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豆瓣4.7分,为什么国内观众不再宠爱迪士尼了?

500

  作者 / 耿凌波

  一直以来,中国观众似乎都对迪士尼动画改编真人电影“宠爱有加”。

  虽然从全球票房角度来看,迪士尼动画改编真人电影成为印钞机的概率并不大,甚至对于片方来说,拍这种电影要抱着50%可能会赔钱的心态。但这个过程中,中国内地市场却一直是比较给力的存在,自2010年《爱丽丝漫游仙境》上映以来,迪士尼十年间产出了十二部动画改编真人电影,共创造了48.95亿票房,比《复仇者联盟4》还要多出一部《美国队长》。

  不仅如此,豆瓣评分也十分友好。在国外被诟病照搬动画、毫无长进的《爱丽丝漫游仙境》《灰姑娘》《狮子王》,国内评分都达到了7分上下,而杂糅了诸多文化元素、片面注重服化道的《沉睡魔咒2》《胡桃夹子与四个王国》也都在6分及以上。总体来讲,对于内地观众而言,十二部电影都有可取之处,对比国外动不动就不及格的评分,可以说宽容多了。

500

  花木兰剧照

  但这一次,电影《花木兰》却创造了迪士尼动画改编真人电影史上最低分,还未上映,豆瓣就已经跌至4.7分,这样一个跳水评分背后,有着怎样的原因?

500

  国内与国外观众存在口碑“时差”

  娱Sir利用爬虫技术,对电影《花木兰》豆瓣评论进行了数据抓取,在近千条短评中得出评论关键词。发现差评主要集中在:对动画版的颠覆式改编,摒弃了迪士尼歌舞唱跳式的故事衔接,减少了动画感的诙谐幽默;角色设置变化,去掉了木须龙的角色,增加了巩俐饰演的女巫角色;对东方文化的猎奇眼光,仅仅用文化符号代表中国,不尊重中国文化;刘亦菲表演呆板。

500

  娱乐产业统计

  可能因为这一次的迪士尼公主是个中国人,中国观众似乎更有话语权,也因此对细节更加挑剔。大家从美学风格到故事情节,与动画版本《花木兰》进行一一对照;又拿出拿着放大镜看国产剧的习惯,将电影中涉及东方文化的元素,与史实对照。整个豆瓣短评区被“无法对照就不好看、没有打破刻板印象就是烂”的气息笼罩。

500

  图片源自“知微事见”

  事实上,关于电影《花木兰》在国内口碑崩塌这件事情,早在去年7月迪士尼发布预告时就有预兆。根据社会热点事件数据挖掘平台“知微事见”的监测,当时“电影《花木兰》发布预告”这一热点事件的舆论影响力已经达到了76.0,网媒传播方向主要集中在基于文化差异和动画改编而引发的争议和槽点。

  除此之外,《花木兰》开分就打破迪士尼动画改编真人电影内地低分记录,也不排除极端黑粉恶意差评的情况存在。毕竟,电影《花木兰》正式在内地上映的时间是在2天以后,当前豆瓣的评论样本并不算丰富,而在已有的数据中,我们也无法确定,有多少人是花了29.9美元(约合人民币207元)在disney+上观看的、有多少人是看了盗版之后评价的。

  毕竟这是一部号称花费了2亿美金成本(近14亿人民币)打造的好莱坞制作,重金实拍的大场面上很有可能成为这部电影的加分项,而盗版观影会让观看效果打多少折扣,进而影响口碑,我们也无从得知。不过有一点值得关注,虽然开分并不能代表最终评分,但豆瓣4.7分的超低起点,足以劝退很多人,《花木兰》也将会面对开局不利的局面。

  反观这部电影在国外的评分,北美烂番茄专业评分拿下比《信条》还高的78%新鲜度,MTC评分68,虽然这样的评分算不上亮眼,但回顾近年来的迪士尼动画改编真人电影MTC评分,《小飞象》51分、《阿拉丁》53分、《狮子王》55分、《沉睡魔咒2》43分,相比之外,《花木兰》可以说相当出色,也难怪外媒赞其是“迪士尼最佳真人改编”。

