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思|“七七”夜骑访卢沟

【文/房宁】

7月里,我参加了TREK骑行俱乐部的一个挑战活动,要求月内骑行里程达到600公里。这样平均算下来每天应不少于20公里,但是平时还有许多工作,就抓空闲一点的日子多骑一些。昨天忽然想到明天是“七七”抗战爆发纪念日,何不骑行去趟卢沟桥。

今天凌晨不到两点就醒了。虽然只睡了不到两小时,但感觉睡得特香,醒来周身舒坦。在床上纠结了一阵子,是再睡到天亮,还是现在就走?想到这儿一骨碌爬起来,收拾一下就上路了。

凌晨两点多钟,路上静悄悄的,头顶一轮明月,在没有路灯的地方,灰白的路面也看得很清晰。83年前北京的那个晚上,是一个暗夜。率军进攻卢沟桥和宛平城的日军清水节郎大尉在日记里记下了当晚的情景,他写道:“这天晚上,完全无风,天空晴朗没有月亮,星空下面,仅仅可以看到远处若隐若现的宛平城墙和旁边移动着的士兵的身影,这是一个静悄悄的黑夜”。83年后的今天是阴历闰五月十七,刚过十五,月亮正好。

500

月色里、路灯下,独自一人骑行真是惬意。不过夜晚骑行温度还是个敏感的问题。昨天傍晚北京下了雷阵雨,一扫白天的奥热。凌晨时分高速骑行顿时感到浑身冷飕飕的,夏季骑行服的轻薄根本挡不住寒意。不得已我只好把速度降到18公里以下,感觉好了一些。

骑了一会儿发现了一个问题。昨晚是雷阵雨,降雨分布不均,有的路段满是积水,有的路段是干干的。骑到湿的地方就感觉冷,干的地方白天太阳晒热路面还散着热气暖暖的。于是,我遇到干的路段就快骑,遇到湿的路段就慢骑。

就这样快快慢慢变速骑了20多公里来到了卢沟桥东侧的宛平城。

因为疫情,现在北京到处实行封闭管理,宛平城因为是旅游要地自然更是要严防死守。我到宛平城附近的时候刚好是凌晨4点,街口值守的岗亭悄无声息,看到一块大红牌子上面赫然书写“共产党员岗”。哎,共产党员不也得睡觉吗?!于是,我大摇大摆骑进了宛平城。

500

骑进宛平城想起上次来这里还是七、八年前那次搞“百里长街行”。那天早上从通州大运河边燃灯塔出发,沿通惠河、长安街一路向西徒步,晚上天全黑了才走到宛平城。记得走进宛平城的时候累得不行。宛平城很小,东西门之间距离不过六、七百米,可我们实在走不动了坐在一个小摊旁喝了许多饮料,才起身走上卢沟桥。今天不然,蹬了几脚,车子便滑过了宛平城。

出了宛平城西门就是闻名遐迩的卢沟桥。因为时间还早,卢沟桥没有开放。我隔着栅栏眺望这座千年古桥。

兴建卢沟桥的年代非常好记,是1188年,即金世宗大定二十八年。到元代马可波罗来北京的时候,他见到卢沟桥赞不绝口,他还特别欣赏桥栏柱上石刻狮子。北京有句歇后语,说“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小时候来卢沟桥,我和几个小伙伴分别数起来,最后数多了,便搞混了数字。其实卢沟桥的狮子是数得清的,历史正式记载是大小627个,现在由于风化和改建等原因仍存有501个。

猛然间,一抬头,一轮明月还挂在西南的天际。远处是黑黝黝的大石桥,乾隆皇帝题写的燕京八景中的“卢沟晓月”碑依稀可辨。我忽然意识到,从小在北京长大的我,这还是第一次见到传说中的“卢沟晓月”。此时,东方已经泛起红霞,但西边还是明月在天。晨风里点缀在桥头几棵黑森森的大树似乎发出沙沙的声响,倏然使人感到了一种清冷和孤寂。

500

从卢沟桥头回首望望宛平城楼。今天的宛平城是后来按照当年模样复建的。我想到,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对面日军指挥官清水大尉从他的望远镜里看到的也是这样的吧?!

