一百次了。
如今逐步加强促统力度,我认为更加符合中国当前的利益。
而从另一个角度讲,如果大家把武统看成一个过程,那么武统早已在路上。
从上世纪末的经济崛起,武力赶超,到最近的军机绕台,舆论震慑。
我们时刻没有放弃武统,且时刻在为最后的一枪做着准备。
近一年来,从黄海到渤海,从东海到南海,从东沙群岛到古雷半岛,从青藏高原腹地到黑海里海,解放军部队的实弹演习是一场接着一场,从未停息。
如此大规模的实弹演练,就是在为可能到来的海峡战争做着准备。
这一点,从领导人最近去往潮州,视察驻扎在潮州的海军陆战队中可以看出端倪。
而这次人民日报刊发《告台湾情治部门书》,虽然不是对台湾当局的最后通牒(只是告台湾情治部门),但以我们言出必行的性格,既然说了“勿谓言之不预也”,当然会有后续的更加严厉的措施。
在未来,我们会对台继续压力测试,对内继续统一思想。
只盼在逐步严厉的促统步伐之下,台独分子能尽快认清形势,早早收手,回头是岸。
“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