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老年,都有一段等死的日子——关于吴心越博士“度死日”问题的思考
台湾东海大学社会学博士吴心越在对内地养老院的田野调查中,发现老年人的“度死日”心理问题:《吴心越:大家不约而同用“度死日”来形容他们在养老院里的生活》,吴博士的社会学心理学研究发现,(https://www.guancha.cn/wuxinyue/2020_07_06_556433.shtml),引起养老院经营者观网网友Corso的争论:《我是办养老院的,不认同“等死”概念(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341160&s=fwzwyzzwzbt)。Corso不认同“度死日”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每个老人性格不同,经历的历史环境不同;2.老人家到机构后心理适应不同;3.老人家的表述有区域性差异;4.老人应急反应跟成人不同(当然每个年龄段的应急反应都是不同的);5.老人家先居环境及服务不同。
作为中国医养结合机制框架下机构养老的研究者和经营者,我觉得观网网友Corso的观点是比较肤浅的,“度死日”是每一个颐养天年正常死亡的人,在其人生的最后一段时间,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是一个正常的自然现象,必须从哲学、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生命科学、伦理学及医学等方面加以研究。吴心越博士在《社会学评论》2019年01期《市场化的照顾工作:性别、阶层与亲密关系劳动》论文中,通过对西方社会学、人类学视野下照顾工作研究若干理论议题和分析脉络的梳理,尤其关注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而愈益蓬勃的有酬照顾劳动,提炼出“照顾的性别框架”“照顾工作的阶层化”以及“亲密关系劳动”三大研究主题,并结合中国社会当下现状指出了照顾工作研究的现实意义,提出了几个研究方向。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中,食药同源,医养同功,颐养天年,在中国日益逼近深度老龄化社会的当下,医养结合框架下,亲密关系劳动议题的研究十分急迫,理论空白亟待填补。
吴心越硕士毕业于南京大学,其博士所就读的东海大学不是一般的学校,吴女士这个社会学博士研究项目,非常有价值,吴博士在调查研究中提出了“度死日”问题,概括的非常好,有一定的学术功底。田野调查,是社会学专业术语,中国社会学是从西方引进的,其话语体系脱离我们的日程生活实践,很多人由于没有社会学基本知识,理解不了,妄加批评。
中国学术荒芜了100多年,内地大学,包括所谓的世界名校清华北大,做不出吴博士这样水平的田野调查与研究,潘光旦、费孝通之后,中国其实是没有社会学的。如果吴博士对其在田野调查中所发现的“度死日”问题,深入研究下去,预计将是费孝通《江村经济》级别的社会学课题(没有费孝通的研究,不可能有中国乡镇经济的异军突起和后来的中国经济奇迹),因此,我愿意资助吴博士将这项研究进一步深入下去。
中国老年人健康状况不容乐观,2018年人均预期寿命为77.0岁,但人均健康预期寿命仅为68.7岁,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病的老年人比例高达75%,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超过4000万,其中完全失能1200多万,老年人对健康服务的需求非常迫切。国际通常将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7%,作为人口老龄化分界线;65岁及以上人口迗到总人口数的20%,作为深度老龄化指标;我国人口学界将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尺度标注为总人口中60岁及其以上人口的比例迖到10%,按此标准,我国从1999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20年间,老年人口净增1.1亿。2019年末,中国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已经达到18.1%,超过2.5亿人,65岁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2.6%,约有1.76亿人,我国正在逼近深度老龄化,预计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峰值4.87亿。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曾将大健康产业称为继IT产业之后的全球“财富第五波”,特别对于中国来说,“健康中国”战略进一步提升了大健康产业的地位,2017年中国大健康产业总产值约6万亿元,国家卫健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张毓辉表示,到2020年大健康产业有望突破8万亿的产业规模目标。
我是做医养结合(医院办养老院)的,医、养、康、护是我们的主要工作内容,中国医养结合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对其学术研究基本还没有实质性展开,特别是没有基于老人心理、生理和老年人生价值、幸福观、养老观与个体生命全周期等深层次的学术研究。
医养结合在中国最近10年才提上日程,各地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包括医养结合机构运营的试点、标准化、规范化等),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国家卫健委会同多部门印发《关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2年要完成三个目标: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达到50%以上;80%以上的综合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为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护理床位占比达到30%。截至2019年底,全国设有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6个;设有老年医学科的医疗卫生机构3459个,其中,设有老年医学科的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2175个;设有临终关怀(安宁疗护)科的医疗卫生机构354个,91个市(区)开展国家安宁疗护试点。截至2019年底,全国报告两证齐全医养结合机构4795家,其中养老服务机构举办医疗卫生机构的3172家,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养老服务的1623家;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开展签约合作的有5.64万对。2019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5号文”)发布,确保到2022年在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的基础上,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5号文之后,我国养老业迎来第二次政策高峰期:2019年5月31日《关于做好医养结合机构审批登记工作的通知》,深化医疗和养老服务“放管服”改革,优化医养结合机构审批流程和环境,彻底放开养老产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医养结合发展;2019年6月发布《老年照护师规范》《老年友善服务规范》《适老营养配方食品通则》《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设施设置基本要求》和《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等级评定规范》5个适老相关标准;2019年9月发改委等21部委联合印发《促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2019-2022年)》,提出要加强对医养结合服务的规范化管理;2019年10月《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着眼近年来各方反映较多的一些堵点、难点,提出了5个方面15项政策措施;2019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老年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明确有条件的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要开设老年医学科;2019年12月《医养结合机构服务指南(试行)》,提高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规范医养结合机构服务内容,我国医养结合机构运营,进入规范化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