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越线、再求和:印度的赖皮战术

印度又在耍无赖式的小聪明,先越线挑事造成侵占我国边界山头的既成事实,然后高喊和平口号,想利用我方管控危机的心理。迫使我方吞下利益受损的苦果。

小人畏威不怀徳,新中国建国以来的中印交往历史,印度似乎得到了以下两条经验,一、只要他们实际控制的,中国一般不倾向于主动发动战争去夺回,战争与否主动权在印度,因此他们可以肆无忌惮;二、1962年以来中国欺负“弱小可怜无辜”的印度,因此亏欠他们的,他们做啥中国也不能有意见。

对此,毛主席当年提出的对印度边界斗争方针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1962年9月中旬,毛泽东主席将印方小口蚕食的“前进政策”形容成赖皮战术,提出了16字对印方针:“决不退让,避免流血。武装共处,犬牙交错”,以此来反蚕食。

目前,中国显然的确不会与印度主动开启大规模边界战争,印度也没有胆量主动开打,他们只是会以泼皮无赖的方式“切香肠”,占便宜。那么毛主席以上16字方针就仍然是应对印度赖皮的好策略。至于下一步,印度是否收手,中国是否继1962年之后再教训印度一次。要看印度是否识时务。

屡次三番这样搞,中国西部战区的临战应变准备和对印军事部署,其实也早已经成熟。印度其实非常奇葩,要是学日本人偷袭珍珠港,大规模战争早已经开始。但是他不,他作为实力弱小的一方偏要切香肠占中国的便宜,连续好多年边境搞小动作,这样一来中国能没有应变准备吗?

仅仅就从近年洞朗事件、加勒万河谷、到这次班公湖,哪一次我们不是调兵遣将,做好了战争准备?哪一次我们不是总结经验不断夯实边境基础设施、改善边境的后勤补给条件?到现在,我们对印军事部署可以说越来越成熟,连新疆、西藏两个地方军区都完成合成化改制和换装,印度人这样搞他们有朝一日真的开战了他们能得到什么好处呢?给双方共同的战备时间,我们的国力军力只能会让他们相形见绌。他们始终想不明白这一点。

说到底还是自卑又自大,自卑使得他们乐于搞边境摩擦,占一两个山头也沾沾自喜仿佛开疆千里,这明显是阿Q精神胜利法;自大使他们觉得只要自己准备好了,中国就无法拿他怎么样,殊不知中国也在紧锣密鼓做军事准备。他就从来没想过,自己的军事准备比得过中国的军事准备吗?

印度人从来不擅长做战略分析,大事永远不清楚,小事永远乐于占便宜,他们就是喜欢脑子一团浆糊去挑衅,被打了然后全世界叫屈喊冤,这是民族劣根性。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