看完了宛平城和卢沟桥该回去了。我临时决定跨过永定河从右岸转回去。沿左岸往下游骑行约1公里就是卢沟新桥。如今从卢沟新桥往对岸走再也不用“冒着敌人的炮火”了。走到新桥中间,我停下车凭栏远眺卢沟桥。天色不明,卢沟桥晦暗不清,我想努力辨认卢沟桥的第6个桥墩。据说,当年宛平城驻军指挥官金振中营长的骨灰就撒在了那里。

提到“七七事变”亦称“卢沟桥事变”,就不能不讲到金振中。他是卢沟桥事变乃至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个传奇。跨过卢沟新桥,是宽阔华丽的园博园大道。号称新万园之园的园博园,是当今中国富裕强盛的一个缩影。但骑行在园博大道上,我满脑子想的还是金振中,想的还是80多年前的战火烽烟。

1937年“七七事变”之前,在“九一八事变”后占领中国东北的日军逐渐向关内、向华北侵蚀。到1937年初,日军已经侵占了中国旧都、华北第一重镇——北平的东、西、南三个方面,对北平形成包围。当时卢沟桥是北平通向华北其他地方和内地的唯一通道。日军一旦占领卢沟桥和宛平城在很大程度上就意味着华北的沦陷。

当时,驻守宛平城和卢沟桥的是著名将领宋哲远统领的第29军下属的37师110旅219团第三营。三营是一个加强营,据说兵力超过一个团,有1400人之众,为首的便是营长金振中。金振中是“卢沟桥事变”时,宛平城驻军的司令长官。

1937年7月7日下午,卢沟桥西侧的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举行军事演习,其间日军称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到了晚上,日军大队长清水节郎大尉向宛平城内中国军队发出最后通牒,遭到了金振中断然拒绝。日军随即向卢沟桥和宛平城发动进攻,“七七事变”爆发,中国全面抗战爆发。

当年中国军队与日军的武器装备差距极其悬殊,日军的主战武器是火炮和坦克,而中国军队基本是步枪等轻武器,机枪等自动武器都很少。特别是剽悍的29军居然还把大刀作为标配武器,人手一刀。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爱国歌曲《大刀进行曲》据说就是由此而来。

金振中是一个血性男儿,极具爱国情怀。他要求全营官兵每日数次呼喊“宁为战死鬼,不当亡国奴”,誓死卫国。然而金营长率领的军队在武器装备上完全不是卢沟桥对面日军的对手。真的打起来,金营长他们没有丝毫胜算。

求学的时候,我浏览抗日战争时期的文献,其中关于中国军队“以血肉之躯迎敌”的记述比比皆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痛彻的记忆。卢沟桥事变中,确有金振中亲率大刀队突袭日军的记载。据说,金振中发动进攻的时候,大刀队的勇士们激动万分,哭喊着杀向日军。虽然金振中和部下英勇无畏的浴血奋战无法赢得军事上的胜利,但在中国全面抗战第一役中,他们为中国、为中国人赢得了精神上的首胜。金振中和三营可获“最佳敢斗奖”。

500

更为传奇的是,金振中这位卢沟桥事变中曾经与日军肉搏的中国军队战地指挥官,居然幸存了下来,而且活到了1985年,享年83岁。这真是传奇中的传奇。金振中在与日军肉搏战中负重伤被救下战场。伤愈后,他又回到抗日战场,参加过大小数百场战斗。金振中在抗日战争中素有威名,29军110旅旅长抗战名将何基沣称赞他这位部下是真正的民族英雄。

新中国建立后,金振中回到家乡河南省固始县。不幸的是,在“文革”中,金振中这样一位曾为国浴血奋战的老英雄却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我到了这个岁数,又是研究政治学的,我完全明白一句“不公正待遇”里面涵盖了多少辛酸泪!这可真叫“英雄流血又流泪”。看来,自古至今,流血又流泪的英雄,才算是完整的英雄。

500

经过宛平城的时候,城里街道上有许多清洁工人在为今天白天将要举行的纪念活动紧张忙碌地清洗街道。抗日战争过去多年了,但抗日战争的故事依然具有许多现实意义,比如以此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凝聚人心等等。在一定程度上,这与我从事的工作和职业也有着密切关系。但是,今天我更多的是想着这些故事当时的意义,想着金振中这样人的命运。这也许也算是一种“不忘初心”吧?

尽管历史正在远去,但今天人们的确不应忘记过去,不应忘记那些在祖国危难之时敢于挺身而出的人们。我也应该感谢他们,感谢金振中营长。要不是他们,今天我恐怕就不会夜骑寻访卢沟桥,也就见不到卢沟晓月了。

500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