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深处觅唐风——暑游小忆
这是今年暑假参观南岳大庙所见肃立于左右两厢的两位将军:
一位儒雅,一位威严。
我觉得儒雅温和的像政委,威严骠悍的像司令员。当然,他们不一定非得是两个人,而是代表中国自古以来崇尚的为将之德:决不是一味暴虎冯河,好勇斗狠,而是如《孙子兵法》所说“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这两位是谁呢?
自小到南岳,家中长辈就告诉我说他们二位是随侍南岳圣帝回禄爷的金将军、吴将军。南岳进香歌也写道:“金吴二将通左右。”
可是我此后无论如何都查不到这金、吴二将军的原型是谁,有何事迹或传说。
后来我想起,小时有的长辈不是叫他们“金将军、吴将军”,而是叫“金吴将军”。
再仔细看二位的头盔和表情,很像唐三彩中的天王力士像,虽然他们的甲更像宋明的式样……
我想起唐人诗中写长安元宵节,有“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之句。
“金吾”是唐朝的左右金吾卫,是掌管京师和宫廷警卫的军队。而南岳大庙可考的始建年代,正是大唐开元年间,其形制是以大唐皇宫为原型,大庙两边文臣也是按唐朝六部排列。
于是我猜想:所谓“金吴二将通左右”,很可能就是对仿唐朝形制官制的大庙中“左右金吾卫大将军”的民间记忆。随着朝代更替,军制兴革,“金吾卫”这个名词慢慢变得古远而陌生:在大多数百姓的口耳中,它讹传成了“金将军,吴将军”;而另一部分人还依稀记得这不是姓氏而是职衔,但也只说得出一个含混的“金吴将军”而不知其所以然了。
在衡山下的一个山庄,我还看见了下图的紫薇花。
当年的唐朝大明宫曾经遍种紫薇,故唐代掌宫中文书者称“紫薇郎”。白居易诗云:
“丝纶阁下文书静,
钟鼓楼前刻漏长。
独坐黄昏谁是伴?
紫薇花对紫薇郎。”
总之,今天的衡山与唐代的长安之间,山水迢迢,光阴异代,但总让我感到有一种冥冥中的联系,一种写在我们这个民族这个国家血脉深处的亲缘。
思及于此,我不禁吟成一绝:
”金吾锧下朝玉阙,
紫薇花前沐晚风。
中华一统遐荒定,
岳云深处峙唐宫。”
那么下图的狗儿又和大唐有何联系呢?
我家附近有一爿内装很像长安城墙的西安羊肉泡馍馆。一日,我去那儿用膳,此犬也深慕唐风(西京乃唐都),登门入室,在服务台前狺狺不已。
我呼曰:
“子来前!吾将为汝留影!”
犬即来。我照了一张,见犬态甚疲,不足以自雄于全球宠物之林,又呼曰:
“看镜头!再来个!”
此犬精神为之一振,于是在大唐宫廷风格的方砖地上,留下萌照一张。
酒店的服务员小姑娘见了这么有“镜头感”的小狗,也乐得合不拢嘴。
吾观之大喜,又赞曰:
“一夜随芳到酒家,
胡姬窈窕小猧斜。
流波横眄娇憨态,
贵妃当年爱相狎。”
末句是因为当年杨贵妃养了一条爱犬,号“康国猧子”。杨贵妃与唐明皇对弈时,此犬跳上棋盘搅得棋局大乱,逗得明皇与贵妃哈哈大笑。泡馍馆里的小狗,让我不禁想起了这个典故来。
所以,你看,这就是我们的中国:
一名,一物,一景,一兽,只要你略加留意,背后都是历史,都是文化,都是醇醇的古今韵,浓浓的家国情。
这实在是值得我们热爱和奉献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