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志愿军的第一枪是什么时候打响的?

一九五〇年十月十五日,威克岛。

为了得到“第一手情报和判断”,美国总统杜鲁门风尘仆仆地赶到太平洋上的这个小岛,与麦克阿瑟将军会晤并讨论朝鲜局势。会谈中,杜鲁门问及:“中国人或苏联人干预的可能性有多大?”因仁川登陆成功而志得意满的驻日本盟军最高统帅、远东总司令、联合国军总司令的回答是:“很小。假如他们在头一两个月干预,那还管用。现在我们已不再害怕他们干预了。我们不再畏首畏尾了。中国人在满洲有30万军队,其中部署在鸭绿江沿岸的可能不足10万——12.5万人,而且可以过江的只有5万——6万人。他们没有空军,而我们在朝鲜有可供空军使用的基地。如果中国人试图进兵平壤,将会有一场最大的屠杀”[1]。参与这次会议的美国政府高层官员们,包括总统顾问哈里曼、美国驻南朝鲜大使穆乔、美国陆军部长佩斯、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利、海军上将雷德福德等,均没有对麦克阿瑟的论断提出任何疑义[2]

如同麦克阿瑟一样,美国的情报机构对于中国出兵意图的判断,基本上也是一厢情愿和漫不经心的。十月二十日,美国情报机构曾获得有关中国出兵朝鲜的较准确的情报,据美国驻香港的军事联络官报告“北平政权已决定在北朝鲜采取军事行动”,“中共40万人的军队已被调动至紧靠朝鲜的边境地区。他们得到命令,将于10月18日夜晚或‘两天后’越过边界”。但中央情报局对于这一重要情报的评价却是:“中央情报局相信,采取这种行动的最佳时机已经过去了。在这个时候,苏联和中国都不愿冒越来越大的风险,因中共直接介入朝鲜将促使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3]

然而就在威克岛会晤的两天之前,中共高层在经历了一次短暂的波折之后,已经定下了出兵朝鲜的决心。十月十二日,由于未能和苏联在出动空军掩护问题上达成一致,斯大林和正在访苏的周恩来一度商定中国暂不出兵[4]。而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十三日下午召开的紧急会议上,经过反复讨论,“一致认为我军还是出动到朝鲜为有利”,“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5]。被紧急召回北京参加会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兼政委彭德怀于当日电告在安东的东北边防军第十三兵团司令员邓华等人:“出兵方案不变”[6]

十月十九日晚,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线4个军、3个炮兵师共约25万人分别辑安、长甸河口和安东渡过鸭绿江,进入了朝鲜境内。朝鲜战争也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过去一般都是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四十军的温井战斗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首战的标志,以该军第一一八师丰下洞、两水洞战斗发生的时间作为首战开始的时间。如五十年代由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经验总结编写委员会所编的《抗美援朝战争的经验总结(草稿)》中写道:“伪第6师1个步兵营及1个炮兵中队,于是日[7]10时在温井西北两水洞地区与我第40军第118师遭遇,为我全部歼灭。继之我第40军于当夜攻占了温井;至此即揭开了本次战役的序幕”[8]。八十年代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役战例选编》中,也有类似的说法[9]

另一种流行的说法,则认为同一天四十军第一二〇师在云山附近的阻击战斗,是首战发生的时间。但这一战斗的具体时间,在军战史及各种出版物中众说不一,大致有拂晓、7时许、8时30分、11时左右等几种,因涉及到抗美援朝战争何时、由哪支部队“打响第一枪”的问题,本文对此略作辨析。

1、“拂晓”说:

六十年代四十军军史编写组所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军军史纲要——抗美援朝时期(草稿)》中写道:“120师360团于25日拂晓在云山地区与冒进之敌伪1师进入战斗,该团以轻型武器顽强守备灵活战斗,阻住数倍于我之敌的空、炮、坦的联合进攻,战斗异常激烈”[10]

2、“7时许”说:

