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特朗普:我们要做好最坏的心理准备!

500

文 | 缓缓君

首发 | 缓缓说

我们现在面临的外部形势有点严峻,本周曝出的两条消息尤其值得注意:

一是美国国务院发表涉及南海问题的声明。

蓬佩奥声称中国在南海的诸多主张没有国际法依据,拒绝承认中国对南海大部分海域的主权声索,并称中国的三沙市是非法城市(三沙市,海南省地级市,地处中国南海中南部,海南省南部,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

500

二是英国宣布,已决定在5G建设中停止使用华为的产品,对于已安装的华为设备也将于2027年前全部移除。

500

特朗普则在7月1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亲口承认,是自己在背后施压以推动盟友禁用华为设备,并专门点名了英国和意大利。

上面这两件事,前者关乎南海的安全形势以及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关系,而后者则是对“中美脱钩”的警示。

过去美国一些鹰派学者提出,要实现对华的“部分脱钩”,但实质上美国是在拉拢自己的盟友一起和中国脱钩,甚至用上了威逼利诱的手段,来强迫盟友在中美之间站队。

500

英国封杀华为是一个标志性事件,也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中美关系也毫无疑问正在进一步走向恶化。

按照王毅外长最近(在中美智库媒体视频论坛上)的说法:“中美关系正面临建交以来最严重的挑战”。

如果特朗普的竞选压力进一步加码,甚至不能排除会有局部战争这样的极端事件发生(美国想破坏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关系,所以如果极端事件真的发生了,战场大概率会在南海)。

形势正变得越来越严峻,我们要做好最坏的心理准备。

01

先来说说南海问题。

在南海主权争端上,美国过去明面上采取的是“不持立场”“相对中立”的态度。

在2011年7月的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期间,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曾向杨洁篪表示,“美方了解南海问题高度复杂,对南海主权争议不持立场,无意卷入其中,无意使之成为中美之间的问题。”

500

但这只是一个明面上的态度,因为就在同年年底,奥巴马在APEC会议上公开了“重返亚太”战略,其目的就是为了遏制中国。

2012年,美国国内又出现了一些有关门罗主义的声音——美国人担心中国会在亚洲实行中国版的“门罗主义”。

所谓的门罗主义,是美国第5任总统詹姆斯·门罗于1823年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的观点,具体包括:

1.反对欧洲列强在拉美扩张殖民地;

2.要求欧洲国家不得干预美洲国家的主权事务;

3.美国也保证不干涉欧洲事务。

说白了,其核心思想就是“我美国不会干涉你欧洲的事,你欧洲也不要来干涉我美洲的事”

此后,门罗主义经过了多次重新解释,尤其是在老罗斯福总统加入了自己的“罗斯福推论”(Roosevelt Corollary,大意为美国有权介入拉丁美洲事务)之后,本质上就变成了“美洲的事务由美国来主导”。

500

美国能够在很短的建国历史中成为美洲霸主并跻身列强(之一),门罗主义起到了非常关键的战略指导作用。

而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地区影响力的扩大,美国担心中国也会采取类似于门罗主义的路线,来成为主导亚太地区的强国。

这是美国无法接受的。

2012年5月2日,斯蒂芬·沃尔特在《纽约时报》发表了《应对中国的“门罗主义”》一文,其中有这一段论述:

19世纪,正在崛起的美国宣布实行“门罗主义”,逐渐把欧洲列强挤出西半球。按照同样的逻辑,强大起来的中国不希望美国在其周边拥有亲密的盟友关系和庞大的军事存在,因而肯定会设法将美国势力排挤出亚太地区。但美国绝不会乖乖离开的,因为中国主导亚洲将令北京有空染指别处。

