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勒万河谷冲突还原和推测
前因
4月以来:印方在加勒万河谷抵边越线修路架桥,单方面改变当地现状;我方多次向印方提出严正交涉。
可见,自4月起已经引起摩擦。
5月6日(凌晨):印度边防部队越线进入中国领土,蓄意挑起事端;我国边防部队不得不采取必要措施,加强现场应对和边境地区管控。
摩擦加剧,双方部队开始较量。估计摩擦的频次和烈度都在升级,以致后续需要针对该事态召开军长级会谈。
6月6日:双方第一轮军长级会谈,达成如下:印方承诺不越过加勒万河口,巡逻和修建设施;双方同意在加勒万河口两侧各自建立观察哨。
从会谈结果看,造成摩擦的原因可以确定是印方在搞蚕食的那套,越过加勒万河口,巡逻和修建设施。为确保降低摩擦,双方是保留了观察哨的。
但是,后来印军一线部队反悔军长级会谈达成的共识,无理要求我方拆除已设观察哨。
这表明印方军队的节制、协调出了问题,一线不听指挥。这是引发加勒万河谷事件的直接原因。
事发
6月15日晚(至6月16日凌晨):
印方一线部队违背军长级会谈达成的共识,再次越线,破坏我方的帐篷;我国边防官兵按处置边境事件的惯例前出交涉;印军突然暴力攻击中方前往交涉的官兵;我国边防官兵反击。3名印方士兵在冲突中死亡。
从后来双方于当晚情形的描述,主要是我国我外交部发言人对事件的介绍和印方对事件的报道,可以推断当时的情形。
印方一线指挥官巴布上校,还有几个军官,带领了一个连前往查看、交涉,大约在6点半时到达,发现帐篷都还在,但是没有看到人,以为中国军队的人都撤了,就打算把这些帐篷拆掉和物资一起做为战利品运回来,并在那里设立印方的标志。
这个时间点,将近天黑了,说是过去交涉,这种说法是很可疑的;并且,按印方的报道,在正常情况下,一般是派出少校军官进行检查、交涉,但当时指挥官巴布上校决定亲自上阵,按照印度军官的贵族做派,居然抢着承担这种苦差,这也是相当可疑的。基本可以确定,这是印方一线部队一次有预谋的行动。
印方一线部队借傍晚即将日落时机越线挑衅,人多欺负人少,打伤我方士兵。估计也被我方士兵回揍了,因此泄愤之下烧了帐篷,并且扣押了我方士兵。印方留在原地,估计是想设立印方的标志,仗着有一个连的人,人强马壮,又快天黑了,手里还有人质,也不惧怕我方部队。
但我方有士兵逃脱,并呼叫了救援,我方赶来支援士兵把人质夺回,并胖揍了印方士兵。从印方呼叫支援的情况看,应当是指挥官下令呼叫支援。按报道,巴布上校在这次冲突中被石头不幸击中,而印方支援在这次冲突后40分钟到达,那么很可能是在我方支援到达前或到达时,印方就呼叫支援了。
按印方报道,山道狭窄,大约2人可以并排通过,掉下去就是河谷。在黑暗中的这种突发性打斗中,要精确斩首对方指挥官,这不大可能;如果蓄谋斩首,那是要把对方整个队伍团灭的节奏,实际情况也没有那么发展。但巴布上校还是不幸被石头击中,掉下河里去了。一旦失去指挥官,面对我方士兵的打斗,以印方士兵这样的印度高收入人群,要维持高昂的战斗意识是不大可能的,陷入溃败。推测造成重大伤亡的是在狭窄山道上争先恐后的逃跑和踩踏,跌下山崖、落入冰冷的河水。毕竟,在狭窄的山道,武林高手们也没办法一起排开施展。抓到的俘虏应该也是以这一波为主
此后印方的大批支援到达,此时打斗应已从山崖转移到河谷,并且我方也有新的支援。据印度的报道,当时应该有我方的指挥官到场指挥、争取和平。后面的打斗持续了3个多小时,不是连续的。很明显,在大批人群肢体冲突的情况下,如果我方是计划、有预谋的,印方不可能只留下这么点伤亡和俘虏。从后来印度总理说没人入侵印度来看,我方士兵应没有进入印方实控线打伤、俘虏印方士兵。后面的打斗更多是激烈之后的余波。
到了天亮,我方情况清晰上报,一线指挥官控制住场面;印方出现了混乱,失去了指挥官,不清楚现场具体情况,人员走失,陆军接管了印藏边境警察的哨所,新指挥官与我方指挥官对话。
