骁话一下:巴基斯坦政治分裂拿中国开刀,巴铁真的铁吗?
大家好,我是王骁。上周我们聊了印度的公共卫生,有很多观众私信我们,希望再讲讲印度老冤家,中国铁哥们儿,巴基斯坦。说到巴基斯坦,大家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词应该就是“巴铁”。政治上中巴友谊牢不可破,经济上,“瓜达尔港”及“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中国影响力想要走向印度洋,巴基斯坦是重要样板和门户,但近年来互联网上也有声音,认为“中巴不够铁”,“现总理反华”等等。另一方面, 巴基斯坦确实有其结构性问题,这几十年来,印巴实力越来越不对等。那么本期《骁话一下》就聊聊,中巴到底铁不铁。
总的来说,巴基斯坦有三座大山:“国家分裂”、“门阀政治”和“腐败”。8月8号那期节目我们说过,黎巴嫩是个散装国家。其实,论起国家的散装程度,巴基斯坦才是high level。什么程度?连名字都是散装的。“Pakistan”,两个词组成,P旁遮普,A西北边境省,K克什米尔。斯坦本是波斯语,“XX之地”。被玩了谐音梗,S信德省,Tan是俾路支斯坦,五神合体就是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历史上未曾统一,长期是地理概念。19世纪,英国人一统次大陆后,人为创造了“印度帝国”。其中有些地方信仰“伊斯兰教”,与印度教徒矛盾巨大,产生了分离主义思想,这就是“巴基斯坦”的前身。1947年英国允许印度独立,蒙巴顿方案将印巴一分为二,“巴基斯坦”才正式登上国际舞台。
从开始就并非铁板一块,自然也没共同的国族认同。国内民族成分复杂,语言还五花八门,有“旁遮普语”、“信德语”、“普什图语”、“俾路支语”…瞧瞧,话都说不到一块儿,团结真是难上加难。从地理上看,巴基斯坦分为俾路支省、旁遮普省、信德省、普什图省,加上一部分克什米尔,东边还有个东巴基斯坦,天高皇帝远。
西部的普什图、俾路支省多山地、资源稀少,经济发展不起来,加之地形封闭,成了分裂势力的绝佳土壤。
全国政党两百多个,多是地方性政党,在本地势力极强。各地认同巴基斯坦的国家概念,却以部族划分政治,国家认同度远不如印度,但因为印度存在,为了对抗共同敌人,彼此还能放下偏见,一起去伊斯兰堡开个会,但分裂主义的问题始终存在。
独立之初,就因克什米尔归属问题,和印度打了一仗。双方在克什米尔邦山地拉锯,最后印度拿走六成地,巴基斯坦拿走四成,结下了梁子。在印度眼里,巴基斯坦就是眼中钉。东巴基斯坦不满在国内地位,人口占了百分之55,生产了全国最多的商品,却被当成经济殖民地。于是1971年勾结印度,一举独立,改名成“孟加拉国”。
长期闹独立的还有俾路支,这里地广人稀、地形封闭,除了恐怖组织什么都挺缺,俾路支解放军、解放阵线、共和军、联合解放阵线、学生组织、拉什卡-俾路支…不少组织背后都有印度的影子。经济好的要独立,经济差的也要独立,你说巴基斯坦难不难。各地长期散装,又造成了另一个问题:“门阀政治”。
前面说过,巴基斯坦是五神合体,但各地经济、人口、发展程度不一。俾路支、普什图多山地,长年贫困。信德省靠海,旁遮普省农业发达,经济发展还不错。其中旁遮普省人口1.1亿,全国330个议会席位占183个,创造了六成财富。那自然的,旁遮普省就是巴基斯坦核心,谁控制旁遮普,谁就控制全国。有没有人能控制旁遮普?您别说,还真有。
巴基斯坦前总理纳瓦兹·谢里夫,干过三次总理。他爹曾是旁遮普最大资本家,国父真纳的政治同盟,东边孟加拉国独立后,巴基斯坦政坛长年两家独大。代表旁遮普省的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和代表信德省的人民党轮流执政。
