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滴滴“罢工”刷存在感,谁给你的胆子向社会示威?

【文| 奕含】

昨天,一篇题为《滴滴消失的第一夜》的文章迅速走红网络。文章以纪实的方式描述了没有滴滴夜间服务的第一个周末夜晚:出租车司机漫天要价、强行拼车、拒载、黑车暴增,几年前民众遭遇的打车难仿佛一夜之间又回来了。没有滴滴的世界,可谓寸步难行。

500

文章获得了上千万次浏览,引发网民激烈讨论。不少网民批评将矛头指向滴滴垄断,认为报道本身是滴滴的公关稿,“滴滴消失”是故意而为,借用全面整治(夜间全面罢工),要挟民意。

500

500

500

滴滴的标签

对于滴滴是否垄断,官方至今未有明确说法。

两年前,滴滴与优步中国合并运行。当时滴滴一度曾表示收购优步中国后两家公司合并年收入并未达到反垄断审查门槛。尽管如此,商务部因收到未具名的第三方投诉,仍然对这起合并案发起调查。不过,两年过去了,仍无官方调查结果公布。

人们对垄断的认识,一般指市场高度集中,被一家或者少数几家企业控制的状态。

百度百科给出的定义:

作为经济学术语,垄断一般分为卖方垄断和买方垄断。卖方垄断指唯一的卖者在一个或多个市场,通过一个或多个阶段,面对竞争性的消费者;买者垄断则刚相反。理论推断垄断者在市场上,可以根据自己的利益需求,调节价格与产量。

垄断一词源于《孟子》“必求垄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网市利”。原指站在市集的高地上操纵贸易,后来泛指把持和独占。

垄断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结合我国《反垄断法》的规定,垄断行为是指:排除、限制竞争以及可能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

滴滴是否符合呢?

目前,在出行平台领域,滴滴一家独大: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7倍于第二大专车平台的用户数量,令滴滴在出行领域获得了已经举足轻重的影响。

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17-2018中国网约车行业研究专题报告》,截至2017年底,滴滴出行以58.6%的渗透率位居各平台之首,排在后面的首汽约车、神州专车等网约车品牌,应用渗透率才不到3%。

500

而滴滴能获得如此的市场地位,与其采取的策略密切相关——低价倾销、合并竞争对手。为此,滴滴不惜长期亏损,从2012年成立至今仍未盈利。

“6年来我们还没有实现过盈利。2018年上半年公司整体净亏损超过40亿人民币。我们出行业务对应GMV的平均Take Rate约为16%,绝大部分返还给了司机和乘客,公司整体对应GMV的毛利率只有1.6%”。

为鼓励用户和司机使用,从2012年推出开始,滴滴就没少补贴用户和司机。2014年,为与快的争抢市场份额,滴滴“烧钱”更不心疼。从消费者的视角看,有那么几个月,打车几乎是免费的。

有人做过统计,单2014年一年滴滴补贴烧钱就花了有40亿,这其中既包括创始人程维公开承认的2014年上半年花了有15亿用于补贴,自己一度签补贴单签到发慌;也算上下半年的红包补贴、邀请新用户减免等。最优惠时,用户使用滴滴打车3公里内仅需5元,而现在基本恢复到13元左右。

补贴大战在2015年情人节戛然而止,这一天,滴滴和快的突然宣布合并。随后,滴滴又开始与Uber中国进行“决赛”中。曾有评论称,滴滴通过天价补贴,1年时间为自己创造了100亿美元市值。

Uber CEO Travis Kalanick曾说过,Uber在美国是盈利的,但在中国一年要亏损超过10亿美元。亏损的最大原因就是烧钱太多。滴滴在争夺市场份额方面,显然更舍得烧钱。

如今,滴滴与Uber中国的合并已经过去两年多了,平台补贴越来越少。但国内市场已经有19家网约车平台公司获得了相关城市经营许可、并有130多家网约车平台拟开展网约车业务,坐在国内出行平台第一位置的滴滴丝毫不能懈怠。

价格及补贴力度是决定客户留存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滴滴宁愿继续亏损,也要补贴倾销,牢牢抓住市场份额,为追求垄断而持续付出代价。正如滴滴公司所炫耀的:

