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骂儿皇帝石敬瑭,那你知道”孙皇帝”多“作”吗?

500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千秋远

一、“儿皇帝”石敬瑭的儿子

说石重贵,很多人可能没印象,但说他爹,几乎每个人都认识——石敬瑭。对,就是那个“儿皇帝”石敬瑭。

500

石敬瑭的事迹,实在太“光辉”了,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为了当皇帝,割让了幽云十六州。他这一割让不要紧,从此中原门户大开,北方游牧民族随时可以南下牧马。无论是他,还是后来的宋朝,中原王朝几乎都没过过安生日子,天天提心吊胆,生怕北方警报拉响。

500

回归今天的重点——石重贵。

公元942年,石敬瑭一蹬腿下了黄泉,养子石重贵继位。至于为啥是石重贵这个养子继位?那是因为石敬瑭的命不好——生了6个儿子,5个都早夭,最后只有一个幼子石重睿还活着,本来托孤给了冯道,谁知道这个“长乐老”转手就把皇位给了石重贵。石敬瑭要知道这结果,估计能气活过来!

二、给“爷爷”打报告

不管怎么说,石重贵当了后晋的第二个皇帝。按辈分,既然他爹是“儿皇帝”,那他就是个“孙皇帝”了。既然“孙子”登基,肯定得给“爷爷”报告一下吧。

在古代(其实今天也是),写报告那可是个技术活,写得好,甚至可以治病(比如曹操的头风),而写得不好——那会掉脑袋!

500

而这个报告,就惹事了!

说到这里,必须说一下石重贵的为人,因为“性格决定命运”。他的性格简单概括就是——“直肠子”、“大老粗”!虽然他是皇室出身,光环很荣耀,可是他这人好武不好文,“弯弓射箭骑马”是一把好手,在石敬瑭称帝过程中,还立过一些战功;但论及“读书写字撰文”,那就完全是个糟烂把式了。换句话说,石重贵的性格,冲锋陷阵没啥问题,但治国安邦就要挂个问号了。

给“爷爷”写信本来也没啥难的,可偏偏写信的时候,石重贵恰巧身边还有一位死硬的“反契丹”派大臣景延广。石重贵就问这个景延广,这信怎么写啊?

这个景延广那是一点都不客气:虽然我们晋国曾经很弱小,要靠契丹才能立国,可是经过这十多年的发展,我们“蹲着都比契丹高了”,为什么还要向契丹称臣呢?

于是,俩人简单交流几句“垃圾话”后,石重贵便说出了那句经典台词:“叫耶律德光爷爷可以,称臣纳贡绝对不行!”

三、“爷爷”被“孙子”揍了

耶律德光拿到后晋的国书一看:诶呦,相比于“儿皇帝”的老爸,这个石重贵很有骨气嘛——称孙不称臣!还想给“爷爷”断供?

但两国交恶毕竟是大事,保险起见,耶律德光还派了个叫乔荣的专使,去确定一下到底咋回事。

面对特使乔荣的责问,景延广毫不示弱,让他回去转告耶律德光:“我们的先帝是你们北朝所立,称臣纳贡可以,但现在的新皇帝却是我们中原自己所立,作为邻居称孙就很照顾你们了,没有称臣的道理。中原王朝现磨了十万口横磨剑,你们要不过来试试?”

乔荣出使却带回这“豪横”信息,耶律德光气炸了,他这一辈子,趁着中原大乱,从来都是占别人便宜,而现在刚上台的“孙子”就不想卖他这个“爷爷”面子,这真是“叔可忍,爷不能忍!”