同年,在美国海军战争学院的论坛上,有美国学者把中国的近海政策与当年美国在加勒比海以及墨西哥湾的政策进行了对比。

美国对中国崛起的警惕是显而易见的。

在南海问题上,美国过去长期采取的策略都是明面上“不持立场”,但暗地里扶持域内国家进行挑事。

2013年,菲律宾就担任了美方代理人的角色,向海牙国际法庭提起南海仲裁案。

后面的事,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了。

在中国强烈反对,不承认常设仲裁法院对此案的司法管辖权,也没有参与仲裁的情况下,海牙国际法庭于2016年7月12日宣布菲律宾胜诉。

中国自然也不会承认仲裁结果。

500

菲律宾本来寄希望于美国用武力来迫使中国放弃对南海主权的声索。

美国也确实派了“里根号”和“斯坦尼斯号”两个航母战斗群在南海周边游弋。

500

中国则压上了海军三大舰队的精锐,并派出了4位上将坐镇一线指挥,火箭军的数十枚“东风快递”整装待发,随时准备进行支援。

中美双方各自打着“军演”的名义在南海对峙,形势一度非常紧张。

千钧一发的局势下,美国海军最终选择了撤退,南海局势回归平静。

当时正值菲律宾总统换届,新上台的杜特尔特看清美国不会真的为自己出头,于是宣布搁置南海争议,中菲关系从此转向。

此后四年,南海局势总体平稳。

7月13日,美国突然亮明立场,在南海问题上选边站队,这还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媒体在报道中,也以“ For first time ever ”作为报道的标题)。

500

过去美国都是在背地里搞事,或者借“军演”“航行自由”之类的名义来南海兜个圈子,但明面上还是假装中立的,这次则是装都懒得装了,明着要来南海搞事 。

我认为这背后有三重目的。

1.在外交层面,阻碍“南海行为准则”(COC)谈判。

“南海行为准则”一旦顺利签署,南海的形势将趋于稳定,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关系也将更加稳固。

2018年,李克强总理曾提出争取三年达成“南海行为准则”(COC)的愿景。

这两年,谈判的进展也相对顺利,今年更是到了谈判的关键阶段。

美国在这个时候插手南海事务,并声称“世界不会允许北京把南海当成自己的海洋帝国”,显然是想通过制造争端来打断谈判进程,甚至让“南海行为准则”无疾而终。

这是美国从外交层面对中国发起的打压和遏制。

2.在经济层面,破坏中国和东盟的经贸关系。

根据中国海关7月14日发布的最新数据:

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4.2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2%,其中对美国进出口1.64万亿元,下降6.6%;对欧洲进出口1.99万亿元,下降1.8%,对东盟进出口2.09万亿元,增长5.6%。

500

东盟不仅已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甚至还在疫情的重创之下,实现了逆势增长,成为了托底进口贸易的一个支点。

这一方面说明中国这些年在东盟的布局是相当具有远见的,另一方面也会更加坚定美国打击中国和东盟国家关系的意愿。

东盟的全称是东南亚国家联盟(首字母缩写为ASEAN,也称“西亚安”),一共由10个国家组成,其中有5个(菲律宾、越南、文莱、印尼、马来西亚)涉及到南海主权争端问题。

美国这次在南海高调站队,某种程度上就是在给这些国家打鸡血,诱使他们在南海问题上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从而改变东盟整体的对华态度。

而一旦政治关系变得紧张,经贸往来,以及中国在东盟地区布局的一带一路项目,都将受到影响。

另一个关键就是RCEP的签署。

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由东盟十国发起,并邀请了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原计划涉及16个国家,去年莫迪已明确表态印度不会参与。

尽管如此,余下的15个成员国人口总量也高达22亿,GDP达到29万亿美元,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中国来说非常重要。

去年,中国已经就自由贸易、知识产权、争端解决机制等问题和其他14个国家达成共识。

原本计划是今年年初正式签署,但受疫情影响,延期到了今年年底。

美国在这个节骨眼上在南海挑事,很可能是想在把RCEP也一并搅黄。

美国一方面在拉拢欧洲和中国脱钩,一方面又在千方百计地破坏中国在亚太区域的贸易关系,试图在国际上实现对中国的封锁。

这一招确实是相当狠毒的。

3.在军事层面,为有可能发生的局部武装冲突做好铺垫。

2012年,斯蒂芬·沃尔特在《应对中国的“门罗主义”》一文的结尾,给出了这样一段论述:

(中美)两国都拥有核武器,双方政府深知战争将是灾难性的。若未来领导人保持审慎,两国的竞争就能得到管控,和平就能得到维持。若任何一方由缺乏经验、鲁莽自负的领导人掌权,两国发生战争的危险就会上升。但从近代史看,两国不太可能总是由智者当政。

