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人满化过程中的一个特殊家族代表——《延禧攻略》中的高贵妃
《延禧攻略》这部剧现在比较火,笔者也抽空看了几集。
当第一眼看到高贵妃的时候,俺还以为歌手毛阿敏跨界了,不过一查是曾经出演过最近也是一部比较火的电影《我不是药神》的谭卓。
不过,作为本戏的主要女配角之一,高贵妃这个角色值得研究,如果和另一部宫斗剧《甄嬛传》对比,她和华妃属于镜像角色,是后宫反面人物角色主要承担者。
不少观众吐槽,高贵妃性情过于外露,行为举止很多不太符合逻辑,从人物的立体性上来讲,和蒋欣一比失之扁平化。而且有考据派已经指出,高贵妃的原型其实就是慧贤皇贵妃,是大学士高斌的女儿。
雍正帝将高氏册为侧福晋之后,高斌还专门上奏折谢恩,奏折写道:“伏念奴才女儿至微至贱,蒙皇上天恩,令侍候宝亲王,今乃于使女之中超拔为侧福晋。”
乾隆元年,乾隆帝登基之后不久,高氏就被册为贵妃。与此同时,高氏家族也被抬入满洲镶黄旗——这个是上三旗之首啊。
历史挖剧派早已论证,即便如此,高贵妃也不太可能在皇后面前如此放肆,汉人包衣出身,之前也不过是当了十多年的侧福晋。但笔者分析,尽管如此,高贵妃的家族特殊性还是被低估了。
高贵妃
高氏改为高佳氏,由汉入满,高家可以说是是汉人满化的旗帜型人物。汉人被抬旗,或者由包衣一跃为满清勋贵,并不是特别罕见的现象。但高氏家族仍然在满族统治圈中的汉人群中显得非常特殊。为何?
因为高家祖籍在盛京地带,是满清发迹、创业攻城略地的原始股持有者。
那么,早期归附满人的盛京汉人的特殊性何在?一大原因就是盛京是满清的陪都,是龙兴之地和族群集体意识的大本营。哪怕是汉人,虽然血缘上是异类,但久居盛京,和汉地十八省的降将们还是有本质差别的。汉地的明朝高官,哪怕官职再高,投降后成为屠戮攻城的急先锋,死后也是很有可能被列在《贰臣传》中被官修史书进行挞伐。
我们来看一下历史的经过。
万历四十六年,即公元1618年这一年,清太祖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誓师伐明朝,这一年是满清纪年中的“天命三年”(天命,就是天命在我的意思)。三年之后也就是天命六年,攻占了沈阳、辽阳和河东七十多个堡子。
天命七年渡过辽河之后,又攻占了广宁。广宁是什么地方,那可是明朝在东北的最高的军事机关。这一年,努尔哈赤基本上控制了整个辽东。
从誓师大会到占辽东,仅仅只用了四年的时间,整个过程总体还是很顺畅的,其中一个很主要的原因就是大批汉人主动归降。
攻城略地的时候,招降纳叛也是努尔哈赤的主要对敌政策,来降之人,保证他们的父子、兄弟和夫妇团聚。所以投降的明朝官兵经常“率众来降”,带着亲戚手下一干人等。按照正史的记载,辽东投降的明朝高级官员就有70多个,实际情况远超过这个数字。
带着老婆孩子来投降的,那就是准备要死心塌地要跟着努尔哈赤的,对妻子还在明朝阵营的,努尔哈赤还会想办法把家人接过来团聚。
所以这一招很厉害,归顺努尔哈赤的的这一批“辽东人”,成了满清最初的一批人力资源。清太祖待他们“视如己出”。
清太宗皇太极继位之后,萧规曹随,延续努尔哈赤的做法。天聪三年满清发动了己巳之役,第一次把战火烧到辽东以外的汉人居住地,攻占了永州、滦平、遵化等地。霎时间,有超过40多名明朝高官率家眷投降。
原任明朝建昌营参将马光远之所以后来成为统率新汉人的代表人物,原因就是皇太极不惜冒险派人潜入了北京城,将马的家人包括父母接回到了辽地。
天聪五年的大凌河战役之后,率众归附的明朝降将有了爆棚式的增长,皇太极把这群“把总以上有一百七十五,士兵有一万一千五百六十八”人分批剃发易服带到盛京,成了最新的一批关外的编户齐民。
这个时候,皇太极采取了最新的拉拢政策,效果拔群——清太宗赐妻。
其实早在努尔哈赤时期,清太祖就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了抚顺游击所的司令李永芳。这种满汉联姻的方式,让高层的满清统治集团出现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亲情纽带,盘根错节的血缘关系也巩固了政治核心人脉,虽然那个时候,汉人的地位仍低于满人和蒙古人。
这些早期归附满清的汉人高官,其实属于创业阶段的早期骨干,是有“股份”的,分红就是皇室血缘纽带。
以李永芳、佟养性为代表的第一批降清的明朝官员,也是汉人满化的典型代表。在入旗之后,加快了自身家族的“满化”的进程。
于是问题就来了。李、佟本来是有老婆的,有家眷。但是皇太极又重新给他们配妻,而且配的都是贝勒府的满清皇室女子,生出来的孩子就是满汉混血。
李永芳的后裔在在正蓝旗汉军旗就占了六个牛录。李永芳前四个孩子乃汉人妻子所生,老五巴颜后来又娶了努尔哈赤长子褚英的孙女为妻,他是继承李永芳世袭职位的主要人选,在众多兄弟姐妹中,他因为有满人血统而显得最为特殊,虽然年纪最小,在李氏家族中,他即嫡长子一般的存在,谁让他的娘是满人呢?
把李氏家族做一个切片化管理,就有学者发现这一批有原始股的汉人一旦取得旗人身份,就都获得超过归附前之官衔,成为八旗汉军的领导人物,并将世职爵位传给 “满洲化”的子孙。换言之,对于让 “盛京出生”之子袭职的归附汉人而言,其意为断绝汉人系统而另建新的旗人谱系的意图很明显。盛京之地的特殊地缘关系能压倒纯汉人的后代。
再回头来说说高贵妃。他爹高斌是大清一朝难得的技术性官僚,和明朝的潘季驯是同行,一开始是织造,后来主要是治水,疏通河道。
笔者查阅清史稿第310卷的高斌列传,有如下记载,有其他汉人官员难以享受的待遇:
賜詩(好几次);
死后賜諡文定。御製懷舊詩,列五督臣中。命祀賢良祠。
所以说,理解了这一层,我们才能看清楚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
时代居于盛京,即关外沈阳、辽阳的高氏家族,径由包衣汉姓越过八旗汉军,一跃而成八旗满洲,所谓一步登天者。大学士衔管河道总督事的高斌,本为内务府包衣汉姓人,因女为乾隆帝的慧贤皇贵妃之故,而被抬入八旗满洲镶黄旗,改汉姓高氏为满洲姓高佳氏。
(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