今年上半年亏损超40亿,补贴司机+乘客117.8亿。

对于自己的市场份额,滴滴自豪又低调——自豪是因为这是吸引资本继续烧钱的筹码,低调是为了避免指责。

然而,再低调也难掩滴滴存在的垄断现象。此次“暂停深夜服务”,虽然不能确定滴滴是出于保护自身利益,但从实际效果看,的确影响了夜归人对网约车的使用,令网页车市场接近“真空”。

值得注意的是,另据千龙网9日消息:在合并优步之后,滴滴的市场占有率在2017年就已经达到了90%。若数据准确,滴滴就需向民众和政府证明,自己究竟是如何未行垄断之实。

垄断和更坏的垄断

垄断有两种,一种是垄断非生活必需品,比如可口可乐,不喝也能过日子。另一种是垄断衣食住行等必需品,滴滴是哪一种呢?滴滴出行联合创始人兼CTO张博曾表示,从滴滴未来发展来看,通过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打造“交通大脑”,建设共享出行系统的更高壁垒方向开始布局。

滴滴CEO程维说,滴滴要旗帜鲜明地做一家社会化企业。

500

滴滴CEO程维

“基础设施”这是滴滴给自己的定义。而基础设施是不能随便停运的。有谁听说过电力局停业整顿吗?

既然滴滴认为自己是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再用普通企业的标准衡量、用普通企业的整改措施要求就不合适了。再下定决心整改,也不能“想暂停服务就暂停”。

然而,滴滴管理层不仅做出了停止服务的决定,而且没有按规定提前30天向服务所在地出租汽车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书面报告,就暂停晚间叫车服务。

一位一线城市交通主管部门相关人士表示,没有收到滴滴出行方面按规提交的书面报告。

此外,按照规定要求需要提前30日提交书面报告,意味着在8月初滴滴就需要提交这一报告。但彼时导致此次整治方案的安全事件——发生在8月24日温州乘客遇害事件——还尚未发生。

或许此举可以让滴滴刷出自己的“存在感”。但更大的可能是让政府意识到加强监管的必要性。滴滴顺风车事件发生后,广东省交通厅就曾表示,滴滴出行一直拒绝接受政府监管。作为承担社会基础设施的企业而言,接受政府监管势在必行。

相比之下,同样提供网络基础设施服务的其他公司,就有足够的觉悟。比如:过去十多年中,支付宝多次因问题被政府责令整改,然而从未有暂停所有服务。

此外,外界广泛流传着阿里巴巴董事长马云早在12年前就说过的“如果有一天国家需要支付宝,我想都不会想,会在1秒钟内把这个公司(支付宝)全部送给国家”。可见马云对支付宝的社会地位有足够的认识,比程维大20岁不是白混的。

500

拿基础设施停运来要挟社会,会有什么下场?

类似的事件在国内不多见,我们来看看美国的案例:

1.3万名美国航空管理员宣布为了提高收入举行罢工(当时的工资已经很高)。罢工导致美国每天1.4万多班次飞行的一半停飞。

按照美国法律的规定,美国的航管指挥人员是联邦雇员,不得参与任何中断航空塔台指挥的任何罢工举动。然而,大部分美国航管员无视联邦法律,依旧我行我素,认为由于他们的技能特殊,政府不可能立即招募到合格的塔台指管人才,政府最终会妥协。

然而,这些管理员低估了时任总统里根的决心,下令开除拒绝复工的1.1万多名罢工者。并立即从美国联邦空军抽调塔管人员,同时在社会上招募新的塔管人才,由军方的航管员对他们进行培训。

几年下来,当新的塔台管理人员可以合格运作以后,再将原来顶替的空军塔管人员调回空军。与此同时,政府动员了各种力量,保证了航空业基本正常运行。在政府的严厉措施之下,美国航管人员的罢工以惨败告终。航空管理员工会则在这次打击之下完全解体。

滴滴的高管们怕是不喜欢这样的结果。

滴滴走到今天靠什么?