七十年代第四十军编印的军史教育材料中则明确提到:“二十五日拂晓,敌伪1师先头部队以坦克十四辆,自行火炮一部,后随摩托化步兵成一路行军纵队沿云山至温井公路继续北犯。七时许,进入我360团阻击地域,我先敌开火,予敌以迎头痛击,打响了出国作战的第一枪”[11]。九十年代该集团军所编写的军史中也采用了这一说法,但删去了“打响了出国作战的第一枪”这一句[12]

国防大学组织编写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史简编》亦称:“已进至云山以北地区的第120 师,以第360 团在云山东北地区阻击伪第1 师北犯。七时许,伪第1 师先头部队,在十多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的引导下,沿云山至温井公路北犯,遭到我第360团的痛击”。

在个人回忆的材料中,“7时整”或“7时许”的说法也很普遍,典型的如:

志愿军副司令员洪学智回忆:“25日上午9时许志司接到了40军120师的电报。电报说:‘7时许,伪1师之先头部队在10多辆坦克及自行火炮的引导下,沿云山至温井的公路北犯,遭到我120师360团的迎头痛击’”[13]

志愿军政治部主任杜平回忆:“拂晓,伪军第一师先头部队,以坦克十四辆,自行火炮一部,后随摩托化步兵,沿云山至温井公路北犯。七时许,进入我第四十军一二〇师三六〇团阻击地域。在我突然打击下,敌军措手不及,几次组织兵力、火力,向我猛烈进攻”[14]

时任一二〇师政治部青年科科长的李湖回忆:“25日早上7点多钟,不可一世的敌人开始北犯,既不搜索,也不散开,头戴钢盔,肩扛步枪,成行军队形,狂傲地向我接近。为麻痹敌人,徐锐团长命令三连将敌先头放过,不予理睬。敌人见无动静,便以1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引导步兵,开始大规模北进。当敌人进入我步兵武器射程时,三连指导员的一声令下,全连干部战士突然开火,正式打响了出国作战的第一枪”[15]

一二〇师三六〇团卫生员王德生回忆:“7时整,敌人以14辆坦克为先头,沿云山至温井公路北上,……。为了诱敌深入,徐锐团长将敌人放进。敌人大队人马进入我步兵火器射程内时,1排长刘汉生按捺不住心头的怒火,指挥全排一齐射击,打响了抗美援朝第一枪”[16]

值得指出的是,在这些回忆中,洪学智和杜平的回忆明显带有来自四十军军史的痕迹;而另外两位回忆者的回忆,则基本上都是抄自九十年代出版的《揭开战争序幕的先锋——40军在朝鲜》一书中的相关内容[17]。因此,这些所谓的“回忆”很可能并非完全源于参与者本人亲身经历和体验的记忆,尤其在比如时间这样的一些具体细节上,有些只是重复已有的表述。但由于某些回忆者曾担任过志愿军高级职务,他们的回忆往往被认为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从而又反过来影响到之后的出版物中的相关记述。

3、“8时30分”说:

军事科学出版社的《抗美援朝战争史》中的说法是:“25日,南朝鲜第1师部队进至云山,并根据美第一军团的命令,继续向鸭绿江畔的水丰发电站推进。上午8时30分左右,南朝鲜第1师第15团以坦克为先导(南朝鲜军没有坦克,凡随南朝鲜军行动的坦克,都是由美军配属的)[18],开始沿公路向北推进,当其进至云山城北玉女峰、朝阳洞一线时,已在这里占领阵地的志愿军第120师第360团突然开火,予北进的南朝鲜第1师部队以迎头痛击”[19]

之后不久编成的一二〇师师史力图弥合“7时许”和“8时30分”这两个不同的说法。在该师史中,以“首战云山 三六〇团打响抗美援朝第一枪”为小标题,在引述《抗美援朝战争史》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提出:“10月25日7时许,南朝鲜军第一师十五团以14辆坦克为先导,沿云山至温井公路向北推进,8时30分,进入我三六〇团阻击地域。三连一排长刘汉升指挥全排官兵先敌开火,予敌迎头痛击,正式打响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第一枪”[20]。但事实上依照《抗美援朝战争史》的文意,“8时30分”是美军出发的时间,与志愿军发生接触战的时间应该晚于8时30分。

