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慎眼中的中华生象文字-文明简史
——许慎《说文解字·叙》诠释
(大道学庄庄主 薛英俊 2016年4月18日初稿 2020年5月20日修定)
汉太尉祭酒 许 慎记
宋右散骑常侍 徐 铉等校定
句读原文
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夬,决于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廷。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也。”
诠经释典
八千年前,伏羲王朝是天下归心,其乐融融,生活就是游牧狩猎的世纪。当时人们初步掌握了日、月、金、木、水、火、土等天体星辰的运行规律与地球上鸟兽出没和时令变化相应的法则。通过对飞、潜、动、植生长、发育、活动现象的观察、琢磨,将人类自身眼、耳、鼻、舌、躯、思维的官觉、感受、思想行为举止与生物的器官结构进行对照研究,以勾勒具象特征的式法,建立起了人与自然界生命体活动现象相关联的简易知识系统。后来,经过总结囊括、紬绎,及借助阴、阳图抽象符号道体演示,找到了天、地、人“三才合一”的阴阳复象观思维式法,并以此为基元模式,创造出了人类社会第一个映射时空图景,聚落生存、生活状况的文明体系——图腾、徽记、标识、爻符及八卦历法。
神农帝国是以夜半子时为“结绳”纪日起点时代,人类社会由迁徙畋猎逐渐转型为定居捕捞、动物畜养和稼穑种植时期。这时,人们已经能够自觉运用符号文明体系开创社会事业了。于是,农、牧、陶(工)、货各类简单行业模式渐次兴起,专门技术和文化形态也日渐兴隆,人类逐渐告别完全被动享受自然恩赐历史,有了创造性劳动生活。
到了黄帝时期,朝廷太史官仓颉,发现根据鸟的动静形象、动物行走所留下的蹄印痕迹,可以清楚识别和判断出原本物事状况。遂在继承先代图符文化的基础上,整理、归纳出了规范的抽象篆籀契刻文字体系典册,开创了中华文明生象文字历史的新纪元。自此,王制朝廷社会的思想意识形态、行政管理、行业分类、职业分工开始走上伦礼化轨道。并且,随着事物范畴的不断积累和创造,人们对世界上事物的认识也更加深刻和丰富。
仔细追溯文字创造——这一重大事件发生的思想源泉,主要是取之于《易经·夬》卦(下乾上兑)的卦体解释:“光明正大地将决策的宗旨、目的、途径以公文的形式昭告天下。”意思就是,文字是王朝政府昭示伦礼教化宣知体系和政令工具。公务人员只有掌握了这一文明道体“才能做出有益于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事业。否则,恬不知耻地以自己‘领导’的权位自高自大,胡言妄作,则必将被民众所憎恶。”
句读原文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诠经释典
仓颉书典,基本上是勾勒物事的本体形象信息,内容还比较独立、粗犷、浑伦,所以称之为:文。篆象之文,主要与物事自身的纹理形态、特征状况标识相映照。不单读音未作严格的要求和规定,而且诸侯大夫自造图符,也没有明确限制。所以方言歧纷,形式多样,是生活常态。经过若干世纪的流行和发展,文的形状与发声逐渐趋于与物事生态相协调一致,不但架构酷肖神似,且部件构成也有了主配、同胚、抽象转胎的统一意识,于是,形成了真正文明意义上的:字。
就是说:所谓文,勾勒的是物的生态轮廓或事的场景构成;所谓字,指的则是在同一原则下,由具象本体而抽象衍生的“转注”和“借代”蕴涵,及形、声的结构拼合所创造出的表征事物信息域的范畴生象。只要有新的物事产生,或思维认识有了更深一层的进展,不离事物本源的字库增长总能适应使用的需要。如此,也就摆脱了“具象”之“文”的局限性和繁杂描摹的冗余及笨拙所带来的不便。当然,无论文,还是字,只要刻或写在竹简、绢帛上,都统称为书,以示永记不忘之意。
所以,书,相当于对物事信息的长久记忆。用信息领域的话来讲,书就是人的外脑,亦或是大脑记忆储存的外部软盘。从五帝、三王之世,到秦、汉王朝,在泰山封禅的帝王有72代君主,文字形体虽然几经变易更换,有的甚至区别显著,但传承的经籍典册所载内容,基本大同小异,在思想上没有大的差别。这就是“文字”载道蕴德的妙用啊!
