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式/苏式教材编写思路下,教材是帮助老师教学的讲义,不是供学生自学的指南

这只是两种教学思路的差别而已。

中国的高等教育师承的是前苏联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方式,我买过不少前苏联的经典教材,数学、物理的都有。只要看过这些教材,你就会发现中国高校教材和苏联高校的教材在编写思路上是一脉相承的。在中式/苏式教材编写思路下,教材是帮助老师课堂教学的“讲义”,而不是供学生自学的“指南”。所以它的内容才会那么精炼,一般是只列出关键的知识点,剩下的是教师要在课堂上给你补充的。

而欧美的教育方式更加重视自学的作用,他们上课的普遍形式就是老师讲两节课,下课时咣咣咣给拉个书目让学生自己去看。这种教育方式下教材编写思路自然更重视教材对于自学的友好程度。同样,我也买过不少欧美的教材。他们的共性就是很重视“思维流”,开篇多半会给你拉个章节关系图,前言给你扯个几十页学科的来龙去脉。在知识点之间会花很多笔墨去串联他们之间的关系。打个比方,中式教材就像是给你一堆骨头,你光看骨头自然是一脑门子雾水,得有个老师带着你,把骨头一块块摆对位置了,用肌肉连上了,皮给你贴上了,你才恍然大悟哦这原来是个人啊。而欧美教材则是从共工头撞不周山,女娲炼石补天黄土造人讲起。话说那女娲娘娘用黄土捏成人,每个人有一个头一个身子两手两脚,这个脚外面是皮,里面是肉,最里面是骨头。。。一开始就就是完全不同的两条路子。

这两种教材编写思路哪种好?我个人观点四个字:各有优劣。中式/苏式教材缺点在于自学不友好,最好是有老师或者前辈带你,入门门槛比较高,优点则是浓缩的都是精华,你咬着牙看进去了入门了,精炼的内容会让你更容易掌握全局。欧美教材优点是便于自学,入门门槛低,但缺点就是信息密度低,上千页一本书其实干货落不下多少,可能就和国内高校薄薄一本讲到的内容差不多。你别觉得这不算是个事,你下载电子版看自然不算大事,真让你花一百多刀买正版你就知道心滴血是什么感觉了。绝对不是某些人吐槽的那样国内教材水平不如人家,干巴巴光是些公式自学看两页就看不下去。这种话说的就没道理——人家设计来就不是让你自学的你说人家对自学不友好,你怎么不说围棋规则对象棋不友好呢?这不成了抬杠了吗?

所以真正的问题不在于谁的教材编写水平低,在于你有没有找准适合你的教材。你应该问自己的问题是:第一你有没有接受课堂教学的条件?第二是你想要的是什么?是对问题一窍不通想自学,还是已经入门了但是想提纲挈领查漏补缺?如果你是在校的学生有老师教可以回答你的问题,选国内教材;如果你已经入门了就是想加深认识,选国内教材适合你;如果你没基础想自学,选欧美教材。就这么简单。如今这个时代,只要你稍微动动手,什么教材找不到?挑一本匹配你的需求的教材就得了。这有什么可撕的呢?

【本评论由风闻社区捞取,来自《国外教材比国内教材更易懂的说法, 你怎么看?》一文,仅代表发帖用户观点,标题为小编添加,更多热乎讨论请移步原文】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