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京新高考方案,市教委的回应让你安心了吗?
8月23日,北京市教委在官网发布了新高考方案。
在合并本科一批二批、选考科目、赋分制等大段说明之中,包裹了很不起眼的一段,粗略扫读的话,很容易忽略。但要是稍微认真点,把这段读进去,恐怕就会觉得透心凉了:
高考成绩的权重,只能保证在60%以上。剩下的一大块权重,让给了面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之类的难以客观量化的指标。
舆论哗然。
对此,北京市教委的相关人士,作出了澄清:「综合评价录取」只是小规模试点,并非所有考生都要按照这个标准。
但这样的澄清没法让人安心。现在是小规模的试点,那将来呢?8月23日所发的通知,里面明确提到,要「逐步扩大试点院校范围」。
这是否预示着,所谓的「综合评价录取」会是将来的趋势?假如将来有相当多的考生,被纳入到这种录取指标体系中,那会意味着什么呢?
面试就不说了,这个「综合素质评价」是什么意思呢?可以回头看通知前半部分的内容。在前面的「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这段里,是这么说的:
它包括思想道德、学业成就、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5个方面。除了学业成就以外,其他四项都让人疑惑。
思想道德和身心健康,按照什么标准来评定?身心健康,如果是体育成绩的意思,那倒还好,可是含有一个“心”字,是会包含心理健康度之类的指标吗?那由谁来评价呢?请专业的心理测量师、心理医生来评?恐怕不现实。由班主任来评?那跟「思想道德」一项,又有多大区别?如何确保公正、客观地评价?如果是由学生自评,那似乎意义又不大了。
还有,这两项的评定,打算采取多高的区分度?是仅仅将学生的品行和心理健康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两档,将其当做是合格性评估,还是要分成ABCDEF多档,用来拉大学生间的成绩差距?
由于关系到万千学子能上什么样的大学,此事牵涉重大,不能模糊带过,必须得有明确而完善的实施细则。从通知原文看,这实施细则大概是要让各个学校自己定:「高中学校要基于学生发展的年龄特征,结合教育教学实际,科学确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每个学校的具体内容和要求都不同,随意性会不会过大?会不会给监督带来更多不便?
再说「艺术素养」这一项。高中都有美术课和音乐课,如果考察内容,都在学校提供的课程范围之内,那可以接受。比如今天美术老师讲了透视原理,所有同学都要画一副走廊透视图,谁画得好,谁得分就高。如果是这样评价,那还算公平。
但如果考察的内容过深,或者超出了学校教学范围,比如不考察素描入门,直接考油画,而大部分学校又不提供这样的教学内容,那就是逼迫学生去报课外班了。再比如,很多学校没条件开钢琴课,你非得考钢琴,那考试不就成了为条件优越的学生量身定制的了?又或者,班上少数几个同学去过大都会美术馆、卢浮宫美术馆之类的,炮制一篇游记随笔、参观感想,就给他们的「艺术素养」项目加分,这根本就成了拼爹拼钱。
所以,「艺术素养」这一项,有极大的人为操作空间。对于怎样确保公平,能不能给出有说服力的说法?
最后一个是「社会实践」,这项指标,最容易让人联想到国外有钱人特有的加分优势。什么去非洲当志愿者啦,去联合国总部实习啦,去北极考察环保啦……这是普通人家玩得起的东西吗?
当然,我们现在还没有看到这个「社会实践」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不好下定论。但因为容易让人有不好的联想,教育部门就更应该对此作出详细说明,以打消公众的疑虑。
一直以来,认为高考制度过于僵化、甚至呼吁取消高考的声音,都不绝于耳。高考制度当然不完美,确实存在某些弊病。但高考的公平性是其他任何制度都无法取代的。高考无论怎样改革,都不应该改变其公平底色。
新高考方案是否公平,主要看其对学生升学资质的考察内容,是否限定在所有学校都提供的教学产品的范围之内。简单说,就是「学校提供啥教学,就考啥;学校没提供的,不考」。
如果考察的内容,学校压根不教,那就会扭曲成为家庭经济条件和人脉资源的比拼。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可以去校外购买额外的教学产品;出不起这个钱,只能依赖学校教学的学生,就只能等死了。
以前,家庭实力虽然也对高考成绩有影响,寒门子弟考高分的难度更大,但好歹都是用分数说话,玩命死磕,也有机会拿高分,也有机会捧着北大录取通知书说「感谢贫穷」。
现在倒好,分数的重要性下降了。光有高分,你也未必能挤进你喜欢的学校。你必须还得「艺术素养」高、「社会实践」经验丰富。你也不能在学校埋头读书,回了家就下地帮爹妈干农活,因为你要挤时间多参加些社交活动,见见世面,免得将来面试时紧张,不会说话,跟个傻帽似的,毕竟人都喜欢落落大方的人,面试官也不例外。还有,你(和你家长)必须得会来事儿,不能得罪老师,以免影响你的「思想品德」和「身心健康」……
人家是百米赛跑,寒门子弟却必须得跑110米栏,不但要多跑10米,还要不停地跨栏。最后还要把所有人的成绩放在一起进行「公平」比拼——还有比这更欺负人的事情吗?
就算按照教委人士的回应,这种综合评价录取的模式真的只限于小范围,大部分考生都还是走统一高考这一渠道,那也不能忽略其带来的不公平——广大无背景、家庭条件普通甚至很差、只能靠裸分考大学的考生,他们面前的香肠,又被切走了一块。
你可以说只是切走了很小一块,但切的次数可不少啊。自主招生切走一块、综合评价录取切走一块、跳健美操保送又切走一块……留给裸分考生的香肠,还剩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