句读原文
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至孔子书六经(按:《诗经》、《尚书》、《易经》、《礼记》、《乐记》、《春秋》),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说。其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分为七国。田畴异畮,车途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诠经释典
周宣王时,太史籀以古文(应指仓颉“符箓”类及人们后来增添的“奇字”)为基础,搜异文、治规范,著《大篆》十五篇。孔子整理《诗》、《书》、《易》、《礼》、《乐》、《春秋》,左丘明撰述《春秋传》,都以《大篆》为准绳,文字系统可以天下通识,无碍勾通。到了战国时代,诸侯暴虐杀伐,公共管理被七国分割专属,打乱了王朝一统的文明规制和礼乐风化。反判者,恐惧《礼》、《乐》等道德宪制不利于维护私己的霸权压迫,遂禁止、销毁了经籍典册,另搞一套。于是天下出现了地积单位混乱,车辆轮距不一,行政法规杂乱无章,衣服鞋帽形制多出,话语腔调千奇百怪,文字本体迂曲异样的纷繁碎裂局面。
句读原文
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苍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是时,秦烧灭纬书,涤除旧典,大发吏卒,兴役戍。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按:此处当指仓颉和太史籀的“篆籀”体)由此绝矣。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汉兴有草书。
诠经释典
秦始皇赢正兼并六国统一天下之初,丞相李斯奏请罢黜与篆籀不合的六国文字,实施书同文政策。为进一步规范文字的应用标准,李斯著作了《苍颉篇》,中车府令赵高撰写了《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编纂了《博学篇》,均以《大篆》为蓝本,并作出了大幅度的简化改造。简改后的篆体书,统称之为秦小篆。当时,秦始皇通过“焚书坑儒”,剪除了六国的历史文化典籍,并大兴用兵役隶卒开山筑路、修建长城、皇家陵墓等浩大土石工程。因涉及面广、运用人数众,朝廷监狱的任务也日益繁重。狱吏程邈为方便公文写作,去除了篆籀文、字随象就体的曲折灵动气势,以平直笔画取而代之,从而制作出了隶书一体(从此篆籀文字的使用慢慢被公务人员荒疏、中断。直至后人执隶弃篆,根绝了文字一统直观生象的灵魂本质,走上了平笔折画方形块状的空心歧路,“六书”整生罗缉思维式法也沦落为半推半就的造字、用字方法论,而被逐渐模糊)。以致秦代共有大篆、秦小篆、刻符、虫(鸟)书、摹印、暑书、殳书、隶书八种字体并存于世,各有所宗。到了汉代则又兴起了一种字体:草书。
句读原文
《汉律·尉律》规定:“学僮十七以上始试,讽籀书九千字乃得为吏。又以八体试之郡移,太史并课,最者以为尚书史。书或不正,辄举劾之。”今虽有《尉律》,不课。小学不修,莫达其说久矣。孝宣皇帝时,召通《苍颉篇》读者,张敞从受之。凉州刺史杜业、沛人爰礼、讲学大夫秦近,亦能言之。孝平时,征礼等百余人,令说文字未央廷中,以礼为小学元士。黄门侍郎扬雄采以作《训纂篇》,凡《仓颉》以下十四篇,凡五千三百四十字。群书所载,略存之矣。及亡新居摄,使大司空甄丰等校文书之部自以为应制作,颇改定古文。时有六书: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三曰篆书,即小篆,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与李斯同期同工)所作也;四曰佐书,即秦隶书;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
