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疆棉花禁令”为何朝令夕改?
小时候学过一个成语“朝令夕改”,也说朝令暮改。早晨发布的命令,晚上就改变。《汉书·食货志上》:“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后比喻经常改变主张和办法,使人无所适从。显然这是个贬义词,如果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方政策朝令夕改会被认为执政能力低下、缺乏政治信誉。
如果是一个地图上都找着费劲的小国家(比如好些年前闹出总理擅自和弯弯签“建交公报”的某太平洋岛国)也就罢了,可要是有影响力的大国也这么把国家信誉当儿戏那就太奇葩了,好玩的是现如今这种奇幻场景还就真的发生了。
自从“懂王”川普就任灯塔国大统领以来,全世界都跟着蒙圈,因为你永远也不知道懂王下一步要干嘛,而且此君非常喜欢自我否定,刚刚言之凿凿要做什么反手就能自己给推翻了。比如9月初,灯塔刚刚嚷嚷着要制裁新疆的棉花和番茄,理由是“侵犯人权”。结果9月还没过完,又宣布把制裁禁令推迟到11月大选之后,几个意思,给我们的国庆献礼吗?
明眼人都知道,什么“人权制裁”都是浮云,真实目的无非是借机打击新疆经济(棉产业在新疆是支柱产业,涉及从业人员也很多)。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搞乱了经济,必然造成大量失业,失业人数激增会导致社会不稳矛盾激化进而导致社会动荡人心浮动,这种情况下经济会进一步凋敝,于是陷入恶性循环。学过历史都知道,一旦陷入了经济凋敝——失业激增——社会动荡——经济更凋敝的恶性循环后,一个国家(地区)距离政治动荡也就不远了。
这种手法,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很多地方都用过,例如伊拉克,还有埃及也门突尼斯等所谓“阿拉伯之春”国家,现在统统陷入了经济凋敝、政治动荡的“阿拉伯之冬”。只“可惜”中国不是原苏联更不是中东国家,我们的战略水准政治定力特别是抗打压能力超强。近年来不论是新疆西藏,还是香港都是气势汹汹而来,垂头丧气而去,每次看似必胜的制裁都在中国的超强定力和高水平政治应对之下化于无形。
打压制裁起不了效果,生意却还得做,毕竟美帝代表的西方世界都是资本主义国家,资本家的尿性就是“杀头的生意有人做,赔本的买卖无人理”。只要能赚到钱,谁管你的钱姓社姓资呢?从新中国成立到如今。我们经历了美国多次围追堵截,各种制裁黑云压城,中国这边却“气定神闲”。隔了一段时间,一些西方国家坐不住了,先是日本、再是西欧看中国没倒,又开始心疼自己的小钱钱了,于是乎纷纷找借口上门修好。再过过灯塔国自己也坐不住了,虽然还是死鸭子嘴硬。毕竟美国资本家可是馋数亿人口的中国市场的,而他们才是美国真正的当家人。
历史是现实的镜子,这次针对新疆棉花的所谓“禁令”来势汹汹又莫名泄气,个人分析不排除历史重演。之前已经有人分析过,懂王找中国包括新疆麻烦是为了骗选票。然而“棉花禁令”如果真的实施,对背靠祖国政治支持和广阔市场的新疆的影响没有灯塔想象的那么大,至少从经济凋敝开始的恶性循环不会出现。可是那些新疆棉产业在西方的关联产业——包括纺织品、棉花加工设备制造销售企业可就会有大麻烦了。寻找同样高质平价、供应稳定的原料来源没有那么容易,找到中国这样大的农机销售市场也困难重重。更何况中国自身也有强大的制造业,或许过不了两年,就算不制裁新疆也对美国农机不感兴趣了也未可知。
所以说吧,这次“制裁”朝令夕改应该是美国内部政治力量博弈的结果,想赚钱的资本家和想通过打压中国捞取选票和其他政治利益的力量面对现状做出的妥协,并不是根本上放弃了对中国的施压和敌对,也不是就此不打算祸害新疆。我们要做的就是——放弃幻想,准备斗争,以及准备好打持久战。
作者:绿洲猎鹰,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