这段论述有可能变成一个“神预言”。

缺乏(政治)经验”“鲁莽自负”,这两个词简直是为特朗普量身定制。

特朗普虽然反复无常,但他的行为逻辑是有规律可循的。

如果特朗普自我感觉良好,他对中国的态度会相对友好一些(当然,友好只是表象,背后都是交易),但如果特朗普竞选压力变大,那么他就会无所不用其极地指责和攻击中国(这一点后面再详细分析)。

如果特朗普的竞选压力大到一定程度,那么我们就要做好面对局部战争的心理准备。

因为战争是最容易唤醒爱国主义和民族情绪的一种手段,而特朗普的基本盘——那些中下阶层白人(红脖子)和传统的保守主义者,恰恰就是一群秉持“美国优先”和“白人至上”的群体。

一旦中美发生战争,这群人的投票意愿将变得空前强大,并且会在强烈的情绪刺激下,鼓动身边的人一起来为特朗普投票。

战争将会是特朗最后的保留手段。

当然,战争的危害极大。

我相信不到万不得已,特朗普也不至于走到这一步。

但如果他真的被逼急了,我们要考虑这种可能,并做好足够的准备。

假如真的走到了这一步,战场大概率会在南海。

一来是可以把东盟国家卷进来,这将极大地破坏中国和东盟的关系;二来是局面相对不容易失控。

试想,如果中美在台海发生战争,真把中国逼急了,祖国统一的进程很可能就要提前了。

对于美国来说,在台海作战的不确定性更强,局面会更加难以收拾,所以把目标选在南海的可能性显然会更高。

7月份以来,美国的海军和空军频繁在南海秀肌肉,期间还有一架B52战略轰炸机从美国本土起飞,历经连续28小时的不间断飞机,进入南海周边空域。

我认为美国也是有在认真考虑战争的可能性的。

02

接下来说说特朗普的行为逻辑和竞选压力。

我们以疫情为例,来分析其中的规律。

在3月16号之前,特朗普一直对中国的疫情处置赞誉有加。

1月25日,特朗普发推特称,中国一直在非常努力地遏制新型冠状病毒,美国高度赞扬中国的努力和公开透明。

500

2月7日,中美两国元首通电话。特朗普表示双方交谈得很好,并对中国应对疫情的举措给予了积极评价,特朗普还在推特中称,中国正在采取伟大的措施,在领导人的强力领导下终将成功。我们正与中国密切合作,提供帮助!

500

一直到3月13日,特朗普召开新闻发布会时,还公开表示,中国分享给美国的数据是有帮助的,中美一直在密切合作,他也很高兴看到中国的情况正在好转。

500

然而从3月16开始,特朗普就开始一口一个“中国病毒”了。

3月19号,特朗普还被媒体拍到,其打印好的演讲稿上,“冠状病毒”被手工修改成了“中国病毒”。

500

由此可见,特朗普就是故意的,而转折点就发生在3月16号。

3月16号发生了什么?

是美股在恐慌情绪下出现了连续的熔断。

而特朗普一直把股市上涨当成自己的政绩在宣传,一旦美股大跌,必然会影响到特朗普的连任。

3月16号开盘前,特朗普甚至还专门发了一条推特:“愿上帝保佑美国”。

500

然而就在当天,美股发生了年内的第三次熔断。

500

于是气急败坏的特朗普就开始叫嚣“中国病毒”了,其目的是把责任全部推到中国身上。

为了甩锅,特朗普会不择手段。

这一点,我在过去的文章中有过专门的分析(详见《特朗普疯狂甩锅:局势正变得越来越危险!》)。

其实之后中美关系出现了缓和,特朗普也一度改口不再称“中国病毒”或者“武汉病毒”,但随着民调支持率的滑坡,特朗普又开始在疫情的名称上做文章,还搞出了新的“发明”。

6月20日,特朗普在俄克拉何马州的竞选集会上,指责中国给美国“带来了瘟疫”,并且把新冠疫情称之为“功夫流感”(Kung flu)。

500

特朗普每次横跳,都和他的竞选压力存在非常明显的关联。

这就是为什么我会断定:

如果特朗普自我感觉良好,他对中国的态度会相对友好一些,但如果特朗普竞选压力变大,那么他就会无所不用其极地指责和攻击中国。

而从当前的民调结果来看,特朗普的竞选形势确实不容乐观。

尤其是在几个关键的摇摆州:佛罗里达、宾夕法尼亚州、密歇根州、威斯康星,特朗普全都落后于拜登。

了解美国大选的人应该知道,真正决定总统大选结果的,就是那几个摇摆州。

因为美国有一些州是一直都支持民主党的(也被称为蓝州),也有一些州是一直都支持共和党的(红州),这些州几乎是只认党派,不认候选人(除非发生极端情况,比如上一届实在干得太差,或者这届候选人实在不行)。

而那些有时候支持共和党,有时候支持民主党的州,则被称为摇摆州(宾夕法尼亚州、密歇根州和威斯康星原本是偏民主党的,但因为在上一次选举中翻红,于是变成了摇摆州)。

另外美国采用的是选举人票制度,每个州根据大小分配一定的选举人票,全美总共538票,谁能拿到270票就能当上总统。

2016年,特朗普是在拿下宾夕法尼亚州(20票)、密歇根州(16票)、威斯康星州(10票)、俄亥俄州(18票)、印第安纳州(11票)、爱荷华州(6票)、佛罗里达州(29票)的情况下,以306:232票击败了希拉里。

500

看上去特朗普比希拉里多了74张选举人票,但其实拜登只要在稳住2016年基本盘的情况下,从以上这些摇摆州里想办法拿下38票,就能凑齐270票从而赢得选举。

这是理论上可行的一条路径。

那么,38票好凑吗?

其实光是佛罗里达州就有29票了,再拿下任意一个摇摆州(除爱荷华外)就能凑到。

退一步讲,如果拜登输掉了佛罗里达州的选举,那么依然有可能通过拿下宾夕法尼亚+密歇根+任意州的组合来赢得选举。

类似的组合还有很多。

对于拜登来说,守住基本盘+再凑38票,真的是有可能做到的。

500

我还专门去看了2016年的大选数据,发现四年前特朗普在多个摇摆州,都是以微弱优势险胜的希拉里。

比如在宾夕法尼亚州,特朗普和希拉里的得票率分别为48.18%对47.46%,特朗普的领先优势仅仅为0.72个百分点的(这里又涉及美国大选的另一条原则,即“赢者通吃”,特朗普只要赢得了这个州选举,就能拿下这个州全部的选举人票,哪怕优势非常微小)。

在威斯康星州,特朗普和希拉里的得票率分别为47.22%对46.45%,特朗普领先0.77个百分点。

在密歇根州,特朗普和希拉里的得票率分别为47.50%对47.27%,特朗普仅仅领先0.23个百分点。

而在最大的摇摆州佛罗里达,特朗普和希拉里的得票率分别为49.02%对47.82%,特朗普领先1.20个百分点。

500

从以上数据就可以看出,特朗普在这些摇摆州的根基并不稳固。

而且宾夕法尼亚、威斯康星和密歇根,这三个州其实多数时候是支持民主党的,它们在摇摆州里面也属于更偏向于蓝色阵营的。

在2016年大选的冲刺阶段,希拉里因为“邮件门事件”而遭到冲击(还有11天就要投票了,结果10月28号FBI突然宣布重启对“邮件门”的调查)。

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民意的天平,影响了摇摆州的选举结果。

所以,站在今天来回顾4年前的那场大选,特朗普的获胜真的是有一定的运气因素的,它的根基并不那么稳固。

那么四年之后又会如何呢?

根据 CNBC 最近的民调(CNBC/Change Research pol),拜登在佛罗里达、密歇根、宾夕法尼亚和威斯康星州均领先特朗普。

500

(注:CNBC不像FOX或者CNN那样有明显的党派偏向,相对来说还算是比较中立的)

特朗普目前确实面临着不小的连任风险。

当然,有些人会说,四年前特朗普就是在民调落后的情况下赢得选举的,今年也很可能会是同样的结果。

这里就涉及到另一个问题了——竞选压力是个很主观的判断。

特朗普会不会为了连任而使出最后的保留手段,并不取决于你和我怎么看,而只取决于特朗普本人的判断。

如果他自己觉得形势很危险,那么就有可能铤而走险。

而且对于特朗普来说,今天和四年前的心态是完全不一样的。

四年前,特朗普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参选的,反正能选上最好,选不上就当花钱给自己的产业做一波营销,特朗普一家甚至连竞选成功的庆典都没有认真准备过。

