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冲突中的俄罗斯舆情及中印俄三方合作走势

500

中印边境冲突爆发后,俄罗斯各大媒体和专家学者均给予关注,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各自立场,针对俄罗斯在中印之间的立场、俄罗斯对印度军售,以及中印关系走势等问题发表了一系列观点。6月23日,俄印中三方外长举行视频会议,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明确表示不会涉及具体的双边问题。对此,俄罗斯的媒体和学者也表达了不同的意见。通过这些观点和意见可以看出,俄罗斯在此次中印边界冲突事件中基本采取了中立态度,但却映射出俄罗斯对中俄印三方合作的态度变化。我国对此应给予高度重视,为冲突后三方合作可能出现的变化做好充分的准备。

500

一、俄罗斯媒体和学者对中印冲突等问题的观点

1. 针对俄罗斯在中印冲突中的立场。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通过“第一频道”表态,“俄罗斯对这一事件深感关切,莫斯科方面希望并充满着信心,认为新德里和北京将展示足够的外交和政治智慧,可以在没有任何第三国介入的情况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避免局势升级。对于俄罗斯而言,中印同为重要的伙伴国家。假如俄罗斯的两个盟国或伙伴之间爆发冲突,俄罗斯愿意并时刻准备成为协助调停、解决矛盾的那个国家。”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也表达了同样的态度,“希望中印两国就边境冲突问题展开对话,尽快寻找能够缓解紧张形势的措施。同时俄罗斯对中印之间的问题十分关注,但是相信双方都有能力避免发生进一步的冲突。”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专家、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库普里扬诺夫在接受《观点报》采访时表达了不同的观点,他认为俄罗斯“不要在这场冲突中扮演调停者或者仲裁者的角色,应该仅仅表达担心的态度,可以发出警告,但不要教训任何一方。”俄罗斯《报纸》网认为“虽然俄罗斯明确表态相信中印两国可以独自解决争议问题,并时刻准备着扮演协助调停和解决矛盾的中间角色,但显然俄罗斯将被迫在其两个主要伙伴之间进行抉择。”

2. 针对俄罗斯对印度军售。根据俄罗斯媒体报导,印度在边境冲突后向俄罗斯提交了一份军火订单,计划用7.9亿美元购买33架俄罗斯战机。其中就包括了12架苏-30MKI战机,以及21架米格-29战机,俄罗斯方面承诺3个月内交付这些战机。对此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印冲突不应该影响俄罗斯对印军售,俄罗斯智库卡耐基莫斯科中心《俄罗斯在亚太地区》项目负责人加布耶夫表示,“虽然北京正在变得更加自信,并要求其合作伙伴选边站队,但对于俄罗斯而言,显然不能放弃印度的武器市场,因为俄罗斯是印度最大的武器供应国,而中国的购买量仅为印度的一半。”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专家、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库普里扬诺夫进一步提出,俄罗斯不能停止对印军售,原因除了印度的购买市场巨大之外,还在于“俄印关系高于俄中关系”,“俄中是战略伙伴,而俄印则是‘特权战略伙伴’。”此外,中国方面也没有要求俄罗斯停止向印度出售武器。

500

印度苏-30MKI战机

3. 针对中印关系走势。俄罗斯媒体普遍认为中印双方都在极力控制局势,但双方冲突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此外,多位专家学者表示当前的俄-印-中三方外长会晤机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库普里扬诺夫认为“中印当前的会晤没有取得效果”,“双方没有完全理解彼此释放出的信号,冲突的走势将取决于中印双方互相理解的程度,同时也取决于美国和日本等国家所采取的立场。”绍米扬认为“三方外长在如此关键的时间节点举行会谈,很难相信会议只讨论新冠疫情和其他常规问题,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只能说明三方外长会晤机制流于形式”。俄罗斯《报纸》网认为俄印中三方外长会晤机制“没有起到维系欧亚大陆稳定的作用”。俄罗斯前驻印度大使特鲁布尼科夫向俄新社表示,中印两国尖锐冲突的原因在于“在两国内部都存在着一种势力,试图转移公众视线,降低对疫情及其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的关注度。因此,对于目前的冲突问题,双方不难达成谅解。”

 