印度军方后来发布,印方3人当场死亡,17人伤重不治死亡,78人受伤,其中22人伤势严重。
事后
6月16日:
媒体报道中印两国在加勒万河谷爆发严重肢体冲突。
我国西部战区新闻发言人就中印边防人员位于加勒万河谷地区的冲突对外发表声明。
印度国防部长拉吉纳特•辛格向莫迪总理报告了中印实控线沿线的事态发展,并与印度军队的几位高级将领接连举行两次会议,密商对策。
6月17日:
两国外长通话,达成共识:双方同意公正处理加勒万河谷冲突引发的严重事态,共同遵守双方军长级会谈达成的共识,维护边境地区和平安宁。
我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称:中印双方正通过外交和军事渠道就解决有关问题进行密切沟通。有关事件发生在实控线中方一侧,责任不在中方。从中方来讲,我们当然不希望看到有更多的冲突。
印度总理莫迪在一个视频会议上表示“不让任何人试图阻止印度进行报复的决心,如果有人确实瞄准了印度主权的话”。
印度媒体发布印度增兵边境车队的照片。
印度爆发反华舆论,开始在网上抵制中国品牌。
6月18日:
我方释放10名之前被我国边防部队扣押的印度军官和士兵,这些人包括1名中校3名少校。
全印度贸易商联合会(CAIT)当天公布了一份包含500多种中国制成品的抵制名单,还将要求印度各界名人不代言中国制成品。
第77集团军某旅在海拔3700米高原开展车辆装备抢救抢修演练。
第77集团军某旅在高原腹地进行的一场机长资质认证考核,对目标实施模拟攻击。
6月19日:
印度总理莫迪召开各党派负责人会议,表明政府态度,协调各党派立场。莫迪声称解放军没有闯入边境,没有占领哨所。
印度查谟和克什米尔全国会议主席阿卜杜拉说:“应采取清醒的外交渠道,缓解地区紧张局势。战争不是解决办法。战争只会加剧东南亚人民的困境。”
印度媒体称政府正在加速为空军采购苏-30和米格-29歼击机。
印度媒体称,陆军士兵在实际控制线(LAC)上得到了更强有力的交战规则。消息人士补充说:“将来,如果他们携带棍棒,我们的士兵也将携带。如果他们使用岩石,我们也将携带。双方都应同样遵守规则。”
我国外交部详细介绍中印加勒万河谷冲突事件来龙去脉。
第77集团军某旅在海拔4500米的青藏高原组织炮兵分队进行实兵实弹考核。
第77集团军某旅把部队拉至海拔平均4500多米的野外驻训场,开展高原抗缺氧组合训练。
6月20日:
印度媒体报道,列城上空出现了大批印度空军的“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和升级版米格-29战斗机。印度空军司令巴达乌利亚最近几天已经连续前往列城和斯利那加的空军基地视察。
印度媒体报道,印度海军已经要求在安达曼群岛的舰艇提高戒备,尤其是“防备中国潜艇渗透”。
第77集团军某陆航旅场站开启“白加黑”模式20公里战斗体能高原拉练。
6月21日
印度媒体报道,前获准晋升的第16比哈尔营部队官员现已接任指挥官,局势已显着平静,加勒万的脱离接触进程有望取得进展。
安得拉邦首席部长YS贾根•莫汉•雷迪向莫迪表示“我相信你会用你的智慧,国际外交关系来找到解决这一困境的办法”。
第76集团军某合成旅结合演训任务,千人百车按梯队、分批次,采取铁路输送与摩托化机动相结合的方式,赴贺兰山下开展野外驻训。
6月22日至23日:
我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路透社记者问中方伤亡人数到底是多少?赵立坚表示没有需要发布的消息。
双方举行第二轮军长级会谈,同意推动事态降温,共同致力促进边境的和平安宁。
印度媒体报道,自从莫迪在全党会议发布加勒万河谷冲突的声明以来,国会已对他发起猛烈攻击。但是,其他政党要么支持莫迪总理,要么批评国会挑起争议或保持中立。
