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人咋就怀念上米格1.44了呢?

前几天,有留学俄罗斯的朋友跟我说俄罗斯社交网络上突然流传说,米格-1.44原型机又被拉出来试验了。

这消息吓了我一跳,难道苏-57已经绝望到这程度了?

后来翻了一下发现似乎是谣传,消息的来源似乎是一篇博文,标题是:《米格设计局是怎样几乎造出了一架隐身战斗机的》。

500

塔斯社这个0.4米²的RCS数据简直是……当然,后来俄罗斯其他媒体又改口说是在1-0.1米²水平……但其实也差不多……

500

前几天有朋友说俄罗斯社交网络上流传的米格-1.44拉出来试飞,其实画面都是2017年参加莫斯科航展的1.44飞机……

这篇文章里回顾了米格1.44原型机的发展史,还给出了一些没有什么依据的数据。比如,米格-1.44在仅有的两次试飞中还能测出雷达反射截面积为0.3米²(因为正好比塔斯社说的苏-57雷达反射截面积0.4米²小一点点?)等。

顺便这篇俄罗斯网民自嗨的文章也不忘了给米格-1.44找个儿子,说歼-20就是基于米格1.44发展出来的……这事儿呢,或许俄罗斯方面自己是这么看的吧——据悉21世纪前几年,米格、苏霍伊都曾经向中国推销过一批五代机方案资料,其中成飞似乎是买了一些和1.44有关的资料,而沈飞则干脆被苏霍伊的“复杂气动外形优越论”给忽悠的有点五迷三道的。

500

2017年参加莫斯科航展是1.44这辈子最露脸的时刻,涌现了不少好照片,可惜飞机本身实在太破……唉,其实列车长一直很喜欢这个飞机

500

部分原因是C&C将军里的米格战机好厉害,尤其是武器还是火箭弹……其实,如果米格-1.44按计划在90年代入役,那中国21世纪初可能就不是买苏-30MKK,而是它了……

在中国自己的第四代战斗机竞标中……大家都知道后来的结果了。

因为歼-20的布局乍一看确实和米格1.44有那么几分相似,俄罗斯也就以米格1.44的数据来推测歼-20了——这也是他们长期低估歼-20性能的主要原因了。当然现在他们没有低估了……这篇博文里也只是说:“中国在米格1.44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了歼-20,这两种飞机明显外形相似,但也有不同。”

反正正如我说的,这也就是俄罗斯人自嗨的文章而已,本质上和台湾说F-22的“肋下进气道”和IDF一样异曲同工。

不知怎么的这就被传成了最近俄罗斯把1.44又拖出来试飞了。

不过呢,俄罗斯也确实应该怀念1.44。

最近正好有另一条消息,说俄罗斯打算对苏-30SM战斗机实施现代化改装——一些曝光的乌法设计局的内部文件显示,他们已经接到了为苏-30战斗机换AL-41F-1发动机的要求。

500

其实米格1.44和歼-20完全是根据不同的空气动力学理论设计的飞机,根本不能混为一谈,但“找跌党”当然不会管你那么多……

有俄罗斯自媒体就AL-41F-1叫做“米格”的发动机了。

原因呢?因为当年为1.44开发的AL-41F发动机采用了变循环设计原理,涡轮前温度也创造了当时的世界纪录。

当然了实际上AL-41F发动机的推重比等性能都并不出色,后来在此基础上重新开发的AL-41F-1实际上是用AL-41F的相关技术对AL-31F发动机进行全面升级而来的新型发动机。这事儿咱们之前也说过。

AL-41F-1一方面在涡轮温度、推力、推重比等传统发动机性能方面较之AL-31F系列发动机有了很大的进步,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通过在印度的苏-30MKI战斗机上的多年练手,俄罗斯终于搞定了一套非常完善的飞控系统与发动机推力矢量系统联动的控制律,这套技术首先用在了苏-35上,现在反哺苏-30SM,也算得上是顺理成章。

500

宣传上相对低调,但采购数量上近年来颇多的苏-30SM也张罗着要换新发,换新发,不换航电、雷达那是说不太过去的啊……说白了俄罗斯这是要开发一个伊尔库茨克版的苏-35——或者说歼-16……

但是,对于社交媒体上的俄罗斯军迷们来说,可能怀念苏联,怀念1.44,才是这则新闻正确的打开方式。

甚至于在前面咱们提到的那篇自嗨文章里还在嘀咕着咱们早都已经知道基本属于胡扯的“等离子隐身”技术,叨念着如果当年1.44继续下去,苏联还活着,那说不定现在就已经搞定等离子隐身技术,不必采用隐身外形也行了……

唉……这事儿吧……

列车长觉得人家都这样了,咱们就别笑话他们了。

事实上,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苏联、俄罗斯的全方位落后可以追溯到很早了。

70年代,美国的8086、80286这些芯片出现后,苏联对其仿制的周期都在3-5年,但是到了386芯片,由于它的工艺进步,已经不是苏联用酸蚀法能够一层一层对芯片进行酸洗然后分析上面的电路所能分析得了——结果,一直到苏联解体那年,也就是十年后,东德才算是仿制出了386芯片。但那之后,就甭提了。

