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死保卫革命首脑部:世界唯一、仍然神秘的“元帅快乐筒”
自从人类军队轻武器脱离了单发枪的时代,曾经有形式多样的各种供弹具出现。对于现代人来说,弹匣这个概念已经成为轻武器供弹具的基础,而现今各国制式自动步枪最主要的供弹具,大都不约而同地选用了30发容量的弹匣。
▲中俄美3种新一代小口径自动步枪,采用了不同形制的弹匣,但容量都是30发
不过,更大的弹容量,一直以来都是任何轻武器设计方与使用方都无法拒绝的事情。除去早期探索阶段使用过的弹盘,现今军队中较为常见的大容量供弹具,主要是多排弹匣和弹鼓。
▲图为RPK-16轻机枪使用的96发弹鼓
尽管游戏玩家们基本都喜欢大容量供弹具,但显而易见的是这并没有影响各国步枪继续把弹匣作为“默认配置”。想要获得大容量供弹具的好处,就会获得大容量供弹具的全部——相比简单明了的弹匣,弹鼓装填工序多、本身体积大;大部分多排弹匣虽然体积尚不成问题,但是装填困难,而且工作过程中,子弹们要在供弹路径上相互拥挤,这也导致其可靠性无法与普通弹匣相提并论。
相比这俩较为经典的选择,更有意思的大容量供弹具,则是弹筒。
▲朝鲜人民军为88式(短)自动步枪所配备的弹筒,是唯一一种大规模装备军队使用的弹筒,而且还是使用5.45×39mm小口径步枪弹药的弹筒
在“元帅快乐筒”出现以前,弹筒供弹具往往以与特定冲锋枪搭配的方式“屡屡出没”,而且基本都是在冲锋枪设计伊始就配套设计出来的;作为冲锋枪供弹具,这些弹筒装填的自然也都是重量较轻、长度较短的手枪弹;这就意味着,即使是装满了几十乃至上百发子弹之后,它们的重量也很可能不及“元帅快乐筒”。
▲Calico系列冲锋枪/“手枪口径卡宾枪”
▲PP-19冲锋枪,图为Bizon-3型
▲PP-90M1
▲国产CS/LS06冲锋枪
我们的邻国朝鲜,一直是一个在轻武器上颇有见地的国家,从其改进TT-33的68式手枪,仿制CZ-75的“白头山”系列手枪上就能看出来。朝鲜也是苏联各国以外少见的,使用5.45×39mm弹药作为军队制式弹药的国家——这显然是综合考虑到兵源基础素质、全自动射击操控性与携弹量的结果。
▲这张拍摄于1986年4月的照片中,出现了向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日成展示的数支小口径自动步枪,当时应该仍处于发展状态,最终定型产物就是88式自动步枪
上面这张摘自朝鲜外文出版社2017年出版的《以先军威震四方的朝鲜》画册的照片里,桌上有一支向右折叠枪托的88-1式自动步枪原型,使用金属弹匣;而金日成手持的另两支自动步枪,一支为木制护木+木制枪托;另一支为聚合物护木+木制枪托,还能看到采用了聚合物弹匣。
随着朝鲜外部环境的恶化,在88式原型枪阶段试验使用的聚合物材料(属于石化工业产品)难以大量生产,这使得如今的88式自动步枪,无论哪一种改型,大都使用木制护木。和很多国家相似,88系列中使用折叠枪托的装备比例相对更高,最早亮相的是枪托向右折叠的88-1式。
▲镀铬的嘉奖用88-1自动步枪,枪托向右折叠表明朝鲜人思维挺正常的(俄式向左折叠的枪托很违背操作直觉)——顺便一提,背景里的总参谋长朴正天大将现在已经是次帅了
▲对比88-1,向上折叠枪托的88-2(注意这只是外界的区分命名)明显是为弹筒供弹作准备
等到2011年前后,在金正恩视察人民军的报道中,在其护卫部队中出现了使用弹筒供弹的88-2,也解释了88-2为什么有一个特殊的向上折叠枪托形制,此后该枪的画面不断随着金正恩的视察活动(“革命活动”)与接待外宾访问而出现。