我国西北战区某旅在戈壁开展战场救护演练。
我国西北战区某旅开展装甲步兵高原协同作战进攻战斗演练。
院校专家来到西部高原为战强“心”。
6月 23日
印度媒体报道,印度授予武装部队的紧急财政权力,从美国订购更多的Excalibur M-777榴弹炮精确制导弹药。
国会主席甘地表示,危机归因于人民党领导的政府的“管理不善”和政府奉行的“错误政策”,国会党是第一个向武装部队和政府提供全力支持的党。
雪山“侦”途!西部战区陆军某旅在海拔4800米的雪域高原展开适应性训练。
6月23日
印度媒体报道,陆军参谋长访问拉达克,与陆军高级官员举行了一系列会议,并访问了拉达克东部的各个前线地区。
6月24日
我国西北战区某旅在海拔4000多米开展迫击炮实弹射击考核。
国防部举行例行记者会:中印边境冲突责任完全在印方,希维护边境地区和平稳定。
6月25日
印度媒体报道,中国增加了拉达克东部地区的军事力量,印度方面密切监视,也增加了增援部队。
第77集团军某旅防空作战单元官兵开展战斗演练。
6月26日
第77集团军某旅在高原腹地进行了一场多种火器实弹射击考核。
6月28日
第77集团军某旅举行仪式欢迎7名结束西部战区陆军“西陆猎鹰”狙击手集训考核的官兵载誉归来。
6月29日
印度媒体报道,陆军在短期内的反应是订购了5,000套轻型防弹衣专用填充聚氨酯衬垫,以保护其部队免受石头和尖锐物体的伤害。一位高级官员透露,莫迪政府正在计划进行高调的经济报复。印度陆军和印度空军的主要部署突显了印度的立场——寻求脱离边界,但为万一可能的情况做好了准备。
我国战区陆军参谋部某营严格按照新大纲要求,组织官兵进行刺杀训练。
6月30日
印度媒体报道,双方军长会谈中,双方不同意在加尔万和班公湖进行2-3公里的撤退。
7月1日
印度媒体报道,比哈尔16营新任指挥官已经“上任”。在部队和领导层的眼中,该部队不可能要求一个更强大的继任者,成为备受喜爱和备受推崇的巴布上校。
中国《环球时报》报道,在双方进行了长达12小时的军长级会谈之后,双方已同意分批从拉达克撤离前线边防部队。
7月2日
第76集团军某陆航旅转战千里,在昆仑山腹地组织高强度、多弹种、跨昼夜直升机持续火力打击训练。
7月3日
印度总理莫迪到访拉达克,与印度陆军,ITBP和空军的人员进行互动,将与在加勒万河谷冲突中受伤的士兵会面。之前原定由国防部长辛格访问拉达克。
从印度方面的表现看,从地方到中央,从平民到总理,从政党到军队,各方人马都出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国大党还叫嚣着要开战,但明显军队、多数地方政府、莫迪都不搭理他们。
而我国方面,除了外交部和国防部,还看不到中央级别的表态。
莫迪也表达出强烈的抗争姿态,军方也表示随时做好防止被侵略的战争准备。但是,实际上,付诸军事手段,不在莫迪的选项上,从莫迪的各种讲话看,都是些高姿态,重点在于安抚军方(虽然军方极可能也是在装作我很想打的样子,赶紧打钱买装备),及有意的引导民众的愤怒转向中国,而不是莫迪和军方,温火煮着,不能冷,也不能过热,让民众有宣泄的目标,转移因疫情和经济带来的困难,还提高自己声望,在接下来的选举中搞一波票。从现在印度现在行为来看,精英阶层还是清醒的,没有喝下美国的迷魂汤,还清楚自己的力量水平,但也搞了一些政治正确的迷惑行为,发起针对中国的经济报复,但其中受损最严重的很可能是印度的底层人民和小企业主。
预期,中国与印度的经济往来将会趋冷,主要是中国在印度的投资会受阻,持续时间较长,但货物贸易很可能逐渐恢复。外交方面,继续打口水战,印度不会因此就跟随美国,三哥超级大国的面子还是要的。军事方面,边境逐渐恢复原样,短时间内会减少摩擦,双方军事力量逐渐后撤,印度支撑不了长时间的大规模军事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