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世代的EVA:庵野秀明没做的事,他做了一件
作者/六木
编辑/彼方
“梦是现实的延续,现实是梦的终结。”
不久前,由OPPO出品的限定版EVA主题联名手机在发布过程中放出了一段由CG制作的、以极高的水准展现EVA世界观的宣传广告。其动画制作的精良程度可谓技惊四座。
之后,本片的导演SOMEI烧麦晟以EVA致敬作品的形式,发布了更加完整的短片————《EVANGELION 超•现实》。
这向我们展示出,发布会上出现的那些让人惊叹的影像不仅属于一部广告企划,也是一部由导演团队关于EVA的自主创作。
而学术趴此次也为大家带来了本片导演SOMEI烧麦晟的专访,让他来为我们揭示这部短片背后的故事。
首先,让我们来欣赏完整版的影片吧!
-作者简介-
SOMEI烧麦晟
国内知名动态艺术设计师
-作品截图-
-制作幕后-
-音乐幕后-
-视觉参考-
-导演专访-
学术趴:据了解,本片是在商业项目委托的基础上,您选择继续将其不仅仅作为广告,而作为自发的致敬作品而完成的。这种“不仅仅只做一个广告就好了”的创作欲望,是出于烧麦老师对EVA的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
SOMEI:嗯嗯,这个项目实际上是在接到OPPO商业需求之前就有计划的一个个人项目哈。因为从小就非常喜欢这部动画片,也是庵野秀明老师的超级粉丝,所以既然开始了有感于EVA相关的创作。就是希望能是一个完整的作品,能做一个彻底的致敬吧~
实际上完整的版本也是基本在发布会前完成了,只是因为版权方的一些原因才没有在那个时候公开,不过也留下了更多时间对完整版进行完善。
学术趴:我们了解到本片的制作中涉及到C4D、Substance Painter和Houdini的多个软件,能简单的谈谈技术上的制作流程吗?
SOMEI:是我们的主要的3d制作平台还是基于C4D + Octane 渲染的流程,包括场景搭建、绑定以及动画、灯光渲染。
Substance Painter 主要是用来制作一些定制化的asset(资产),因为要尽量还原原著,特别是硬表面的部分的材质破损和结构细节。然后输出成贴图,在octane里进行渲染。
Houdini主要是用在了最后的烟尘模拟和地表的破碎上,输出的是abc以及vdb序列,最终导入C4D进行渲染。
学术趴:烧麦老师一直以强大的个人创作能力在业界知名,但从片尾名单中我们能看出,本片是一项牵涉了不少创作人员的项目,从单打独斗到团队合作,烧麦老师自己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吗?
SOMEI:SoloProduction我觉得是一种可以很好让自己养成全流程思维的方式。这样可以让自己对每一个环节都能够掌控,不会产生依赖性。并且在不断的solo过程中,也会对自身有更清晰的了解,知道在项目流程中,哪些模块是自己不擅长的,或者会有其他更加厉害的伙伴可以帮忙完成。
我觉得(SoloProduction)是为多人合作的项目奠定了基础。在进行复杂项目的时候,就比较清楚自己该请什么样的伙伴进来帮忙。团队合作的魅力在于,你会感觉自己时间成倍的增加了,因为可以同时进行多个模块的制作。
另一方面因为大家都在项目中努力,也会同步地激励自己不能懈怠。当然团队协作的挑战就是需要投入更多的沟通成本,所以这次我也是尽量保证沟通的高效性。
另一个主创张磊本身也有很强的Solo Production的能力,而zaoeyo和MoGroup的合作我们会尽量通过线上视频会议进行沟通,而且一共也就进行了两次,保证高效性。并且最终会对所有学员的制作内容进行监修,以达到统一的产出效果。
学术趴:EVA是一部在工业产品的设定与物件细节的表现上相当精良的作品,从花絮内容能看到,对原片工业设计以及生活细节的考据与还原是一项工作量非常大的任务,而最后的成果也着实令人惊艳。请问在这样的精心还原原作世界的过程中,烧麦老师又有什么特别的经验与故事能够分享的吗?
SOMEI:嗯,我觉得挖掘那些原片中的细节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过程,如果没有做这支影片,其实很多细节也不会察觉到,同时也确实会感觉到作者在做这些设定时候的用心。
比如碇司令房间的天花板和地板上,都有一些符文的刻印。
其实官方并没有说这些刻印的来源是什么,但是如果要还原,仅仅参照动画截图似乎又因为透视的关系缺乏具体的细节。于是我就在网上寻找各种线索,终于在一个西班牙的社交网站上找到了一个网友的讨论。里面说屋顶是生命之树(这个相对还比较好看出来)。
而地板上是一个叫RobertFludd的人在一本关于螺旋宇宙学的著作中画的一个图像:
但同时你会发现庵野秀明又对图进行了一些改动,把里面的螺旋状的符号换成了眼睛的图案。
- 下一页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