前总统扎尔达里就是信德省的利益集团,布托家族女婿。谁上台,就给自家省份分蛋糕,之前扎尔达里蛋糕切的太贪心,惹怒旁遮普,2013年选举就被搞下了台。
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因为印度这个共同的敌人,才同意坐在一起开会。结果各地代表到了伊斯兰堡,发现政坛被两大家族垄断。最发达的两省成了既得利益者,富得越富,穷的越穷。那还有什么必要开会?分家算了。地方分裂促成了政治世家,世家的垄断又加剧了地方分裂,成了困扰巴基斯坦的死循环。
此外,还有严重的腐败问题。门阀政治催生政治腐败,为了当选,豪强在选举前大量贿赂选票;当选后,又会大肆收刮油水以回报利益集团。“全球清廉指数”中,巴基斯坦排名常年倒数。这样的利益输送路人皆知,但因为政坛被垄断,难以改变,百姓只能寄希望于军队,政变在巴基斯坦成了家常便饭:1952年阿尤布·汗将军发动政变,1969年叶海亚·汗将军发动政变,1977年齐亚·哈克将军发动政变,1999年穆沙拉夫将军发动政变。但每次政变后,门阀又能靠地方势力卷土重来。我国顶级南亚专家叶海林,就这样定性过巴基斯坦议会民主,一、地方豪门组成地域集团,二、选票是豪强瓜分国家的工具,三、对抗全国性的军队、选举就是五省内斗。
地方的矛盾愈演愈烈,甚至上升到了国际层面,把”好朋友“中国都卷了进去。巴基斯坦人类发展指数偏低,排在全球第152位。中巴在政治上是好朋友,但在经济上紧密度不高。主要因为巴基斯坦经济结构单一。2018年巴铁人口2.1亿,GDP3146亿美元,人均只有1482刀,比曾经的枕边人“孟加拉”还低。以中国标准看属于不发达地区,中国人均GDP最低的省份是甘肃,甘肃人均GDP最低的地方是临夏,只有1700多美元,就这还是比巴基斯坦高一点。
巴基斯坦经济对华有很大依赖,反过来中国对巴需求聊胜于无。巴基斯坦对华出口中,一半是服饰,各占一成左右的粮食和铜类产品,2019年对华出口18亿美元。但是中国对巴出口,却有162亿美元,基本是工业和高科技产品,核工业品和机电设备各占百分之18,还有大量化工品。这两年中巴贸易额持续走低,仅占中国国际贸易总额百分之0.06不到。
后工业社会需要后现代思潮,而前工业社会,发展就是硬道理。巴基斯坦人口2.1亿,但基建极差,连水资源都有问题。但它的邻居,就很擅长基建。这就不得不提“中巴经济走廊”了。中巴经济走廊主要项目51个,包括了交通、能源、矿产、水利等,基本要重建巴基斯坦基建,甚至还有安保部队项目。像“瓜达尔港”、“哈扎拉高速”、“大沃风电项目”都包含在项目内。巴基斯坦获得了完整的21世纪基建,中国获得能源运输安全路线。建设完毕,物流量一扩大,可以带动中东、与北非的贸线,带动中国西部发展。
“中巴经济走廊”可以提振巴基斯坦基建,获得可靠能源,铺设全国电网,继而发展工业跳出马尔萨斯陷阱。还能改善中国地缘威胁,降低印度洋和马六甲海峡的依赖度。可以说,中巴经济走廊几乎再造巴基斯坦,这也是中国尝试拓展经济影响,直接挑战了现有国际秩序。好处说了不少,但是现实中,“中巴经济走廊”发展却是一波三折。原因无他,还是分裂主义与门阀政治。前几年,建设进程缓慢,在2015年上半年,甚至出现了“东西线之争”,拖慢了项目进度。走西线,能加强普什图、俾路支落后区域的经济;但是政坛被来自强省的大家族控制,这些既得利益者支持走东线,横穿旁遮普,强者愈强,但贫困地区又不干了。
各派闹得头破血流,最后政府决定同时设三线,优先建西线,但还是有反对派不依不饶。2018年11月,俾路支解放军BLA袭击了中国驻巴领馆,2019年袭击了瓜达尔市珍珠洲际酒店。这几年,不断有中国人在俾路支受到袭击,不少极端组织把中国看成了地区贫富分化的罪魁祸首。总理伊姆兰·汗本人上台前一度被认为反华,也曾表态“希望经济走廊更透明”,态度和前任政府“有分歧”等等。但他后来澄清,“分歧不是针对中国”,因为中巴经济走廊最大受益者是旁遮普省,就是巴基斯坦里头那个P,其他省利益被牺牲。
