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面相撞的精锐 (一)

     今年是抗战胜利75周年,那段中国在咬牙坚持从而获得新生的历史已经蒙上了时间的微尘。本文准备解剖一场不太出名的战斗来介绍那场长达八年的抗战我们抗争的艰难和壮烈,在这个战斗中那些中华民族的脊梁们体现的勇气和智慧在今天的中国依然珍贵和稀缺,并希望他们那刻的光辉依然照耀新中国的明天。

     1937年是沉重的鼓声和溅裂的鲜血代表的年份,7月7日卢沟桥事变之后,日军在短短半年内,从南北两个战场几乎无往不胜,北线联克北平,天津,石家庄,大同、太原和济南,南线,在淞沪战场苦战三个月后,日军最终突破国军防线,最后在年末攻占此首都南京并发生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而在这段惨痛的民族记忆背后,从军事的角度,我们必须承认当时日军进攻的兵力从人数上远少于国军,但战绩上是明显的一边倒,因此,从战术的层面考察双方战斗的优劣就变得非常重要的了,尤其是战场上发生的各种细节,更值得细致地分析。而接下去介绍的这场战斗就是一个经典的范例------川口遭遇战。

    1938年2月,在晋西连绵的山地和刺骨的寒风中,两支强大的部队突然间遭遇了。其中我方是伟大的朱毛红军的嫡传,以原红一方面军主力为主改编的八路军115师343旅,这里要普及一个重要的军史“知识点”,在八路军的三大主力中,

115师来自中央红军(毛泽东,朱德,彭德怀,林彪创建的红一方面军)和徐海东大将的红十五军团以及刘志丹等的陕北红军,

120师前身是贺龙、肖克、王震的红二方面军,

而129师改编自张国焘、徐向前的红四方面军。

115师下有两个旅,其中343旅是红一方面军改编,344旅是徐海东大将的红十五军团改编。所以,如果以传统、战绩和嫡系比,115师343旅是绝对的精锐。此时,115师师长是后来的林彪元帅,政委聂荣臻元帅,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元帅。此战出场的343旅旅长是陈光将军,参谋长陈士榘,开国上将,工程兵司令,政治部主任肖华开国上将是后来的总政主任,两个团长,685团团长杨得志,开国上将和一任总参谋长;政委是吴法宪开国中将,曾任空军司令。686团团长李天佑,开国上将和一任副总长;政委杨勇上将,同样一任副总长。这张豪华的清单已经足够说明这支部队的强悍了。

而和他们对阵的,在当时同样也是日本陆军的16支王牌部队之一,常备师团第20师团。代号“朝”。常备师团的概念就是针对特定作战地域的专业军团,比如在我国军改之前,第1集团军坐镇东南,兵锋所指就是台湾岛,而日军的20师团,他们是常驻殖民地朝鲜的精锐兵团,同时也是日本侵华的首发预备队,无论是1931年的918事变还是1937年的77事变,这支部队都是第一批增援的侵略军。而在1937年全面抗战后,20师团在中国横冲直撞,在华北地区攻城略地,欠中国人民血债累累。----- 不过他们的结局令人舒适,太平洋战争开始后,该部队被派往南太平洋新几内亚,被美澳联军围困,覆灭之际,大部分军士都死于疾病和饥饿。

这支部队有名的将领是后来号称”马来之虎“的山下奉文,曾担任20师团40旅团长,但这次和八路军的遭遇战时,他不在任上。

​值得一提的是,343旅之前和20师团交过手,1937年11月,第343旅在平定县广阳镇一带设伏,歼灭二十师团辎重部队和一个大队一千余人,俘虏三人,不过那仗打的是后勤部队,又是预先埋伏,所以比较轻松,而这次的战斗是猝然和日军遭遇,打的就很艰难,-----一般来说,抗战初期,八路军极少和日军正面硬扛,这次战斗的意外发生和战斗的结果其实和一个著名将领有关,那就是解放军的“工兵王”---王耀南开国少将。

500

500

500

500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