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传统饮食,能传承下来的直接原因,绝不是因为味道好
在北京呆过近11年,吃过豆汁儿,麻豆腐,猫耳朵,焦圈儿,北京臭豆腐(这是我吃过最难吃的,没有之一)之类的。嗯,当猎奇偶尔尝尝可以,真天天当平常食物可能没法接受,但本地的北京人喜欢,一般把这个看成北京的传统饮食,这也是我认为能一直传承下来的直接原因,绝不是因为味道好。
另一方面,这种饮食我认为其实也是北京历史的一部分,能让人明白当年在未解放前,北京的普通群众大致是什么样的生活状态,让饮食文化发展出这种样貌。这也算一种教育,让人更珍惜现在。
最后,那些说官府菜的,官府吃的跟普通群众的饮食有关系么?能惠及平民并推而广之么?这也说明了,脱离了群众,不能普及大众的,再美味再精致的菜肴,也只是昙花而已,扎不了根,也反映了当年未解放前北京的阶级是如何的固化,大清亡得好,民国亡得好。
本评论由用户“北方不吃面男孩”推荐,来自《为什么北京那么难吃?》一文。内容仅代表用户观点,标题为北方不吃面男孩用户添加,更多热乎讨论请移步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