滴滴发展到今天的规模,除了自身的努力,也离不开政府和民众背后的支持。包括滴滴、新四大发明等互联网+产业在内,我国政府对新经济及新兴产业的发展一直较为宽容,并未约束太多,同时还寄予厚望。

“目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创造历史性机遇,催生智能制造、‘互联网+’、分享经济等新科技、新经济、新业态,蕴含着巨大商机。”

“中国的新技术、新业态、新经济在快速增长,高端制造业、电子商务等一些转型升级的产业也在快速发展。新产业增长快的企业、行业、地区保持着良好的势头。尽管目前在规模上还难以和传统的动能等量齐观,但它在保障就业、增加收入、促进转型升级方面,乃至在推动发展方面,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此外,考虑到互联网的特殊性,平台成规模更有助于市场发展,滴滴的企业架构。加之,互联网技术迭代迅速,即便平台企业占据高市场份额也难保长期市场力量,故而滴滴在与快的、Uber中国合并后,仍未进入反垄断阶段。

经济学的原理告诉我们,如果市场是分割的,它将会限制要素的有效配置,而这种资源的“错配”将会造成效率的损失。而如果市场是统一、整合的,那么资源的自由流动就会造成更有效率的配置结果。

用平台经济学的语言重新表述一遍:如果所有用户都只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交易,那么它所产生的“跨边网络外部性”将会达到最大,所有人在这个平台上都会更容易找到交易对象,从而让更多的交易能够达成。

而如果这些用户分散到了多个平台上,那么“跨边网络外部性”的力量就会减弱,经济效率也会由此受到损害。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平台的“一家独大”事实上根本不是问题,相反,过于分散才是问题。

熟悉竞争和反垄断的读者应该知道,在评估企业的市场力量时,除了需要参考其市场份额外,还需要对产业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如果企业所处的产业是迅速变化的,那么企业就很难凭借高市场份额来操控市场——原因很简单,当技术变革发生后,它所处的整个产业都会像熊彼特所说的那样被“破坏性的创造”所颠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有知情人士表示,根据以往经验,商务部一般不受理VIE股权结构的公司的反垄断申报,此前也有涉及到外国投资者通过搭建VIE模式并购境内企业达到了经营者集中的申报标准的案例,但商务部还未有相关审查判定……从滴滴收购优步的案例来看,滴滴为买方,买方为VIE结构时,应当如何判断,尚无定论。

民众对滴滴的高速扩张也多为支持,希望网约车能越发便利。

500

500

500

如今,在不少夜归人已将滴滴视为必需品时,滴滴丝毫没有考虑用户的需求,就以全面整顿为借口,擅自暂停所有服务,变相用网约车平台资源要挟民众。滴滴对得起多年来支持你的国家和人民吗?

想要社会地位 拿担当来换

在滴滴遭遇顺风车事件的同时,还有一家巨头陷入麻烦——京东集团董事长刘强东涉嫌性侵。这件事至今仍未平息,导致京东股价一路下探。然而,事件只影响到京东股东,并未影响消费者,几乎没有人会借此批评京东的服务。这是为什么?

因为京东没有拿服务要挟人。

相反,京东在经营中展示了社会担当,很多消费者相信这样的企业会继续提供稳定的服务。

500

500

网民@yanlin要开心:所有快递只有京东会送货到小乡村,就算邮政都要自己去取的,购买京东自营的东西同样第二天送到乡下,退货还会上门取件,在乡下才真正感受到京东的好,大赞。

观察者网此前报道,京东曾耗时11天把一台冰箱送到西藏墨脱县。将冰箱运到西藏墨脱,运费成本一定不低,对京东而言必然是亏损的订单。

500

但亏钱也要保持服务,为别人根本不去的市场提供服务,这才是让社会有信心的企业。滴滴把半夜的市场还给黑车,这不像为程维积攒危机公关资本的样子。

500

500

对滴滴来说,不要以为用暂停服务引发用户抱怨是好事,这究竟是召唤滴滴回来的声音,还是咒滴滴死掉的声音还不一定。

须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政府和民众的支持可以让你快速发展,也能让你不发展。擅自暂停一周服务换成暂停一年服务,到时候网约车市场份额会是谁的呢?

500

滴滴出行总裁柳青与滴滴CEO程维

何况眼下,滴滴有求于政府的地方还真不少,比如说和出租车获得同样的法律地位,比如说在机场、火车站有权使用出租车专用通道、专用停车位等等。但这种诉求,应该是通过提高服务水平来提出,而不是通过“罢工”的方式来证明“没我不行”。一个喜欢“撒娇”的企业,离真正成熟还很远。

500

“反正再撒娇也没我萌”

本文原创首发风闻社区,未经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