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10新装甲强度是钢的100倍?火力升级还能A射B导全体集火舔地!
作为解放军的第一款专用武装直升机,直-10从2012年公开亮相至今,已经将近八年时间。
八年间,直-10先后列装了解放军的十多个陆航旅和空降兵部队,与直-19武装直升机一起构成了中国陆航部队的打击中坚。
近段时间直-10频频亮相,眼尖心细(GTW标配?)的小兵兵发现了好几个亮点!
第一个是直-10再次上舰。
八月初,第73集团军陆航旅组织多型直升机在071型综合登陆舰上进行起降训练,直-10武装直升机就是参训主力。
▲ (图源:中国军网英文版)
直-10上舰算不上新鲜事了,毕竟前几年就曾进行过类似训练。不过这个时间节点却不同寻常,因为咱们的第一艘两栖攻击舰正在海试!
中国缺乏垂直起降战斗机,075两栖攻击舰只能靠武装直升机来作为打击火力,直-10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演练上舰,意图再明显不过了。
▲直-9WA:我是背景,不配有近照
在东部战区的微信公众号宣传第73集团军陆航旅的文章中,小兵兵发现了该旅直-10身上的另一个“秘密”——新型复合装甲已经给安排上了!
直-10武装直升机加装防护装甲也不是新鲜事了,早在一年多前,它就被眼尖的小伙伴(GTW)们给发现过。
2018年10月第79集团军的一次宣传报道中,几架新直-10武装直升机引起了外媒的注意,它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机体上的三处位置加装了防护装甲。
据外媒推测,这种装甲采用的是石墨烯材料,这种材料2009年才被发现的,而发现该材料的科学家在次年,也就是2010年就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石墨烯材料的密度只有钢的五分之一,强度却是钢的100倍以上!
重量轻,防护能力强,用它来做装甲再合适不过了。
咱们的直-10武装直升机又是个对重量比较敏感的,装甲太重了会削弱直-10的机动能力和载弹能力,石墨烯材料制成的装甲倒是真的合适。
▲外贸的直-10ME上可以清楚地看到防护装甲
武装直升机作为现代战争中冲锋陷阵的急先锋,面对着各种防空导弹和高射炮、机枪的威胁,防护力自然是越强越好。
当初咱们的直-10参加巴基斯坦武装直升机的竞标,最终遗憾落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防护能力偏弱。
其实在机身上加装防护装甲之前,兔子就曾在防护方面做过努力,比如在飞行员两侧加装防弹板↓↓↓
不过这种改进只是保护了飞行员,无法保护到直升机。
要知道,武装直升机上的不少部件也是相当脆弱的,比如发动机、油箱,这些部位被地面防空火力击中,基本上就完了。
随着涡轴-9发动机的潜能被不断发掘出来,在重点部位加装防护装甲的“升级版”直-10亮相了。
新的防护钢板虽然没能覆盖机体全身,但已经能对发动机、油箱、驾驶舱等关键位置做到重点防护,大大提升了直-10的战场生存能力。
先是第79集团军,如今又有了第73集团军,半岛、台海两个战略方向都出现了“装甲强化版”的直-10,这意味着这种防护升级版的直-10正在铺散开来,列装更多的部队。
其实,随着直-20通用直升机的服役,1300千瓦级的涡轴-16已经进入了可用状态,一直困扰直-10的动力问题已经有了更多的解答方案!
近期关于直-10的另一则新闻,则让我们在见到直-10防护能力提升的同时,攻击能力也在大幅提升!
咱们的武装直升机主要配备了两种空地导弹——AKD-10和AKD-9,至于红箭-8反坦克导弹就忽略不计了,现在已经基本上见不到了。
AKD-10和AKD-9虽然外形上极为相似,但两者的体积有着不小的差距,AKD-9比AKD-10足足小了一大圈。
▲大的为AKD-10,小的为AKD-9
实际上,AKD-10是先出来的,AKD-9则是后问世的,主要是AKD-10的重量较大,对于载机要求较高,无奈之下才搞出了轻量化的AKD-9空地导弹,以满足直-9WA/WZ和直-19的挂载需求。
尺寸和重量变小了,AKD-9导弹的射程和威力也就不可避免地缩水了,据说AKD-9的最大射程只有6公里,而AKD-10导弹的最大射程应该在7公里以上。
以AKD-10的外贸型号“蓝箭-7”为例,它公开的参数中最大射程为7公里,AKD-10作为自用型号,与外贸型号相比只会更强!
