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自贸区与中印边境冲突后续 三

印度又双认怂了。

这真是烧把柴浇瓢水。

先说中印关系的结论,我个人的结论。

我最早的几篇文章都在写这个,一个主要基调就是打不起来,根本原因就是:莫迪是个爱国者。

不管我们如何调侃莫迪,老仙也好魔笛也好,魔笛是一个底层出身的精神婆罗门也好,我们可以说莫迪为了政绩,为了转移国内问题,为了煽动民族主义,为了煽动民粹主义, 为了强化印度教,但是从印度人视角,莫迪是一个爱国者。

一个爱国者不可能真的做完全不负责任的事情。

我们是站在新中国的视角,以自己本国国情为起点来看待其他国家的。

很多国家根本就不具备这种基础,印度就是这样。

我前面的文章里说安倍虽然怎么太着调,但是办事。莫迪很多操作在我们中国人看来很差劲,但是对于印度这种国家,从国家建立之初到历史欠账和遗留问题的坑,印度要多少坑有多少。

我自认把我放在日本或者印度:

一,我不可能有本事上位到首相或者总理,就算万一能成;

二,我也不会比这二位干的更好。

很多事情绝不是想干啥就干啥,前面的坑那么多,受的制约那么多,你我皆凡人,又不是孙悟空,就算佛祖来了能干嘛呢?

对吧,但是星际老年玩家觉得Pimba!

中印边境冲突烈度的决定权不在印度一方,这是我前面写过的不再重复。

而现在的中国现在能够实现的活力强度,往大说有n2爆单,大型集束云爆弹;往小说有单兵的火箭筒和云爆弹。

顺着上一篇总体战的思路。印度虽然是一个大人口国家,但是印度并没有大人口规模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条件。中国能够实现的种种都是依赖于发达的基建,才有能力实现今天的行政和军事管理能力。

有人举二战德法的例子讲军队是趋向于保守的和比较依赖经验的。

军事本就是实践经验较少的行业,这行要是实战经验丰富可不是什么太好的事情。

没人傻到说玩命的事情还要墨守成规,只是德法的工业实力在二战前就已经决定了德法俩军的差异,因为装备决定了战术执行可行性。

在没有完备的基础设施以及强大的建设能力,工业体系落后导致军事装备普遍不能国产化,印度陆军现代化程度并不高,缺乏足够防护能力的印度军队,一旦失去制空和防空能力,那就不是战争了,而是单方面的被屠杀。

中印一旦发生冲突,中印的战争烈度不光关乎中印的战局,也会有周边影响。

比如,如果差距过大,变成单方面屠杀,不光舆论上会很被动,毕竟西方舆论就好这口,过强的军事能力也可能导致欧盟恐慌,可能改变中欧关系,更不要说中国周边那么多邻国。

如果控制烈度,那么中方的战争成本将无限被拉高,绞肉机并不符合我国的利益,毕竟我国国内经济需要一个长期稳定的环境,而且也不想为此付出过大的社会代价。

击败印度,究竟是让印度中央政府投降,还是打到印度分裂,是建立新政府还是直接接管。

也就印度政府投降还算可以的,其他的都是黑洞。

印度分裂还是接管印度,中国都容易陷入在印度的代理人战争,因为美国肯定会介入,而欧洲财政吃紧且在周边压力很大,也不能完全排除不参与。

如果滑落到这个情况范围里,对于中国的经济将是沉重的负担。

但是,我认为莫迪政府是不会真的开战的,因为我不信莫迪会这么不负责。

不管美国人怎么变着花样地说:“虽然你印度是国破家亡,可我的是霸权啊。”

这话忽悠不了莫迪。

韩国加强海军建设,说是因为日韩矛盾其实是有点牵强的,因为日本必然要遵守《美日安保条约》,配合美军亚太再平衡的战略增强日本军力。

日韩都有此义务,但是韩国体量和技术有限,日本的财政富裕度并不高,等到日本f35真的形成战斗力了,其实意义也很有限,至于日本说2035年如何如何的事情,估计到时候还是一代的代差。

这几天俄罗斯一个消息是,伊朗用俄制的1200公里雷达捕捉到了f35。

同理,日本离着中国并不远,f35的意义并不是那么大。同时,日本财政负担能力也有限,日本无法无上限扩充军力,韩国一样也没有,所以我个人认为,中日韩三国构不成军备竞赛,主要原因是日韩能力有限。

现在主要矛盾是中美矛盾,同理,我也不认为中美可能陷入军备竞赛。

总所周知,中国在军事装备的费用成本可比美国低。

我可以假设说,中国到2035年,gdp再翻一翻,军费比例不变,如果物价相对稳定,维持两倍于现在中国海军吨位的海军,并不是难事,而美国现在恰恰好是巅峰了,就算现在开桌赌军备竞赛,我们梭哈了,请问美国拿什么跟?

我不相信2035年美国依旧是当前的三军规模。

嘤嘤嘤~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