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炮or爷们:男性气质为什么非得靠胡须来维持?
大卫·鲍伊1972年以雌雄同体的形象出现,影响深远图片来源:playbuzz
摘要:最近,影星谢霆锋关于演员男性气质的一段话引起热议:“其实说实话都已经有点厌倦现在非常流行的韩风,我觉得男生也该找回男生该有的荷尔蒙。”其实,对于现代小鲜肉“娘”、“缺乏血性”、“不够爷们”的议论层出不穷,批评者们将阳刚的男性气质认定为是自然形成的两性本质。正如1853年的《面部毛发宣言》中的观点:女性身体的柔弱衬托出她们天生的优雅,而男性天生被赋予尊严和力量。但事实如此吗?因此,我们需要了解构建主流男性气质话语体系的背后是怎样的逻辑。
在西方,千百年来,无论在宗教还是在政治上,剃须都标志着男士身份高贵。违反这一规则意味着将被上流圈子排斥。但有时,由于男性气质衡量标准的改变,崇尚剃须的传统也会随之改变。
亚历山大大帝在仿效希腊罗马经典绘画中那些永葆青春的众神时,将剃须作为希腊罗马文明的理想形象。尽管受罗马皇帝的带动,胡须曾一度短暂地复苏,但亚历山大的剃须风格在帝国衰落后依然盛行。在中世纪,教会的人们剃光了头发和脸上的胡须,认为光净的头和脸是圣洁和美德的标志,他们甚至将这些习俗写进了教规。大众紧随其后也纷纷照做,他们剪掉胡子以使自己在上帝和人类的眼中成为有价值的人。接着,文艺复兴时期的男性重新去拥抱有胡子的自然面貌,不再出于宗教的考虑去刮胡子。但之后,随着皇室宫廷开始施行新的绅士贵族规矩,留胡子再一次被限制。这时,宫廷已经真正取代了教会,成为道德秩序的守护者。
卡尔·马克思的大胡子 图片来源:New Statesman
然而,在19世纪中叶,传统剃须的规范开始瓦解。那时,欧美男性有了新的理由来夸耀自己男子汉的身份,但这种夸耀也暗含了对其男性地位的不安。欧洲和美国的革命宣布了人权,并在性别而非阶级中注入权力。这让男人们有理由来自豪地彰显自己的男子气概。正如人们所预料的那样,最激进的共和党人和社会主义者也是胡须最浓密的人。
到19世纪中叶,激进主义的衰落斩断了胡子与激进之间的关系,这让所有阶级和信仰的男人都能骄傲地彰显自己的男子气概。没有人比美国著名诗人沃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更灵动地表达这种新精神。在1855年创作的赞美身体活力的诗《自我之歌》(Song of Myself)中,他宣称“洁面皂和剃须刀留给花美男,雀斑和浓密粗茬的胡子才是我……”该诗出售的每一册都会附上他的全身像,以展示他所言不虚。
沃尔特·惠特曼,脸上有一种脆弱又自豪的男子气概 图片来源:Wikimedia
正如惠特曼所说,胡须意味着解放和赋权。因此从贵族到临时工,各阶层的男人开始拥抱胡须。然而,在这种骄傲的背后,隐藏着一种忧虑。即使男性被赋予了更高的政治地位,但男性气概的主导地位在私人和公共领域遭到了新生的女权主义的挑战。这一挑战强化了男性不刮胡子的决心。
那些支持留胡子的人洋洋自得,认为他们在男女之间建立了无懈可击的生理对比,来彰显男性的优越性。一部1853年的《面部毛发宣言》的作者们认为,女性天生“优雅,而身体的柔弱更能衬托出这种优雅,而男性则天生“被赋予尊严和力量”。他们坚称,男人的工作是在户外风吹日晒,因而大自然为他们提供了适当的保护,至于女性的工作则另有一套规矩了。
这一观点的问题在于,即使在19世纪50年代,写这些话的伦敦记者也几乎不需要胡须来保护他们免受风暴的侵袭。但这表明了胡子对当时城市男人的吸引力。随着男人逐渐脱离自然劳作,体力日益变得不再重要,以及妇女在公共生活中的日益崛起,这些因素威胁着传统人们对男子气概的理解,传统的性别差异正面临着消失的危险,那么,当男人们开始获得政治权力时,他们要如何去彰显自己的男子气概呢?于是他们开始留胡子。胡子是性别差异的有形象征。因此,我们可以这么说,是胡子造就了男人。
19世纪从剃须到留胡子的转变与今天的情况十分相似。像19世纪50年代一样,在今天这个和平时代,又暴发了一种新的性别的不确定性。过去的男子气概建构失去了现实的相关性。那时,需要男性参与的战争数量有限,遥不可及,因此,征战不能服务于男性气概的构建。如今亦然。在19世纪50年代,男性运动健将的理想形象还处在萌芽阶段,而同样地,在我们这个时代,体育运动已变得如此普遍,以至开始失去与男性气质的特定联系。
事实证明,与19世纪50年代相比,如今男性和女性之间的界限更难被维护。政治、商业、体育、战争,甚至男性气质本身都不再为男性无可置疑地独自占有。一些生理性别为女性的人都在声称自己是男性,无论他们是否通过手术变性。还有一些人宣称他们根本没有生理或社会性别。而有些男人在这种流动性向的环境中游刃有余,泰安自若:大卫·贝克汉姆公开拥抱自己“女性化”和赶时髦的一面,同时也一直炫耀自己阳刚的胡子。只要有了胡子,他就可以有效地展示当代男子气概。
大卫·贝克汉姆 图片来源:Marie Claire
正如19世纪50年代那样,各个地区,各个种族,各个阶级以及各种政治派别的男性都再次蓄起胡须,以展示他们的男性气质以及自己的真实男性身份。虽然男性们已不再那么自信地认为他们天生就被赋予了任何特定的品质或地位,但对于大多数男人而言,只要证明他们确实是男人就足够了,为此他们可以做任何事。如同他19世纪的先辈,如今,一个留着胡子的男人既表现出作为男性的脆弱,又表现出身为男性的自豪。也许他的地位会受到质疑,但他要装出一副勇敢的样子。
原文链接:
https://aeon.co/ideas/how-beards-put-a-brave-face-on-threatened-masculinity。
原文标题为“How beards put a brave face on threatened masculinity”
本文及封面图首发于一颗土逗,转载请联系土逗获得内容授权。
作者:Christopher R Oldstone-Moore
编辑:xd Targaryen
翻译:七音
美编:黄山
土逗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