二、我方对冲突后中俄印三方合作走势的应对策略

1. 坚决维护中俄印三方合作机制,提升合作水平,继续借力这一平台在国际和地区两个层面实现自身利益。

中俄印三边合作自启动以来发展整体顺利,已经构建起以三边领导人峰会为引领,以外长会晤为主要平台,以商业、文化等领域对话为辅助的重要三边合作机制。在国际层面上,这一机制不仅有利于中俄印在全球事务中协调立场、联合发声,更成为新兴经济体联手改变当前由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争取新兴国家话语权的重要平台。在地区层面上,“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距今已经7年,随着覆盖地域不断扩大,优质项目层出不穷,收获了全球大多数国家的欢迎和支持,但在推进过程中也因为地缘政治博弈的影响而面临着竞争和阻挠。俄印两国作为地区影响力大国也出台了各自的区域战略,俄罗斯的“欧亚联盟”战略和印度的“香料之路计划”“季风计划”都与“一带一路”倡议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战略重合,视彼此为竞争对手,而三方合作机制则为三国区域发展战略对接提供了平台。

500

中国“一带一路”与印度“季风计划”覆盖区域示意图

2. 俄罗斯的中立表态有助于中印冲突问题的解决,其所展现的维系中俄印三方合作机制的姿态说明俄与西方国家关系并未得到实质性改善。

俄罗斯对此次中印冲突事件表示关注但不积极介入的态度可以从三方面理解:第一是对中印两国主权的尊重,第二是对美国介入的抵制,第三是希望能够继续维持三方合作机制,避免因倾向性表态引起争议。中俄印三方合作机制是俄罗斯最先倡议提出的,在此次由俄罗斯主导的三方外长会晤中也未将中印冲突问题设为议题。应当看到,将双边问题排除在三方合作机制之外是有利于中印冲突问题得到解决的,也符合我国的利益。分析历史上俄罗斯对中印冲突的态度变化可以清晰的看到,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是左右其对三方合作态度的关键。当俄罗斯感到国际体系中尚有容纳自己的空间之时,就会降低对中俄印三方关系的期待,对三方关系的推动就趋于消极。当俄罗斯感到自己被国际体系排斥,特别是与西方矛盾尖锐化时,对中俄印三角关系的推进便转为积极,加大外交投入力度。乌克兰危机后,俄失去了对西方和国际秩序相互理解的耐心,中俄印三角关系开始成为俄重新构建新国际秩序的潜在支点,也正是因为俄罗斯的投入力度加强,促进了中俄印三角关系的功能性增长。因此,此次俄罗斯维持三方合作机制的姿态可以说明俄罗斯依然十分重视这一平台,其与西方关系并未得到实质性改善。

3. 印度不会全面倒向美国,但必须坚决抵制美国以协调为名介入中印冲突问题。

中印边境冲突后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过推文表示“愿意充当中印之间调解员或仲裁员的角色”,对于美国试图介入必须予以坚决抵制。特朗普此举实际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在大选前需要表现出某种外交政策上的胜利,二是美国是希望通过这样的表态来寻求扩大与印度的接触,使其在对华遏制战略中发挥作用。自中美贸易战开始以来,印度一直保持审慎态度,保持与中美双方的等距距离,此次中印冲突后,其与美国关系走势受到普遍重视,特别是美国的积极表态,让很多人怀疑印度会全面倒向美国。实际上,印度政府一直致力于发展与美国的经济合作,力图以美国力量来平衡来自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压力。但是,印度对美国的“印太战略”抱有十分微妙的心态,因为印度自身的国家战略在安全、外交与经济等多个方面仍然与美国所推行的 “印太战略”存在矛盾和分歧。此外,在美国奉行所谓 “美国优先”理念的背景下,印度的战略利益并不足以得到美国的优先考虑并加以保证。因此,印度在对美国的战略期待进行积极回应的同时,也在竭力避免出现 “一边倒” 的外交倾向,并强调 “印太战略”应当具有包容性,以避免 “印太战略”被赋予过多的反华含义。尤其在当前中美两国在经贸以及安全等多个领域内的竞争愈演愈烈之时,印度同印太地区大多数国家一样并不愿进行选边站。而在未来,印度也很有可能会继续保持其战略自主性并回归传统的等距外交模式。

文章内容不代表大国策智库观点。

本文经授权转发自中国国防金融研究会旗下“大国策智库”微信公众号,供参考借鉴,不代表战略学人观点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