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九十年代都在东北度过,天气太冷和喝酒都不是衰落的理由,主要是东北人想得太少

【本文原标题为“十年征戍忆辽阳——我的东北零散记忆,风闻社区做了修改】

整个九十年代都在东北海滨城市度过,昨天刚看到化工系学弟自戕,心中难免伤感,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吧。

1、大学时,我们和化工系住同一楼层。化工学院人太多,是本校第一大学院,学生几乎占三分之一,分布在好几个宿舍楼。常有传言说化院要独立出去,但始终未成真。但另一个传言不但真实也惊悚了,那就是本校每年要非正常死一个人,通常是下海溺水。上大二那一年平安度过,但教体育的老头饱经风霜,告诉我们不要开心太早,明年一定补足。果然,次年例行赴了龙王约一人,又发生了一起男同在宿舍自缢事件。

2、每个老学校都有鬼怪传说,但本校的邪门之处是两个老楼,一个属阳,一个属阴。阳楼在北面,总是明亮辉煌;阴楼在靠大道的南面,却总是惨淡灰暗。后者据说常有怪事出现,事也不大,不过就是少了什么多了什么的。后来一个电工说全是扯淡,就是电压不稳。这事要搁现在,估计能上《走进科学》。

3、食堂米饭吃出苍蝇不稀奇,也见过完整一只油光锃亮的蟑螂。金工实习在校办工厂,顶棚都开了洞子能飞进小鸟。老鼠不少,经常在垃圾桶活动,但在校园从未见过一只猫,专家楼那边倒有一堆,估计是嫌弃穷学生吧。本市市民也跟猫一样势利眼,“穷得像个教授,傻得像个博士”这句名言,据说就是从我们这里发源的。

4、东北人现在名声不佳,其实道德水准和各地相比也是半斤八两,至少表面上更知礼数一些。比如,拐卖小孩这种丧天良的事在东北从未听过,大多发生在鲁豫闽粤一带。当然,东北人生育意愿低下,传宗接代的意识不强可能是一个原因,但我宁愿相信这是东北纯爷们下不去手。非但如此,出生率较低加上大学较多,东北儿童在同龄人中,也是属于压力较小的一群。在本校中,东北同学高考成绩基本垫底,甚至低于西北一些省份。

5、东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日子其实还很滋润的,当时需求爆发而供应不足,是妥妥的卖方市场。东北原材料四方抢购,属于坐地户。但九十年代开始就每况愈下了,全国甲A联赛霸主主场门票才十元钱,而亚军上海申花一场邀请赛卖一百元也能座无虚席。要说国家不重视东北也不客观,中国最早的保税区我们上大三就参观过,第一感觉就是铁丝网围起来的那片土从此不属于中国了。印象深的,还有开发区办公楼里的一台自动取款机,那是外企专用的。人家演示的时候,我们看得心惊胆战,感觉自己口袋里的钱被吞没了!

6、作为东北最开放最富裕最时尚的城市,大学毕业时,能留下来的都属于幸运儿,要享受回内地同学羡慕嫉妒恨的眼光。但七年之后,我携家南下之时,才发现自己几乎是最后一个乘着迁徙波离去的。而今又一个二十年过去,很多内地省会城市已然强势崛起,东北诸城节节败退,连我的母校也每况愈下,颓势令人不忍回顾。

7、若究其因,东北之问题,专家大众自然讨论万端。以我个人长住过的两座城市来比较,简单一句话:上海人想得太多,而东北人想得太少!尤其是在关系上琢磨太多而在事业上琢磨太少!天气太冷和喝酒都不是理由,俄罗斯更冷俄人也爱喝酒,但酒醒之后呢,人家在琢磨科学和艺术,耐得住寂寞,于是就拿出了元素周期表和《天鹅湖》。相比之下,咱总不能天天玩直播唱二人转混一辈子吧?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