4、“11时左右”说:

日本陆战史研究普及会所编的《朝鲜战争》一书中写道:“以帕顿坦克连为先导的第15团(赵在美上校),途中抓到一些三五成群败退的北朝鲜兵进至云山,但没有敌人。从云山北上是狄逾山脉,如果再越过江南山脉,便是滔滔鸭绿江了”。“不停顿地匆匆北进的坦克队刚到达架设在三滩川上的朝阳桥,即遭到了突如其来的榴弹炮的集中射击。时间是11时左右”[21]

美国战史学者阿普尔曼在《美国兵在朝鲜》中关于战斗开始时间的记载更为详细:“美第6中型坦克营的D连作为前导首先通过了云山。接近11点,15团也通过了云山。他们穿过城市又向北前进了约一英里远。当美国人的坦克正要接近前进途中的一座桥梁时,敌人的迫击炮突然开火,挡住了去路。南朝鲜士兵立即分散开来,投入了战斗。半小时之后,他们报告说,在云山正北方向的山上发现约300名中国士兵。不久,他们抓到了其中一名,这是联合国军在朝战中抓获的第一名中国战俘。11时44分受阻于桥前的美国坦克乘组人员得知了这一消息,并了解到俘虏供称,约有10000名中共士兵正隐藏于云山北面和西北面的丛山之中,另外还有10000名正向东面的熙川前进”[22]

综合以上各种说法可以看出,在中方的各种记载中,无论对于敌军的出发时间也好、对于三六〇团“打响第一枪”的时间也好,从“拂晓”到“7时许”到“8时30分”,说法不一,且前后有所变化,可信度不高。既然双方的记载和回忆均确认美军与南朝鲜军是以坦克部队为先导,那么以美军先头坦克遭到袭击而受阻的时间作为战斗开始时间,较为合理。因此,“11点左右”之说似更为准确和可靠。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朝鲜和中国的时区不同的关系,敌军记载中的“11点左右”就是中国时间的10点左右。

按照通常的经验,某次战斗的开始时间,记载上存在一些歧异,之间相差几个小时,是完全正常的,尤其是在当时志愿军各级司令部工作并不完善的情况下。但因为涉及到“打响出国作战第一枪”的荣誉归属问题,所以各个参战部队之间或不免有竞争意识在内,从而导致有人为造成记录失实的可能。

四十军第一一八师两水洞战斗的打响时间,按照五十年代编写的战例材料应为“10时20分”[23],七十年代该军的军史教育材料中也采用了这一说法[24]。云山阻击战斗发生的时间如果是“拂晓”或“7时许”或“8时30分”,那么,“打响了出国作战的第一枪”的就成了四十军第一二〇师。的确,这种说法也曾被顺理成章地写入了军史,成为了部队荣誉的一部分。这自然不免引起原一一八师的领导干部的一些看法[25]。九十年代出版的该集团军史除了将一二〇师“打响了出国作战的第一枪”这句删掉以外,在叙述两水洞战斗的过程中,加入了“8时左右,敌尖兵分队进至两水洞西北,闯入师部驻地,师侦察连迅速进行抗击”的内容,并将出击时间由“10时20分”改为含糊一些的“10时许”[26]。虽然一一八师师部与敌尖兵分队遭遇这一事实的确存在,但这些改动的主要目的,似乎含有将打响时间提前以争取“第一枪”荣誉的成分在内。因为与南朝鲜军军史记载对照,两水洞战斗的开始时间应该是10点以后[27]

一一八师师长邓岳的传记作者许宝君曾提及:“据后人写成的四十军《军史》记载和许多今天依然健在的老首长们回忆,当日上午四十军的3个师都分别进行了战斗,且作战地点、作战对象、作战成果均不同,所以战后多年里围绕着‘哪个师打响的第一枪’这个问题曾经有过争论。我们常常感叹,想澄清一段历史实在太难太难,姑且不说人为因素造成的混乱,仅时间的久远、当事人的缺少就足以让人头疼。……然而遇事一向求真到底,况且曾被有人视为‘英雄主义严重’的邓岳将军在关乎全师一万多名将士用生命鲜血换来的荣誉面前如何肯喝糊涂水,在战后的许多年里,他曾多次在公开或非公开场合和有关人据理力争。时至今日,尽管《军史》上还是写着‘宜粗不宜细’的文字,但在我采访到的四十军老首长中普遍认为‘第一枪’的荣誉应属一一八师。邓岳将军病重住院期间还念念不忘此事,他对一位现任的军区领导说:‘是一一八师打响的抗美援朝第一枪,这一点谁都不能改变!’”[28]

