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与古为友》:在新时代创新性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目前,随着一大批高质量国产纪录片的不断出现和走红,纪录片已经逐渐成为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解构,创新性发展”的最佳载体。
“第一次看以这种形式讲传统文化的纪录片,角度很特别”、“传统与现代正在碰撞出绝妙的火花,这部纪录片让我真正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和蓬勃”、“没想到中国传统文化一直以这么硬核的方式存在,期待中国传统文化能够越来越多地‘走出去’”……
近日,由五洲传播中心、Discovery探索传媒集团、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腾讯视频联合出品的纪录片《与古为友》正在热播,引发了网友的关注和讨论。
诸多围绕《与古为友》的观众反馈,似乎再一次印证了文化题材纪录片的发展潜力,也完成一次中国文化的寻源与追新之旅,刷新着观众以往对于传统文化的固有认知。在行走对话中完成了一次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交融,也用当代的视角,重新认识和理解着中国传统文化。
撬动用户,打开与年轻人的对话窗口
唱作人陈粒跟随鲍勃·迪伦诗集的翻译者、当代著名的先锋诗人西川老师,一同进入到唐诗的世界,感受唐诗中蕴含的对自然、社会、精神世界的观照;香港资深电影及电视剧导演陈勋奇带领正在功夫与街舞之间寻求融合的年轻舞者余衍林,寻找传统武术动作的秘密,他们旨在从一代功夫大师身上领悟传统武术的文化内核,探讨传统武术与街舞融合的更多可能性……
纪录片《与古为友》探索着传统文化在当代更多元的表现形式,在现代文化领域的原有认知与传统文化的碰撞融合中,不断汲取灵感。《与古为友》将年轻一代的探寻、疑思、逐渐认可和接受融入的过程真实而又具体地呈现了出来。
浸入生活,发现传统文化现代新形态
《与古为友》第三集《案台上的雅趣》中,中国第一位同时获得红点、IF、IDEA三项国际大奖的设计师贾伟与他的搭档陈兵,共同踏上了文房鉴赏与寻求设计灵感的旅途,体味古代文人的生活志趣和文房用品背后隐藏的雅趣深意,了解文房用品设计背后的匠人精神;《与古为友》第五集《餐盘上的四季》中,法国蓝带勋章获得者、分子料理大厨苏启胜,从24节气申遗配图国画创作者林帝浣老师处获得灵感,发现在丰富繁多的美食之法背后,其实隐藏着⼀个流传千年,共同秉持的不二法门——不时不食。
时代的叠加为传统文化增添了历史厚重感,但却并未将它当下隔绝开。“天人合一”、“阴阳和谐”、“无为思想”等中华传统文化早就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表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贯穿在当代的各种审美表达中。
总的来说,五洲传播中心、Discovery探索传媒集团、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腾讯视频的合作出品的《与古为友》集结多方优势资源,形式新颖、品质上乘。在当前推动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战略中,显示出了纪录片传播者的创新优势。因此,以鲜明的中国视角、广阔的世界眼光,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世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是未来纪录片传播的重要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