▲珠海航展上的“蓝箭”家族
由近及远分别是蓝箭-7
蓝箭-9(AKD-9外贸版)
蓝箭-11和蓝箭-21
AKD-10和AKD-9虽然在体积、重量、射程、威力上有着不小的差别,但两者的外观和制导模式是一样的,都是半主动激光制导,所以两者的导弹头看上去都是透明的玻璃罩。
▲红色的是导引头保护罩
而这篇报道中直-10打的导弹却是白头的,与AKD-9/10差别明显。
很显然,第83集团军空突旅的直-10武装直升机这次打的是一款全新的空地导弹!
对于这种新型空地导弹,主要有两种猜测。
第一种猜测,这是AKD-10的毫米波雷达制导版,与美国的AGM-114L“长弓地狱火”导弹类似。
早期的“地狱火”导弹其实也是半主动激光制导的,后来“长弓”毫米波雷达装备“阿帕奇”武装直升机了,才有了毫米波雷达制导的AGM-114L。
咱们的直-10至今还没见到配备毫米波雷达的版本,但直-19安装毫米波雷达已经不是新鲜事了,好几年前就已经亮相了,还被军迷们送上了“长弓阿帕豚”的绰号。
此次第83集团军空突旅的新闻报道中,也出现了“长弓阿帕豚”的身影↓↓↓
再加上报道中提到的“多机协同、引导打击”,这让人联想到,可能是由直-10发射导弹,由前出的直-19用毫米波雷达对导弹进行引导,完成精确打击。
这种战法是完全可行的,因为“长弓阿帕豚”的毫米波雷达是安装在旋翼上方的,直升机只需要冒个头就能完成侦察和引导任务,不需要将整个机体暴露出来,前出侦察和引导比直-10更加安全。
▲直-10需要将机身全部露出来
机首的观瞄设备才能发挥作用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新导弹是“蓝箭-21”空地导弹的自用版本。
从外观上看,除了弹翼,新导弹与“蓝箭-21”空地导弹的确颇为相似。
“蓝箭-21”可以换用多种制导模式,也包括毫米波雷达制导,更重要的是“蓝箭-21”的射程很大,达到了18公里!
▲珠海航展上的蓝箭-21空地导弹
咱们先来看看几款主要野战近程防空导弹的射程范围:
苏制的萨姆-8,最大射程10-12公里;
韩国LG“天马”,最大射程11公里;
俄制“道尔”,最大射程12公里……
至于欧美的野战近程防空导弹系统,基本上是没法看的,向来不重视这块的他们一般用便携式防空导弹来为野战部队提供防空火力,而便携式防空导弹的射程也就四五公里左右。
▲台军装备的美制“复仇者”防空导弹系统
这货使用的导弹就是“毒刺”
AKD-10和“地狱火”这类空地导弹,射程一般在7-10公里左右,可以在对方高射炮和便携式防空导弹射程之外开火,但面对着野战近程防空导弹系统就需要冒点险了。
“蓝箭-21”空地导弹则不同,18公里的射程完全可以在对方野战近程防空火力之外开火,正面硬刚也能打得对方没脾气!
既然外贸版本都推出了18公里的空地导弹,解放军装备同款产品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并且自用版本的射程可能会更高!
对于两种猜测,小兵兵是偏向于后者的,毕竟已经是2020年了,时隔十多年推出一款只是改变了制导方式的新空地导弹,不太符合兔子的行事风格。
更何况,犹太人的“长钉NLOS”远程空地导弹(射程达到25公里)已经被不少国家选中,美俄也都在研制25公里的新型空地导弹,中国在这方面不可能太落后。
▲美军“阿帕奇”试射长钉NLOS导弹
其实,抛开导弹型号不论,只要新导弹是毫米波雷达制导,那第83集团军空突旅在此次实弹射击中就涉及到了一个牛逼的技能——A射B导!
因为发射导弹的直-10是没有毫米波雷达的,只有直-19有,这意味着是直-10发射了导弹,由直-19完成了导弹引导和攻击!
其实,不论新导弹是哪一种猜测,咱们在研制新型直升机机载空地导弹都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了↓↓↓
这是《中国航空报》今年7月14日的新闻报道,重点小兵兵已经圈出来了,小伙伴们自己慢慢品……
经过这些年的不断发展,中国武装直升机的短板正在被一一补齐,有朝一日身披重甲、手执远程导弹的直-10改出现在世人面前,重型武直估计也没那么香了。
毕竟,能够千里之外取其首级了,还要拼啥刺刀?
参考资料:
中华网军事:石墨烯新型装甲装上武直-10 强度是钢的1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