结合以上背景,我们不难理解,一二〇师、一一八师关于战斗发起时间的各种说法及变动。但是,假如我们抛开所谓“第一枪”的荣誉问题,仅就目前所见的材料而言,一二〇师云山阻击战斗的打响时间,还是应该以“11时左右”即中方10点左右的说法更准确一些。也就是说,一一八师和一二〇师打响的时间是几乎相同的。

另外需要提及的是当天在东线战场打响的志愿军第四十二军。按照美军的记载,“中共370团于10月23日或24日到达水洞附近地区,25日,它最先遭遇南朝鲜军队”,当天与中共军队交手的南朝鲜第3师26团曾抓获了一名“肯定是中国人的俘虏”[29]

四十二军第一二四师先头三七〇团依靠20辆汽车的快速转运,于24日先敌一天抢占了黄草岭、赴战岭地区。按照军史的记载,“25日早晨8时两架美军飞机窜入黄草岭上空盘旋侦察,返回约一个多小时后,美军战斗机、轰炸机、直升机成群从南而来,向前沿阵地扫射轰炸。随后,五老里‘联合国军’炮兵阵地的榴弹炮向第42军阵地轰炸。南朝鲜军首都师在飞机、炮兵的支援下,一个营分路向松茸洞、水洞、龙水洞高地发起进攻。第370团团长赵欣然、副团长苑世仁分工指挥。南朝鲜军首都师几次进攻均被第2营打退”[30]。原一二四师师长苏克之等人的回忆亦与之略同[31]。以此判断,一二四师与敌军发生战斗的时间也是在25日上午,很有可能也在10点左右。

笔者认为,除非能找到更加具体可靠的材料,否则要在上述三支部队中区分出究竟谁“打响了第一枪”,既无必要也无可能。因此,军科版《抗美援朝战争史》中,将四十军一一八师、一二〇师及四十二军10月25日的战斗,一起作为“抗美援朝战争序幕的拉开”标志,是较合理的处理方式。


[1] 1950年10月15日威克岛会议纪要,《美国外交文件》1950年第七卷,第948——960页,转引自《美国对华文件集(1949——1972)》,第一卷(下),第493页,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

[2] “国家安全局关于利用通讯情报系统侦查中国出兵朝鲜的报告(不早于1950年11月26日)”,《美国对华情报解密档案(1948~1976)》,第十二编,第114页,东方出版中心2009年版。

[3] “中情局关于中国是否介入朝鲜的评估报告(1950年10月20日)”,《美国对华情报解密档案(1948~1976)》,第十二编,66页,东方出版中心2009年版。

[4] “中国被迫出兵朝鲜:决策过程及其原因”,《中苏同盟与朝鲜战争研究》,第126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 一九五〇年十月十三日二十二时,毛泽东致周恩来电。《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第252-253页,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6] 《彭德怀年谱》,第442-443页,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7] 指10月25日。

[8] 《抗美援朝战争的经验总结(草稿):一、战争简史》,第13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经验总结编写委员会,一九五六年十月。

[9]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役战例选编(四)》,解放军政治学院出版社。该书第122页记述第一次战役开始:“这次战役于一九五〇年十月二十五日打响。当日晨,窜入温井的伪第6师的一个加强步兵营向北镇进犯。当该敌进至两水洞地区时,我第40军第118师突然发起攻击,经一小时激战,全歼敌人,并乘胜攻占温井,揭开了战役的序幕。后来将这一天定为抗美援朝战争纪念日。”

[10]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军军史纲要——抗美援朝时期(草稿)》,第4页,第四十军军史编写组,一九六一年七月。