500

  《花木兰》剧照

  而主要的称赞也都集中在电影女性觉醒主题的刻画,与动画版不同,电影《花木兰》不只讲述木兰诚实面对自己女性力量的旅程,也通过花木兰的妹妹花秀的人物设置,来为女性的选择自己的人生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与花木兰通过“从军”为家族带来荣耀的行为形成对照,花秀则以更加传统的方式——婚姻,来报答家人,正如导演妮基·卡罗接受采访时说道,“时代变迁,对家人的爱与感恩是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表达的。”

  而这些正是西方观众所喜欢的表达,尽管他们也会注意到《花木兰》本身存在一些迪士尼动画改编真人电影的通病,比如文化细节处理潦草、情感刻画不够细腻、主角成长线不够流畅,但这些并没有成为狙击花木兰的理由。可见在他们的观念里,中国元素更多是拿来为故事和角色服务的,甚至是一块背景板。而这也毫无疑问,会成为国内与国外口碑分裂的开始。

500

  国内外电影审美真的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吗?

  事实上,拍一部令全球观众都满意的、讲述中国故事的商业大片,是国内外共同的诉求。

  要知道,如今好莱坞在创作中非常强调多样性,他们需要更多元化的内容,来满足观众日益觉醒的文化需求。也正因如此,着眼于女性和少数族裔的电影,成为好莱坞电影投资和关注的新热点,能够取得成功的也越来越多。比如偏女性化的超英电影《神奇女侠》《惊奇队长》《黑寡妇》;全亚裔阵容电影《摘金奇缘》《别告诉她》;全非裔阵容电影《黑豹》等等。

500

  《摘金奇缘》剧照

  而对于中国观众来说,一部蕴含中国文化、讲述中国故事的全亚裔阵容电影,能够走上世界的舞台、征服全世界观众、被世界市场认可,也是一直以来都在期待的事情。但从刘亦菲上次主演的国际制作大片《功夫之王》到前不久张艺谋执导、景甜主演的《长城》,一直以来,这个期待却从未实现过。

  虽然《卧虎藏龙》《末代皇帝》称得上是将西方视角和东方文化融合得较好的作品,在口碑上征服了全世界的影迷,但其票房层面却远不能与商业大片抗衡。原本迪士尼首位亚裔公主真人电影《花木兰》的出现,给了大家一线希望,如今看来也无法逃脱国内国外口碑割裂的魔咒,未来还有可能产出一部令世界观众都满意的、讲述中国故事的商业片吗?

500

  《功夫之王》时期的刘亦菲

  这恐怕还要从故事本身说起,正如《花木兰》《功夫之王》《功夫熊猫》等好莱坞团队制作的中国背景的电影,依然遵循的是好莱坞主角觉醒、拯救世界的个人英雄主义的故事逻辑,这在本质上就更像是西方的故事,只不过人物出生、成长的背景,设置在中国而已。有批片从业者告诉娱Sir的那样,“花木兰的班底全是外国人和华裔,这些人本就属于站在门外看中国,很难真正深入地去了解和剖析中国。”

  但这么多年,好莱坞也都是在遵循这套模式拍中国背景的电影,难道仅仅是因为他们不尊重中国文化、不了解中国文化?

  事实上,这在好莱坞的商业逻辑里,这或许是必须要采纳的一条思路。毕竟,迪士尼的制片思路是服务于全球市场的,“如果迪士尼制作的是一部给中国人看的电影,对于全球市场而言就有可能是小众的,导致影片无法获得全世界范围内的票房”,电影行业资深从业者告诉娱Sir,毕竟《花木兰》在中国内地市场卖到单片票房最高,作为分账大片,片方也只能获得1/4的分账票房。

500

  《花木兰》剧照

  因此,基于好莱坞的商业化目的,更合理的说法是,不是他们理解不了中国文化,而是他们压根不想讲纯粹的中国故事,正如《看电影》主编阿郎的观点,“商业要扁平、文化要有棱角”。不可调和的可能不是地区之间的审美差异,而是商业性与文化性的天然冲突。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