有点类似于买彩票的心态。

但今天则完全不同,由于在第一个任期得罪了太多的建制派,再加上特朗普很可能存在税务问题(特朗普是近几十年来,唯一一个不愿意公开纳税信息的美国总统,并且一直试图以总统的“绝对豁免权”为由,阻止检察官获取他的税务信息,因为这个事,官司已经打到了美国最高法院,7月9日,美国最高法院做出裁定,不认同特朗普拥有“绝对豁免权”,但也没有要求特朗普立即公开税务信息,而是把皮球踢回了地方法院去重新审理。说白了,就是把这个事情拖到大选之后)。

如果连任失败,他的家族必然会遭到利益集团的反扑和清算。

今天的特朗普,有点像站在悬崖边,是真的输不起了。

而越是输不起,就越容易做出过激的判断。

这也给中美关系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500

03

之前我一度寄希望于中美的夏威夷会谈。

6月13日,我曾注意到一条新闻,关于蓬佩奥和杨洁篪将在夏威夷的会晤。

500

当时我认为中美会在这次会晤中达成一些交易,稳住中美关系。

6月18日,官媒发布通稿:

(中美)双方就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与地区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双方充分阐明了各自的立场,认为这是一次建设性的对话。双方同意采取行动,认真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共识。双方同意将继续保持接触和沟通。

500

按照外交“黑话”翻译过来就是:

深入交换了意见:吵得比较厉害

充分阐明了各自的立场:大家自说自话

建设性的对话:该吵的都吵了

双方同意将继续保持接触和沟通:达成以后再吵的共识

当然,外交“黑话”是民间的一种调侃,也有人认为双方能谈7个小时,还是有可能在会谈期间达成一些交易的(如果只是吵架在吵架的话,话不投机半句多,吵不了那么久)。

500

但我注意到了两个细节:

一是特朗普在17号当天签署了涉疆法案;二是G7集团外长在17号那天发布了涉港声明。

500

他们选择了在会谈的当天挑战中国的底线,背后的信号应该是相当明确的。

正如王毅外长所言:“中美关系正面临建交以来最严重的挑战”。

但中国显然不希望和美国剑拔弩张。

7月9号,王毅外长在对现阶段的中美关系做出判断之后,也明确表示:

“中国从来无意挑战或取代美国,无意与美国全面对抗”

“中美双方不应寻求改造对方,而应共同探索不同制度和文明和平共存之道。”

500

但现在的问题就是,美国一直都想改造中国。

回顾中美建交以来的这段历史,上世纪70时代,尼克松推动中美建交,本质上是在拉拢中国来遏制苏联。

随着苏联的解体,美国一时风光无两,再无对手。

在此之后,美国的对华战略,就变成了改造中国。

美国曾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在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上将向美国靠拢,这种期望来源于美国战胜苏联的经验。

亲美公知在国内确实也曾相当有影响力。

但自从2018年的中美贸易战开始,到去年的香港风波,再到今年的疫情处置,在对这些历史性事件的反思中,中国人对本国制度的认同度越来越高。

美国的期望落空了。

今年6月24日,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委员会公开宣布,美国的对华战略是失败,是“上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对外政策最大的败笔”。

这也意味着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将全面转向。

现在美国的那些鹰派政客们,越来越热衷于讨论所谓的“冷战2.0”。

所谓的2.0,是指他们把中国当成苏联+日本的结合体来看待。

现在美国还处于准备阶段。

他们在千方百计地鼓动其盟友和中国脱钩。

如果美国的阴谋得逞,那么“新冷战”的铁幕也将随之落下。

这就是我们正在面临的国际形势。

有点严峻,而且还夹杂着特朗普个人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

500

04

那么中国该怎么办?