诠经释典
《汉律·尉律》规定:“十七岁以上的学生,通过考试,能识读诵写九千篆籀文字的可以做官。又以能用八种字体完成不相统属之郡的往来公文和太史专业课目为试,得头名的擢拔为尚书史官。书写出现大的错误,则要受到法律追究。”东汉和帝时期,不但上述规定已弃置不用,文字学荒芜,对文字认而不识,一窍不通的人则比比皆是。为此,汉宣帝时,朝廷诏进精通《苍颉篇》的博士,张敞独占鳌头。凉州刺史杜业、沛郡爰礼、讲学大夫秦近,也榜上有名。汉平帝时,征召爰礼等百余人,在未央宫讲说文字,封爰礼为文字学元士。黄门侍郎扬雄借此机会采风著作了《训纂篇》,除《仓颉篇》外,又增加了十四篇,共计五千三百四十字。因此,经书典籍中所使用的文字,才基本上都保存了下来。王莽摄政时,指派大司空甄丰等校对文字部首编目,他们误认为应进行新的改革,所以对篆籀又大幅度地作了简化。如此,当时并存的书体成了以下六种:一是古文,即孔宅墙壁中以大篆为蓝本的经书字体。二是奇字,即与大篆相异的金、鼎、甲骨刻文等。三是篆书,即秦小篆,乃秦始皇时李斯与程邈共同创制的字体。四是佐书,即程邈所作的隶书。五是缪篆,即摹印、玺文。六是鸟虫书,即旗帜上色彩交织而成的标识美术字。
句读原文
壁中书者,鲁恭王坏孔子宅而得到的《礼记》、《尚书》、《春秋》、《论语》、《孝经》,和北平侯张仓献《春秋左氏传》。郡国往往于山川得鼎、彝、甲骨,其铭即前代之古文,皆自相似。虽叵复见远流,其详可得略说也。而世人大共非訾,以为好奇者也。故诡更正文,向壁虚造不可知之书,变乱常行以耀于世。诸生竟说字解经谊,称秦之隶书为仓颉时书。云:“父子相传,何得改易?”乃猥曰:“马头人为长,人持十为斗,虫者屈中也。”廷尉说律,至以字断法:“苛人受钱。苛之字,止句也。”若此者甚众,皆不合孔氏古文,谬于史籀。俗儒鄙夫,玩斯所习,蔽所希闻,不见通学。未尝覩字例之条,怪旧执而善野言。以其所知为秘妙,究洞圣人之微恉。
诠经释典
所谓壁中书,就是鲁恭王拆孔子宅院时得到的藏书:《礼记》、《尚书》、《春秋》、《论语》、《孝经》。壁中书,包括汉初北平侯张苍献出的《春秋左氏传》和各郡县不时在开山、浚河中偶获得的鼎、彝金器、甲骨铭文,所采用的文字,都是先秦世代的篆籀体。对比地看都极其相似,相互间的区别很小。尽管追溯其准确的历史源流很困难,但原则上是解释得通的。然而,俗世社会中的酸腐文人却都反感和非议正规整则,专以奇谈、怪论、异行为乐。加之一些泯灭良知的阴险之人,故意耍奸使诈遭蹋正统一致的文字,凭空捏造人们不知道的图画符号,惑乱人们正常的思维判断力,以炫耀于当世。一些俗儒、贡生无事经营,便搜奇猎怪竞相争解文言、经义,妄称秦代的隶书为仓颉所造。瞪眼胡掰:“此乃师徒、父子间的口传心授,怎么能说是错的?”并吠叫说:“马头合人为‘长’字,人合十为‘斗’字,‘中’下面弯曲为‘虫’字。”(按:,从兀从亡,亾声。古文[倒亾合类人];墙盤[似头朝下类斑马的一个动物构型];楚帛书[类古文而简笔]。稀罕地是《汉语大字典》也给弄错了,虽然源于《说文解字》出现不正常现象,造成解释不清。,《说文解字》缺“争也”解释。以至段玉裁亦误批。不知此“象鬥之形”乃许慎所创式定象。这正是其“一统”在手,所必须要做的工作。《汉语大字典》载罗振玉的考释,依然未摆脱俗人以奇否正的狭隘。须知“俗儒”、“贡生”所论并非空穴来风,而正是此种“实事求是”之“眼见为实”之“真”的偏执也。不知在文明系统中,只有罗缉的必然,才是真正的“是”,即:在。这在指号语言中是“理性”的普遍事实,也是其脱离自性而崇拜神性的原因所在。不懂得“真在”合一是人的主体功能体现,是不需要一个作为“他者”的“神指号”来“命名”“正义”的。这也正是中华文明“阴阳观”思维之“天人合一”与指号语言“理念观”之“割裂”思想的根本差别所在。