▲2011年首次露面的88-2式自动步枪与弹筒供弹具组合
随着人民军推进“步兵特战化”改革,之前仅仅见于负责革命首脑部保卫的护卫司令部官兵使用的弹筒供弹具,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其特殊作战军受阅、演习等场合。
▲2017年“太阳节”阅兵中,受阅的朝鲜人民军特种部队使用88-2短自动步枪改型受阅,同样以弹筒供弹;注意一些弹筒表面有疑似固定钢丝,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它们的“使用痕迹”
▲2018年2月8日纪念建军节阅兵中,受阅护卫司令部官兵使用的88-2自动步枪
作为一种大容量供弹具,弹筒在相对枪管轴线的横纵垂直方向上,相比弹鼓占用的空间都非常小,但也导致常规的侧折叠枪托或向下折叠枪托无法使用,88-2的选择,一如同为枪托向上折叠的Bizon-3和PP90M1——当然,后者毕竟是个冲锋枪,得益于弹筒直径较小,在Bizon上使用传统的三角形折叠托也很常见。
▲Bizon另一种折叠枪托,也是避让弹筒的设计
我们之前曾经提到过,传统金属制弹鼓/弹盘上,经常会出现因外壳细微凹陷,就导致整个供弹具故障的问题;使用塑料壳体的弹筒固然避免了这类问题,但其内部容积大、零件多、结构复杂,在作战环境下难以避免的异物一旦进入,就可能导致供弹具失效,所以这类供弹具对环境因素极度敏感的毛病仍未根除。
而且,装弹筒的过程也相当麻烦,需要手动上发条,将供弹簧转紧。也就是说,一旦使用者疏忽大意,转的圈数不够或者过多,都可能导致武器无法射击。
▲从88-2正对镜头的画面中,可以看到弹筒正面像是发条手柄的结构,注意图中有一颗弹壳
▲在搭乘动力舟艇泛水突击的时候,“元帅快乐筒”也并不缺席,飞跳的弹壳表明,此时88-2与弹筒的配合是有效的
根据目前的公开报道,“元帅快乐筒”仍仅出现在诸如护卫司令部、特殊作战军等精锐单位中。虽然考虑到这俩单位人也不算少,“元帅快乐筒”的装备量在弹筒界已经算是非常大了,但始终并未替代最基础的弹匣,客观说明这种弹筒的确有较高的操作需求。
▲近岸环境下,弹筒要经受的考验不仅仅是水,还有水中的泥土砂砾
除了对人员强化训练、仔细操作之外,具体到特殊作战军的应用上,要想让“元帅快乐筒”发挥出不怕水、不怕砂的效果,需要在实施突击前,在干净环境下检查并装填好弹筒、转紧供弹簧、安装到步枪上;此后不再随意拆下弹筒,力求在第一波突击中,发扬强大的持续火力优势。
▲同一次演习中登岛后的人民军特种部队,收起了弹筒,改用正常的弹匣;人民军近年来开始配发一些较为新式的胸挂式装具,但与尺寸巨大的“元帅快乐筒”配套的并不多
▲基本上只能靠这种横背的方式携行
另外,“元帅快乐筒”的大容量也带来了重量巨大的问题,不仅携行不便,在实战条件下更换弹筒也不容易。这也部分解释了人民军特种兵训练中,打完了弹筒往往会选择使用弹匣的情况。而对于作战环境与特种部队区别明显的护卫司令部来说,则更强调多使用弹筒形成持续压制火力,以实现“保卫革命首脑部”的目的。
▲与弹筒配套的这种纵背装具,多见于护卫司令部官兵
“元帅快乐筒”是采用卡利科式的“内旋”、抑或是Bizon系列的“外旋”,尚不得而知;乃至具体容量,目前也无人民军展示持续全自动射击的视频资料佐证。外界推测,如果采用单螺旋的弹筒,其容量应该为75发——普通30发弹匣的2.5倍;而其较大的直径,则让更多人推测它是一种双螺旋弹筒,容量可能有100甚至150发。