守住底线,稳住外交,拖延时间。

在香港问题、南海问题等底线问题上,我们绝不能让步。

一旦让步了,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国家提出各种各样的非分的要求。

而中国这些年在南海填海造岛,拼命发展海军,为的就是有底气说不。

中国海军虽然在绝对实力上比不上美国,但战争从来都不是比拼纸面实力。

中国不可能傻到在太平洋中间和美国海军大打出手。

即便要打,那也只会在中国近海打防御战。

而在近海作战的主场优势下,中国根本不需要畏惧美国海军。

所以,就算特朗普铤而走险,在南海按下战争按钮,中国也是不会吃亏的,美国也无力把战争扩大。

双方在相互试探和小范围的摩擦后,将重新回归理性。

局面完全是可控的,我们不用担心美国的武力威胁(详细分析可见《中国的底牌:万一战争爆发,我们能否顶得住?》一文)。

前段时间,中印在边境发生军事摩擦,一度引发全民关注。

但中国在这件事上一直很低调,没有公布伤亡数据。

这是出于外交的需要,不想把事情闹大。

今天解放军所拥有的装备和后勤支援能力,远胜1962年,中国根本不怕和印度开战。

但中国不想打,也没必要和印度打,而印度则是没有实力和中国打。

所以当时我就判断,中印边境局势大概率会慢慢降温。

事实也确实如此。

中国需要稳住自己的外交关系,而不是四面树敌。

在对欧洲国家、大洋洲国家以及日韩等美国的传统盟友中,有些国家可能希望不大,但有些国家是中国可以试着去拉拢的。

我们可以通过产业链的合作和共同的经济利益,来稳住和他们经贸关系。

当然,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话题了,本文不再展开。

500

而“拖延时间”,其实中国早就已经在做了,而且运气也还不错。

如果不是因为9·11事件和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美国对中国的遏制只会来得更早。

从历史上看,美国对竞争对手的打压一贯都是非常坚决的。

其实日美贸易战从60年代就已经开打了,一直打到90年代日本彻底服软。

中国能够把贸易战的开战时间拖到2018年,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中美关系走到今天,我认为既不是中国的错,也不是美国的错,而是双方战略所决定的必然。

中国是一个会坚决维护本国主权的国家,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也塑造了中华儿女对奋斗改变命运的认同,所以不可能像日本那样跪在地上向美国服软。

而美国又是一个非常在意自己的势力范围国家,并要求自己势力范围内的所有国家都能够按照自己的规则来做。

早在1823年,美国就敢于对欧洲列强提出门罗主义。

要知道美国1783年才刚打赢独立战争,建国还不到40年,在国力还非常有限的情况下,美国就展现出了他们的大国抱负。

500

之后,在几代美国政治家和美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之下,他们真的让欧洲的那些老牌列强接受了门罗主义,这让美国成为了西半球的霸主。

从这一点来说,美国确实相当了不起。

而随着二战的胜利,美国的国力已遥遥领先于全世界的所有国家,他们也开始把整个地球都当成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一边是自强不息、不甘屈服的中国,一边是实力超群、掌控欲望极强的美国。

这样的中国遇到这样的美国,两强对峙的局面是一种必然,只不过是或早或晚的问题(也和谁来当美国总统无关,个人认为如果拜登上台,我们面临的形势可能会更糟糕,因为特朗普好歹是明着来的,而民主党一直喜欢玩阴的)。

对于我们来说,采取的各种手段,无非就是把其中的关键时间节点推后,给中国争取更多的时间,积蓄更多的实力,来应对美国的打压。

这也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挑战。

中国想要顺利实现大国崛起,中国人想要在整体上过上好日子,就必须克服这一关。

事实上,美国能有今天的地位和成就,今天的美国人能够不用那么努力就拿到远比中国人高的薪水,也是一代代美国人用智谋、汗水甚至是血泪换来的。

这个世界从来都不会有坐享其成这样的好事。

写这篇文章是为了让大家认清形势的严峻,而不是让你自怨自艾。

大到国家,小到个人,只会哭哭滴滴和沉溺在畏难情绪中是不会有前途的。

中国想要获得更高的国际地位,中国人想要在国际分工中拿到更多的蛋糕,也必须通过我们自己的奋斗来实现。

未来的中国会怎样,我们下一代会怎样,我们自己的晚年会怎样,都将取决于我们今天的选择。

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手上。

接下来就看我们的了!

-End-

作者:缓缓君,985高校工科男,时代华语图书签约作者。有一些故事,也有一些观点;有一点理性,也有一点温度,已出版《我就喜欢这样的你》。公众号:缓缓说(huanhuanshuo52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