俄罗斯如今在电子设备领域,硬件进口日益依靠中国,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你要求苏-57的电子设备能比肩歼-20,或者苏-35能够比肩歼-16,那都做梦了。

500

先进军事工业买不来,先进电子工业,那更买不来,俄罗斯在经济不错的那几年,给军工厂换了不少日本、欧洲的先进设备(虽然相对而言还是便宜货),但相应的电子设备生产领域的基础设备,咱们现在都知道,那是有钱也买不来的……

当然你说俄罗斯在推力矢量和飞控系统的结合方面,那人家实践经验丰富,比中国领先完全正常。

1.44虽然可惜,但如果现在放弃苏-57去重新搞,那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这就和苏联不可能复活是一个道理。

500

现在就算俄罗斯放弃苏-57,回头再在米格这儿砸个100亿美元,也很难砸出歼-20来……

说到这儿,咱再跑一下火车。

众所周知,21世纪初,在我国自行研制的一系列主力装备尚未形成战斗力的时期,我国通过从俄罗斯引进苏-30MKK、“现代”级驱逐舰、“基洛”级潜艇、S-300PMU导弹,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充实了我海空军作战实力,并以此渡过了2004年这个敏感时间节点。

事情到2008年的时候已经有了很大改观,当时大量国产先进武器装备已经入列,那年美国航母就已经感受到中国海空军日益强大的压力。

而到了2010年,中国海空军航空兵在远海与美国舰载航空兵的紧张对峙,以及关键时刻的“震撼教育”,让美国人突然发现中国在近海地区的作战能力已非吴下阿蒙。

也正是在这个时间前后,中国与俄罗斯展开了关于S-400和苏-35战斗机的相关谈判。

首先咱们要澄清一点,网上流行的“输血”论啊,基本上就是胡扯了,俄罗斯虽然穷,这两笔交易的规模也远不到能给俄国“输血”的程度。同期签署的中俄天然气合同等协议,那才算得上是“输血”。

当然了,对于共青城飞机制造厂而言的话,“输血”或许还有点可能,但别忘了,那时候也正是俄罗斯军费高企的时候,共青城厂本身做俄军自己的生意也不错——当然了,事情也有一些“细节”,以后等Pu爷写日落共青城3(如果还能写出来的话)的时候大家应该会了解的更详细一些,总之当时这件事和俄罗斯内部商业和政治倾轧多少有点关系——但后来这交易拖了那么长时间,共青城厂的东家都已经换了,这“输血”也就没啥意义了。

共青城厂在俄罗斯航空工业内现在的地位,就有点像21世纪初的沈飞——当然了,由于前面提到的政治倾轧,其现在的地位,远不如当年的沈飞。不过打比方从来就不可能完全恰当,咱们本来就是跑火车,我这么一说,各位这么一听吧。

而相比之下,做苏-30SM的伊尔库茨克啊,就有点成飞的意思了——不过不是造出歼-10后的成飞,而是仿制歼-7M以后的成飞,苏-30SM对于今天的俄罗斯来说,那就有点当年歼-7M对于中国空军的意思。出口转内销,然后自己还觉得挺好——最近俄罗斯张罗给苏-30SM换新发,已经有点当初折腾歼-7E\G这些玩意的意思了……

500

500

苏-27SM3战斗机,相当于歼-8DF或者歼-8HF吧,已经算不错了

对于俄罗斯空军来说,你说我不知道这飞机其实有点过时么?我知道,但你说我还能装备啥?歼-8白(相当于苏-35)?歼-8II(苏-57)还没试飞完成呢……

你想啊,90年代,对于中国空军来说,歼-8D这些型号,连能打霹雳-11(阿斯派德)的都没几架,那还真不如去多买几架歼-7E、歼-7G,好歹近战的时候,还能打霹雳-8,可以去和幻影-2000、F-16和IDF玩命。

对于今天的俄罗斯来说,就是用苏-35、苏-30SM去对付东欧国家的二手F-16啊,JAS-39啊,可能还有些EF-2000啊这类的——至于F-35……只能寄希望于“伊斯坎德尔”炸人家机场了。

500

歼-7M,歼-7MG,这些出口型飞机为成飞打开了一片天

500

对于伊尔库茨克厂来说苏-30MKI也是一样啊

至于美国全面介入——那不是你空天军要担心的事儿了,要不指望核威慑吧……

这么一看,是不是觉得今天的俄罗斯和当年的咱们挺像的?

这么一想啊,也许对于俄罗斯来说,咬紧牙关,搞几样杀手锏武器,才是正道——什么核动力导弹啊这类的玩意,可能现在的实际威慑力要比苏-57大吧……

就是这样了,连乌克兰都保不住(乌克兰不能对应台湾,对应台湾的可能应该是波罗的海三国,乌克兰对应中国领土的话,起码是相当于东北+内蒙古,可能还要加上新疆,被分裂出去),真的, 从地缘战略来说,俄罗斯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了,普大帝不雄起一把的话,那可能真的就连俄罗斯联邦都要再次分裂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