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东盟抵制我国,印度找欧盟谈自由贸易能成功吗?
印度贸易部长戈亚尔上周六还算高调地宣布,印度决定和欧盟之间进行贸易磋商,也有意向和已经离开欧盟的英国讨论自由贸易的可能性。这个消息让一些印度人感到激动,让另一些印度人感到欣慰,仿佛印度下个月就能免税从欧盟买东西了似的。
该说不说的,印度人还是很会蹭热点,前脚抵制完它最大的贸易伙伴,后脚就宣布和欧盟聊自由贸易,它不过是想告诉那些因为这次抵制而忧心忡忡的人:遇到事情不要慌,我们还可以去找欧盟,从邻国那里失去的,都会从欧盟那里找回来。
找欧盟也是印度最后的选择了,它在去年11月宣布彻底退出一个即将到手的自由贸易协定:区域全面伙伴关系协定,也就所谓的RCEP。RCEP最初的16个国家里只有6个属于发达国家,其余10个都是发展中国家,在这样接地气的圈子里印度都待不住,欧盟那种圈子谈起来怕是更费劲了。
(“区域全面伙伴关系协定”谈判现场)
RCEP是东盟10国在2011年提出来的,2012年邀请了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一起入伙,这个东西一旦谈妥了,将覆盖35亿人口,GDP总额占全球的三分之一,属于是全世界范围最大的自贸区,到时候物欲横流的景象是非常诱人的。从2013年开始到今年4月份,RCEP共经历了29轮谈判,印度在第28轮谈判后宣布了退赛。
在所有的国际谈判中,自由贸易谈判属于最复杂的那一类,涉及的国家越多复杂度就越高,因为每个成员国都要跟其他国家挨个谈,谈完了还得回去让领导批示,有些国家是提交议会表决,通不过就打回去重新谈。国家外交本质上都以国家利益为基础,贸易谈判就是赤裸裸地为国家利益讨价还价,没有谁会放弃自己的利益成就别人,所以自由贸易谈判非常磨人。
印度在最后时刻做了逃兵,原因是它觉得加入RCEP后自己就变成了待宰的羔羊,其他15国都想去印度的市场搞破坏,它的制造业会被我国破坏,它的农业会被泰国和老挝破坏,它的服务业会被新加坡、新西兰破坏,总之好处它选择性忽略,坏处倒是念念不忘喋喋不休。
印度人谈判的时候有个特点,那就是过于在乎不足的地方,要是一个问题它无法接受,就可以否定全部的努力。这个跟我们的价值取舍有很大的不同,我们认为整体上好处大于坏处,那么这个事儿就可以认真考虑了。印度的这个优良习惯,会带到和欧盟的自贸谈判中去吗?
(印度总理莫迪参加印欧峰会)
这样的事情早就发生过了。早在2006年印度就正儿八经地跟欧盟提出搞自由贸易,当时的合作意向是“开放农业和工业市场,放宽对服务业和投资的限制”。大方向定下来以后,印度和欧盟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谈判,几乎每一轮谈判结束后都会草率地暗示协议马上要签字了,弄得国际政坛一惊一乍的好几年。
印度和欧盟的谈判共举行了16轮,从2007年一直谈到2013年,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之后的7年来这事再也没人提起过。当年谈崩是因为有些东西双方聊不到一块儿,比较典型的是印度不能忍受欧盟禁止它的仿制药出口,欧盟也受不了印度对汽车和酒水征收的关税,现在家家都是一副没有余粮的表情,这些东西还好谈吗?