分裂主义与门阀政治,闹得沸沸扬扬,影响了国家的发展。百姓忍无可忍,终于在2018年选了一个新面孔上台。这就是本期的天降小猛男,现任总理伊姆兰·汗。说他是“小猛男”,一方面,他打破了巴基斯坦政治僵局;另一方面,人家18年才上台,是非功过还得以后慢慢说。他1952年生于普什图,英国把板球带到了南亚,被殖民地人民当做“现代化”标志。
伊姆兰·汗原本是个板球运动员。当时,巴基斯坦积贫积弱,国际上更是没有地位。而体育,成了为国家赢回尊严的方式。他带领巴基斯坦夺得了唯一一次板球世界杯冠军,甚至,还战胜了老宗主国“英国”,进了板球名人堂。板球是巴基斯坦的“国球”,而伊姆兰·汗让全世界认识了巴基斯坦。什么概念,就好像是国足赢了世界杯,你说他是巴基斯坦的英雄,都不过分。但1985年母亲因癌症去世,他在1991年以母亲的名义创立癌症医院,为穷人服务。做慈善的经历,让他对腐败深恶痛绝,于是在1996年创立“正运党”,主打的就是反腐。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门阀政治催生腐败,而豪门分赃又加剧了地区割裂。历史上,巴基斯坦没少过军事政变,但伊姆兰·汗的出现,给了大家新的希望。
这选民一看,巴基斯坦正义运动党创始人是个享誉全国的体育明星,好。出生在普什图,不是“天龙人”,好。重拳打击腐败、促进各地公平,好。消灭封建,和平手段反恐、解决克什米尔问题,好。甚至,他还主张拆分全国一半人不喜欢的旁遮普,太好了。每一个主张,都直击底层群众的痛点。2007年,他反对前总统穆沙拉夫,一度遭到软禁,但在民间威望越来越高。终于,在2018年大选中,伊姆兰·汗获胜成为总理。
但这只是伊姆兰·汗强国之路的第一步。现代化是残酷的,中国先辈为了实现反帝反封建,牺牲了2000多万人才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而中国革命进程一直持续到今天。苏联解体后,世界革命浪潮消退,各国进步只能靠社会自我革新。这条路崎岖不平。 比如尼日利亚人口2亿,孟加拉2.2亿,印尼2.7亿,各个濒临人口红线,如果不加速现代化,马尔萨斯陷阱必然造成文明崩溃。孟加拉女总理哈西娜进行了电车抉择,保全5个人牺牲3个人。强力推动现代化,铺设电网、桥梁、工厂,把国民赶入工厂当血汗工人,承包ZARA和H&M的生产。或者像印度一样,不温不火慢慢前行。要么学习凯末尔,开明军头带领全国前进,然而这两个案例,目前似乎越来越不适合巴基斯坦。
伊姆兰·汗会如何带领巴基斯坦完成现代化呢?现在还很难说,毕竟他上任满打满算也才两年,未来还有很多挑战。但中国目前是世界最大工业国,巴基斯坦似乎发现有机会实现社会进步。中国对巴援助,有经济地缘因素考量,也应该加强国际主义关怀,还记得苏联的156工程吗?或许,中国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巴交流,从政治经济技术层面推动巴基斯坦社会革命,哦不,进步,进步,为2亿巴基斯坦人带去现代化,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经济增长。巴基斯坦是首批承认新中国的国家,最早派出驻华大使,帮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70年代基辛格在伊斯兰堡偷天换日,暗中访华,巴基斯坦间接帮助中国实现外交突破。如果反动豪强门阀敢倒逼社会革命,而巴基斯坦政府和人民又需要我们的帮助,那我们时候该倾囊相授,主动加速这个进程呢?毕竟喊了这么多年巴铁,好哥们儿家里恶奴欺主,是不是应该帮一把?这样巴铁人民才能意识到,中国人民是他们的好“B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