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身定做”的航母和舰载机,最后可能谁都没挨上

对于航空母舰这样的装备而言,航母平台本身与舰载机作为共同使用的有机组合,很多时候是存在着“配合”与否的情况的。好的配合自然能够让舰载机在航母上的运作方便顺畅,如鱼得水;而糟糕的配合则会影响舰载机在航母上的运作效率,怎么用怎么不合适;至于最糟糕的配合……那自然是“明月照沟渠”,压根用不上。

500

▲ 比如“中途岛”号为了搭载F-14进行了耗资巨大的升级,结果还是只能用“塑料虫”

理论上说,理想的航母与舰载机设计应该是“互相迁就”的那种,也就是航母在设计时就考虑到相应型号舰载机的使用需求,并有针对性地做出优化,而舰载机也在相关设计,特别是涉及舰载机尺寸的部分考虑到航母上搭载和使用的需要。不过在实际操作中这种事情往往很难办到。

500

▲ 反倒是啥也没改的“珊瑚海”号还留下过作为证据的照片

以美国海军这个全世界航空母舰的最大用户来说,冷战初期建造的“福莱斯特”号航母在1955年服役,使用到了苏联解体之后的1993年才退役,但晚一年服役的F-3H“恶魔”战斗机在1964年就全面退役了;真正伴随“福莱斯特”号航母服役到最后的F-14和F/A-18系列战机已经是其使用的第三代战机了。至于被“福莱斯特”级一开始视为核心力量的A-3核打击攻击机,不仅已经经历了更新换代,甚至连这个任务都已经因为潜射弹道导弹的出现而彻底取消了。

500

▲ 所以航母这东西,设计的时候就要考虑到未来几十年舰载机升级的余量才对

其他的国家因为本国造船工业和航空工业的能力有限(或者干脆是钱有限),反而比较有可能出现这种“一机配一舰”的情况。不过这时候的“特殊化”大概率不是什么好事。比如法国海军上一代的“克莱蒙梭”级航空母舰除了服役之初用过很短时间的“北风”战斗机,并在快退役的时候把“阵风”海军型的原型机做了测试之外,就一直用F-8E(FN)这么个上世纪50年代末水平的舰载战斗机担当法国航母的舰队防空力量混了30多年。虽然这法国舰载机飞行员说起来是很自信啊,什么操作直接(机械飞控)、设备简洁(航电简陋),但谁都知道20世纪末驾驶这个战机升空作战的胜率……

500

▲ 也就是给用F-14的美国盟友找个乐子了……

当然严格来说,“十字军”配“克莱蒙梭”就和印度海军当年“海鹰”配“维克兰特”一样,都算不上是什么特殊化,毕竟要不是使用国搞不到别的舰载机,这两款战机也不至于续了那么多年。真正的特殊化都是那些有着高度“量身定做”成分的设计。比如对于各种起降垂直起降战机的轻型航母而言,飞行甲板上为了面对战机矢量喷口的高温喷流采取的各类防热和散热措施就算是一种“特殊配置”。

500

▲ 要不然西班牙航母的木甲板非得被AV-8A的尾焰给点着了不可……

不同时代面对不同需求的战机喷流,所需要做出的改进措施也不尽相同。当年雅克-38在苏联航母上着舰时,甲板上需要铺设专门的耐热板,而当代为了起降“鹞”或者AV-8B或者F-35B,这些舰船在甲板上的相关位置也需涂覆不同于一般甲板上环氧树脂的铝+陶瓷的耐高温涂层。在这样的“针对性改装”过程中,也一度闹出过各种大大小小的事情。原来黑海造船厂的设计部主任巴比奇在《我们的航母》里就记载过“新罗西斯克”号重型载机巡洋舰建造过程中的一项改进:由于苏联海军计划在“新罗西斯克”号上搭载新一代的雅克-41垂直起降战斗机,而根据雅科夫列夫设计局提供的数据,雅克-41的发动机排气温度可达到1200摄氏度,远高于雅克-38的的750度,因此原本的耐热板不顶用了,而需要设计专门的着舰平台。

500

▲ 这个故事在最近的F-35B上差点重演,还好人家发现的早

而根据涅瓦设计局的想法,这种着舰平台整体的状态就跟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的排焰格栅一样,飞机喷口内的高温气流通过格栅之后,要通过格栅下方的燃气排导装置排到舷外,这样既可以防止甲板被过度烧蚀,也可以减少过热的空气被发动机再度吸入从而降低推力的情况。不过这样做,自然要在飞行甲板的对应位置下开出对应的燃气通道,而在此前的“基辅”和“明斯克”号,这部分飞行甲板下方有部分走廊以及相关舱室,为了腾出这部分空间,结果“新罗西斯克”号只能把笔直的走廊“顺势而为”打了几个折,再把燃气通道附近的舱室挪到别的地方去。

500

▲ 火箭发射的尾流引导,和雅克-41一开始想要的东西也差不多

结果这边船厂修改图纸、调整建造计划折腾了一大圈,以工期拖延差不多一年的代价总算是搞定了相关的设计问题,然而随着雅克-41的试飞进展,雅科夫列夫设计局发现虽然新型发动机的尾喷口排气温度是要高出不少,但吹到飞行甲板上的温度和引发的热空气吸入问题则远没有最初设想的那么严重。“新罗西斯克”号即使不升级复杂的舰载机着舰喷流排导系统,沿用“基辅”和“明斯克”号的设计就足以满足需求,省事又省钱。结果就是1979年苏联航空工业部、舰艇制造工业部、海军和空军联合做出决定,“新罗西斯克”号取消安装原设计的燃气排导装置,甲板上的设计恢复原样,甲板下已经打了折的走廊能补救就补救,而取消燃气通道虽然能多几个舱室,但由于原设计中比较重要的舱室之前已经挪走,这边多出来的舱室也只能用于各种不怎么重要的仓库和辅助用途。

500

▲ 反正最后从外面看……啥区别没有

当然最后的最后,雅克-41的研制项目的进度要比“新罗西斯克”号更加落后,1987年成功首飞的雅克-41项目因为缺乏资金,整体进度一直不甚理想。1991年其中的一架原型机在“巴库”号上进行着舰试验时发生重着陆,导致起落架支柱刺入机身油箱,引发严重火灾将飞机彻底烧毁。没过多久,苏联解体之后这个尚未进入批产的项目就被彻底叫停,最终也没能登上“新罗西斯克”号的甲板。至于“新罗西斯克”号自己也在1993年退役,随后就被出售给韩国拆成了废钢铁,这桩“量身定做”折腾出来的故事也就草草了结。

500

▲ 雅克-41的“定做故事”也就这样结束了

之后“库兹涅佐夫”在几款竞标机型中选择了虽然不是最合适,但进度最快的苏-33战机作为舰载机使用,而中国海军在发展本国航母时也因为航母和舰载机既有技术路线的“双重继承”,让歼-15恰当其实地登上了辽宁舰。正所谓“最合适的未必是最好用的”,随着中国海军在航母和舰载机两条技术路线上越走越宽,“最好用的就是最合适的”也将成为中国下一代航母和舰载机“量身定做”的新特征。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