从建国开始,印度政府就不承认食品和药品专利,觉得有了专利这两样东西就一定贵,那穷人只能饿死或者病死。于是印度的仿制药行业就有恃无恐地发展着,发展的太火都变成了印度的一张名片,年产量的一半用于出口,甚至卖到了欧洲和美国那些正版药的原产地。
仿制药虽然也有技术门槛,但是比起原版就容易太多了,因为省掉了前期对病情的长期研究和对药物的反复试验。人家高价聘请一帮很贵的人辛辛苦苦几十年搞一款明星药品,被印度拿去分分钟做个廉价版抢占市场,药厂拼上老命也要在贸易谈判中插句话,所以欧盟禁止印度仿制药进去是合理的,但是印度政府也扛不住自家药企的压力,那这个问题就无解了。
(一家印度街头的药店)
眼下新冠疫情在全世界依然很严峻,目前公认有效的药物是美国吉利德公司产的瑞德西韦,一瓶药高达人民币3600元;而这款药物已经被印度以每瓶370元的价格推向市场了。当然吉利德是一家集识趣与医德于一身的公司,它此前宣布允许印度仿制瑞德西韦,直到世卫组织宣布新冠疫情结束为止,可是结束后印度就会自觉收手吗?
很多欧盟成员国都酿酒,德国有黑啤、苏格兰有威士忌、法国有白兰地,但是这些美酒却进不了庞大的印度市场,原因是印度政府不欢迎酒这种好东西。印度的宗教比它的语言还要复杂,多数宗教都提倡素食禁酒,所谓的“信徒一滴酒、佛祖两行泪”。印度政府借着宗教的影响,对酒水的销售严加限制,本地人卖酒办不下证来,国外的酒想进来狂加税把它变成奢侈品。
欧盟成员国还盛产轿车,拿得出手的品牌很多,这些汽车行业垂涎印度市场已久,但是在贸易谈判中,印度政府又不让欧洲的汽车进去,它担心这些高端车把自己的国产车给灭掉,而且本土品牌汽车在政坛和经济界的影响力太大,也是不给谈判团队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
仿制药、酒水和汽车只是当年谈判障碍中的三个典型,全部的障碍还不止这些,那些障碍们你见或不见,一直横在那里,不悲不喜不舍不弃,有什么办法呢?
(印度总理莫迪戴口罩开会)
2014年莫迪上台做了总理,2019年拿了一次连任要干到2024年去,在台上的这6年他没有提过和欧盟的自贸谈判,因为他心里清楚那些不离不弃的障碍没办法,而且莫迪的外交重心并不在遥远的欧洲,他更想在印度洋周边实现他的春秋霸主,顺便尝试搞定周围的邻居们,他这么做还挺受美国和俄罗斯的支持,能在南亚混得有声有色够他鞠躬尽瘁一辈子了。
可是没想到半路杀出一个新冠肺炎,天上遮天蔽日地飞来了蝗虫,这两样东西带来的经济衰退让他彻夜难眠,不得不主动跟周围邻居闹矛盾来转移视线,结果不小心玩大了,只能硬着头皮顺着汹涌的民意搞抵制,抵制的结果是他再一次玩大了。
家门口的“区域全面伙伴关系协定”只能旁观,最有性价比的贸易伙伴也不好意思开口,莫迪终于走到了万不得已的地步,只能硬着头皮把冰封了7年的印欧自贸协定重新解冻。这个东西能不能谈成非常不一定,但是眼下要把消息先公布出来,既给自己找个台阶,也能安慰国内的生意人。
印度出口的东西是大米、棉花、纺织品、珠宝、药品、皮革和矿石等初级产品,它想进口的是电子产品、机械设备、化工产品和武器装备,也就是说欧盟和印度的经济其实是互补的,它俩之间搞自由贸易比较般配,这也是双方在13年前决定搞自由贸易的出发点。
(印度出口的谷物种类丰富)
然而做生意讲究双赢,欧盟27国不可能牺牲自己成全印度,有酒的想卖酒、有车的想卖车,搞金融想过去开银行、有药企的就不想被印度仿制,这些十年前谈不拢的东西现在依然不好谈,欧洲经济因为疫情现在比较艰难,让欧盟做出让步那就更不容易了,对于印度这次一厢情愿的自贸谈判诉求,恐怕印度和欧盟都没有多少信心。
谈判启动以后,双方就要一轮接一轮地互相伤害了,要么在伤害中不了了之,要么在伤害中彼此妥协,签一个阉割版的贸易协定,把药品、酒水和汽车等一切有分歧的东西排除在外,可问题是这样的协议交给欧洲议会以后,能被表决通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