[11] 《光辉的战斗历程(传统教育材料)》,第295页,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四十军编印,一九七八年十二月。

[12]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四十集团军军史》,第一卷(1937.10——1953.7),第444页,陆军第四十集团军编,1996年版。

[13] 洪学智:《抗美援朝战争回忆》,第52页,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14] 杜平:《在志愿军总部》,第57-58页,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版。

[15] 李湖:“我的两次亲战经历”,《纪念四十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50周年——闪光的篇章》,第53页,陆军第四十集团军政治部编,2000年10月。

[16] 王德生:“首战温井第一枪”,《震撼世界一千天——志愿军将士朝鲜战场实录》,第72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2月。在《纪念四十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50周年——闪光的篇章》一书第72页,也有王德生的回忆文章,题目为“抗美援朝第一枪”,内容与上述回忆大同小异。

[17] 可参见《揭开战争序幕的先锋——40军在朝鲜》,第33页。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8] 南朝鲜军于1951年11月才开始组织坦克部队。参见:《对侵朝敌军坦克兵之研究及我志愿军坦克部队的战术经验(草稿)》,第9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经验总结编写委员会,一九五五年八月十五日。

[19] 《抗美援朝战争史》,第二卷,第21页,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20] 《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一二〇师师史:战争时期(一九三八年一月——一九五三年七月)》,第371页,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第一二〇师编,二〇〇一年八月。

[21] 《朝鲜战争(上)》,第585-586页,国防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2] 《美国兵在朝鲜(第三卷):南至洛东江北至鸭绿江》,第761-762页,国防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这一段的翻译似有不尽准确之处。原文中提及战斗开始的时间和地点为:“A mile and a half northeast of the town, just before 1100, enemy mortar fire suddenly interdicted a bridge as the American tanks were approaching it.”由此可知,美军坦克被拦阻的时间是朝鲜时间11点之前,在云山东北一英里半处。

[23] “第40军步兵第354团两水洞、丰下洞地区遭遇战斗”,《抗美援朝战争的经验总结(草稿):三、(下)步兵团、营、连、排战例选辑》,第9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经验总结编写委员会,一九五六年十月。

[24] 《光辉的战斗历程(传统教育材料)》,第295页,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四十军编印,一九七八年十二月。

[25] 在作者手头的《光辉的战斗历程(传统教育材料)》一书第295页上,就留有某审阅人的意见,在“十时二十分”下以红色铅笔划线并打了一个问号,并在边页上用铅笔批注:“打响也是五时许,十时二十分是组织反击的时间”。这就将一一八师打响战斗的时间进一步提前了。

[26]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四十集团军军史》,第一卷(1937.10——1953.7),第446页,陆军第四十集团军编,1996年版。

[27] 《朝鲜战争(第一卷):中共军参战及联合国军重新反攻》,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1988年7月版,第146-147页。按照该书中的记载:10月25日上午“9时以李圣勋上尉指挥的第2营为先头,由温井里出发,先向北镇移动。第一营11时离开温井里,徒步尾随第2营;第3营在炮兵和反坦克炮的配属下任机动营,乘车于11时出发”,“机动力强的第3营作为先头,于12时前出至温井里以北约7公里处长洞附近”。由此可见,战斗发生的时间大致是中国时间10时至11时(朝鲜时间11时至12时),与战史中“10时20分”的说法基本符合。

[28] 《傲骨雄风——战将邓岳》,第353-354页,白山出版社2002年版。

[29] 《美国兵在朝鲜(第三卷):南至洛东江北至鸭绿江》,第776-777页,国防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30]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四十二集团军军史(上册)》,第255页,陆军第四十二军集团军军史编审委员会,2008年10月。

[31] 苏克之、汤从列:《八千里路云和月——朝鲜战争中的42军》,第64-69页,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版。苏克之等人回忆,25日上午8点过后,美军飞机进入黄草岭上空侦察,约一个多小时后,大批美机出动向黄草岭阵地扫射轰炸,随后在敌炮兵的火力支援下,伪首都师一个营分路向松茸洞、水洞、龙水洞高地发起进攻。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