▲PP-19的单螺旋弹筒
▲旋转的是外部壳体(零件3)
▲卡利科弹筒中的“双螺旋”结构,能够提供更大的弹容量,注意其旋转的是内芯
由于“元帅快乐筒”的用户是人民军中待遇较高的群体,很难出现“脱北”更不要说“带枪脱北”的情况;而金正恩时代又不再组织危险的对南武装渗透,这使得和平时期外界了解其真实构造的可能性非常低。随着东北亚大局的根本性变化,加上朝鲜通过洲际弹道导弹与核武器的结合具备对美核打击的能力,以及通过中近程弹道导弹和远火的组合形成对日韩的威慑之后,美军及其仆从军对朝动武的风险进一步降低,
总之通过战争缴获来了解“元帅快乐筒”也不太可能。
▲为纪念2017年11月29日火星-15洲际弹道导弹发射成功而建设的国家核武力完成纪念碑,左右大字分别为“为了党和祖国勇敢地发射”、“闪耀吧,诞生了伟大力量的不灭业绩哟”
所以,除非什么时候朝鲜中央电视台播出了插着“元帅快乐筒”的88-2持续开火的画面,否则对它的性能分析,我们仍然只能停留在“纸上得来终觉浅”的层面上。
▲88-2早期最经典的公开照片
外一篇——供弹具中英文对照小考
汉语里对各种供弹具有着明确的对应词,比如早些时候的弹仓、弹夹;自然还有弹鼓、弹链、弹箱/弹盒。
▲在我看来最为奇特的供弹具——HK73轻机枪的150发弹盒/箱
而在英语里,magazine这个词管一切供弹具——不仅仅是轻武器,甚至巨大到18英寸口径的海军主炮弹药库,也叫magazine。
▲甲板下贮存弹药之处,也是magazine
早年多见于栓动步枪上、以及部分现代轻武器上也有的固定弹仓,则叫integral/internal/fixed X magazine。
当X=tubular就是管式弹仓;
当X=box就是内置弹仓,如果没有弹仓底板,则加blind-box;
当X=rotary就是内置回转弹仓,比如克拉格-约根森步枪那样。
比较现代的自然是detachable/removable Y magazine,即可拆卸的供弹具,其中Y是描述形制的,比如detachable box magazine就是汉语里的弹匣。
当Y=horizontal时,指的是P90和G11的水平放置弹匣;
当Y=casket或coffin时,指的是多排弹匣;
当Y=rotary时,指的是回转弹匣;
▲回转弹匣
当Y=drum时,指的是弹鼓,其中又有从上往下安装、分置两侧的saddle-drum鞍鼓、偏置一侧的snail-drum蜗鼓,以及Beta C-Mag——汉语俗称奶鼓。
▲90发AR-15蜗鼓,另有比较出名的snail-drum则是MP-18和P-08上的
▲“奶鼓”的俗称就很好理解
当Y=pan或disc时,指的是弹盘,比如DP和路易斯轻机枪上的;
当Y=helical时,指的是弹筒。
以上X与Y的举例,并不完全。而弹匣作为占绝对主流的供弹具形制,自然是历史发展所决定的——相对简单、相对可靠、易于制造。
即便如此,作为轻武器发射的基础,看似简单的弹匣仍然是相当有技术难度的,比如芬兰著名轻武器设计师拉提(Lahti)在设计索米冲锋枪的时候,弹匣就没折腾明白,原设计25发弹匣,为确保可靠性只能装20发;相比之下,旧中国的“川渝造国产冲锋枪”能有完全国产的配套7.63×25mm毛瑟手枪弹弹匣,是极为了不起的。
▲“川渝造冲锋枪”的弹匣,旧中国时期国产冲锋枪搭配的供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