在这里,如果说唯物辩证法还只是弱者反抗的思想武器,那么“萝卜加大棒”之“理性”的辩证法则就是不顾人与人、人与自然界伦礼和谐生态结构而专务人为制造消费垃圾的、无赖的强词夺理。如,鬥,在“前二·九·四”中是两人徒手互搏,即类似“人持十”形。在“粹一三二四”中则是两蝈蝈互咬。二者均未超出“画”的思维方式。必须清楚,书、画,虽然同源,但书、画决不是同一个思维式法。,一名蝮。“象其卧形”。鱼鼎[十字把下弯钩象];汉印[中字下弯折钩象]。许慎意在“一统”的文字体系下,已经不允许再有旁逸斜出的解释,否则,就违犯了“整生罗缉”的系统联属,失去了文明和道德意义。在这一意义上,真的就出现了毛泽东所谓的“知识越多越反动”的现象。此“反动”,是与人类“文明”相比较而言的,也是人类伦礼所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这是中华文明几千年屹立不倒的真正缘由。非此,地球上就会出现“春秋不义战”、动乱的欧洲和世界大战乱的惨象。)甚至廷尉在解释律条时,狂妄地以曲解字义枉法。如“苛人受钱”中的“苛”,乃苛刻、狠毒之意。“从,可声”。竟被歪曲为:“苛”这个字,是、组合,乃禁止,阻拦;拘捕,捉拿的意思。类似这样的例子不可计数,既不合孔子经书上的篆、籀,亦与正统秦小篆不同,只是一些生造的“奇字”而已。那些奸诈小人和俗儒,局限于一孔之见的习惯思维,专好以稀奇古怪的传闻蒙蔽世人,不知真正的文字是一个有着同一规范标准的完整体系,是不能以一字具象生拉乱扯的。这些卑鄙之徒,不懂得“字典”中的字例条款所赋予的格范及范畴意义,专门以荒诞不经的野语村言是崇,以其所知见的一点儿邪念为玄妙秘笈,厚颜无耻地指责圣人的微言大义,搬弄是非,自吹自擂,试图谋取不义之财。
句读原文
又见《仓颉篇》中“幼子承诏”,因号古帝之所作也,其辞有神仙之术焉。其迷误不论,岂不悖哉!书曰:“予欲观古人之象,言必遵修旧文,而不穿凿。”孔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今亡也夫!”盖非其不知,而不问。人用己私,是非无正。巧说邪辞,使天下学者疑。
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故曰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啧而不可乱也。
诠经释典
见到《仓颉篇》中有“幼子承诏”字样,就大呼小叫是古代帝王作品,只有具备神仙法术,才能说出这样的话。即使不说其沉陷于迷茫错误的认识之中,难道这不是违背了人类社会基本的生活常识吗?《尚书》言:“我每次思索先人们的箴语华章,字句一定都遵照文明发展的历史规律,而从不穿凿附会,云山雾照地说些远离生活伦礼的疯言疯语。”孔子感叹:“我还是惦念经书史册中的那些缺失遗漏的文字,现在真的没办法填补了吗?”故,俗儒鄙夫的问题不在于其不知“道”,而是其根本就不想知“道”。因此,对于不懂的学问,连问都不问,就妄下狂言,大肆抵毁。如果人们都只相信个人的私己之见,天下也就不会存在是非标准和公共正意了。巧舌狡辩,邪恶毒言,只能使天下的文化学者疑惑丛生,彷徨不定,再也不敢存有公共主张的思维。
生象文字,不但是人类文明学术、道德品质得以成就的根本道体,也是王道政治运作的发端;不仅是先人留给后世的宝贵的生活经验统述,也是后人认识历史的依据和捷径。所以,只有首先确立规范、精准的文字形体、音读,人类社会才能创作出道德的文明智识体系。学懂弄通古圣先贤所运用的最神圣的思维式法,掌握观天测地知人的整生罗缉体系,自己的头脑才不会出现混沌和迷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