500

眼瞅着后晋已经完全撕破了脸,耶律德光也不再客气,公元944年初,契丹发兵15万南下,耶律德光亲自来试景延广的十万横磨剑。

石重贵一看耶律德光来真的,也赶紧出征迎敌,他派遣的前线主将大概有这么几个:符彦卿、高行周、刘知远(后汉开国皇帝),“鹰派硬汉”景延广则率领预备队,随时准备支援各方。

你还别说,符彦卿、高行周、刘知远这几个兄弟,那是真能打,在跟契丹的对垒中,一点都不落下风。倒是曾经无比“豪横”的景延广,面对契丹的叫阵,完全没了昔日威风,从头到尾都在玩龟缩防守,甚至连友军的求援,都置之不理。说好的十万横磨剑呢?

500

好吧,“爷爷”耶律德光的第1次远征不利,被“孙子”打脸了。可这口气,契丹人怎么能忍下?公元945年初,“爷爷”耶律德光再次整兵南下。

怎么说呢,耶律德光的运气可能确实不好,这一次,他又碰上了硬茬子——安审琦。双方一顿硬碰硬,契丹还真没占到便宜,被安审琦一顿胖揍。再加上药元福、皇甫遇、符彦卿、李守贞的四面出击,契丹又给撵回去了。

“爷爷”两次被“孙子”给揍了,事实证明,只要不畏牺牲、英勇杀敌,中原王朝的混合兵种是完全可以战胜契丹骑兵的。

但必须说,在这两场战斗中,嘴把式景延广,几乎都是隐身状态。

四、后晋飘了

眼看契丹两次入侵都被自己给揍了回去,后晋觉得自己好像确实国力强了,不用再看契丹的脸色行事,甚至想发兵“北伐”。

北伐是个好事,也是个大工程,那得仔细、认真部署,好好打。可是两次胜利,石重贵飘了——他任用的主帅居然是杜重威。

要说杜重威的能力也有一点,曾经打败过叛将安重荣,可是在与契丹的两次对垒中,他的角色跟隐身也差不多,要么不上战阵,要么望风而逃。放着真正能打的符彦卿、高行周、刘知远、皇甫遇等人不用,却用杜重威?那是因为杜重威是“自己人”——按辈分他是石重贵的姑父。

石重贵用这么个角色北伐,简直就是在完美诠释“任人唯亲”!

500

北伐开始,在真正的战场上,杜重威果然尽显草包本色,他根本不敢和契丹进行大军团决战,只敢派出几千人的小股部队出击,问题是这种数十万人的大场面,这点人马连塞牙缝都不够,将军梁汉璋、王清相继战死,杜重威则好像是来看戏的——不救。

换句话说,杜重威都不像是来打仗,他好像是来公费旅游!而等到契丹从从容容调兵遣将,部署完毕之后,不久,杜重威的大军,就被包围了。这下,杜重威更傻了,或许真正战场怎么玩,他压根儿就不知道。走投无路,杜重威干脆——投降了。

而后方可怜的石重贵,还被蒙在鼓里,等醒悟过来的时候,都城汴梁已经被契丹重重围困。大势已去的石重贵,也只能出城投降。

后晋二世而亡,耶律德光总算出了恶气。而曾经无比豪横的景延广,却怂了,面对耶律德光,威风再也抖不起来了。不久,景延广就不堪折磨,自杀了。

最后说说“孙皇帝”石重贵的结局,耶律德光觉得他被俘之后认错态度还“不错”,封了他一个负义侯,还把他送到了契丹。虽然石重贵当皇帝只有4年,可是他此后却在北方又活了28年。

五、结语

我们回头看石重贵的这次反抗,如果他能悠着点,再发展十来年,或许后晋的国力真能全面超越契丹,毕竟中原地区有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嘛!届时再开战,没准还真能彻底干翻契丹,甚至收回幽云十六州。

可是,石重贵和景延广,不但误判了契丹,也高估了自己。毕竟国与国的较量,那玩的是综合实力,一着不慎,就会满盘皆输。而石重贵显然还没做好这个准备,最终从九五至尊,沦落为阶下囚,屈辱的度过28年的余生。

参考文献:《旧五代史》、《新五代史》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