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村并居的好处和缺点

最近,山东的“合村并居”(也叫合村并点)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目前来看,赞成与反对的声音都有,在反对的群体中,不乏一些知名教授、专家,例如,武汉大学社会学院院长贺雪峰认为,山东合村并居是“大跃进”,存在系统性风险。

在这里,作为一名出身于农村的80后,北部君也想站在普通农民的角度,就“合村并居”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先谈好处。

第一 “合村并居”有利于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

过去的四十年,我们国家以优先发展城市、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为主要的发展路径,这导致农村的吸引力逐年下降,同时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严重滞后于城市。

在很多农村,居住条件落后,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跟不上,交通设施不到位,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缺失,是普遍的现象。即便这几年一些地方道路硬化、人居环境治理工作有了明显的进步,也是“指标不治本”。与城市相比,中国的农村变得越来越不宜居,这是事实。

而“合村并居”无论是集中建“独门独院”,还是建多层楼房,均可以大大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

例如,在集中居住的小区,燃气可以入户,污水可以入管道,可以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站,以解决农村老人的看病问题,可以集中建设学校,解决农村孩子的远距离上学问题,等等。

政府也可以节省无谓的基础设施投入。农村的面貌改变了,政府的公共服务也可以做到全覆盖。

第二 “合村并居”有利于提前完成城市化。

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城市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般至少还有二十年的时间才能完成,也许从中西部看是这个情况,但是从山东(尤其是胶东)来看,城市化已经进入尾声。

如果你随便走进胶东的一个村庄做一下调查,你会发现,村里有能力进城的基本都进城了(农村50岁以下的人真的不多了),剩下的都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这些老人也分两种情况,有一部分因为要帮着城里的子女照顾孩子,也都随着子女进城居住了(他们以这种方式完成了城市化),那么剩下的,就是无能力或者压根不想进城的,他们是目前中国农村的“主力”群体。

一个重要的事实是,如果没有“合村并居”,这部分老人是无法完成城市化的。他们虽然属于待城市化的范畴,却不会给提升城市化率做任何贡献。最终的结局是,二三十年后,这部分老人没有了,城市化也就实际上完成了。

而“合村并居”却可以让这部分老人提前享受城市化带来的优质公共服务,帮助他们提升生活质量,同时也可以让城市化率大幅度提升(这被视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发达的重要标志)。

第三 “合村并居”有利于土地规模化经营

中国农村发展为什么滞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土地过于分散,一家三亩地,这造成了农业的机械化难以大面积普及,农业科技水平难以提升,土地的利用效率太低。

所以我们看到,中国农产品价格尽管二十年来没有明显的提升(去年涨价的猪肉除外),但价格仍比国外要高不少(例如玉米、猪肉、大豆等),因此我国一直不断在进口粮食。皆是因为国外的农业采取了规模化经营,大幅度降低了成本,而中国的农村因为规模化不够,无能力做到这一点,反映到现实就是,中国的农民很辛苦,但是却不挣钱。

“合村并居”如能在尊重、保障农民利益的前提下,推行宅基地和耕地的合理、有偿退出机制,则可以明显提升农村土地的规模化水平,让中国的农业有条件实施科技化和机械化应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升中国农产品的竞争力,进而保障中国农业的自足能力。

500

其次,再谈一谈“合村并居”的弊端。

第一 正如贺雪峰教授所言,“合村并居”如果是单纯的村庄合并,而缺少产业支撑的话,农民的意愿会产生分化、降低。

对一部分有劳动能力的农民来说,合村后居住条件虽然好了,但农业生产会变得不太便利,首先是距离承包地太远,其次生产工具也不太好安放,如果新居周边没有相应的工业或服务业用于转移劳动力的话,农民的城市生活就变得难以为继。

对一部分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来说。合村后首先是生活成本的上涨,住在楼房里,即便没有物业费,水电燃气也要比住平房要高,再者,搬进新居还要装修、购置生活用具,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目前,中国60岁以上农村老人的“退休金”平均每月只有一百多元,这笔钱显然无法满足“合村并居”后的城市化生活。

因此,这都会增大“合村并居”的推行难度。

第二 “合村并居”后仍避免不了“空巢化”

刚才讲了,目前中国农村的主力是60岁以上的老人,这批老人基本以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为主。可以说,无论有没有合村并居,都阻挡不了他们老去和逝去的现实,所以,中国的农村变得越来越萧条(平度一些农村宅基地空置率已经超过30%)。

也就是说,即便把这些人“合”起来,也只是暂时的,一二十年后,他们会逐渐逝去,那么,新合并的村居也会出现和当下的农村一样的情况,即“空巢化”,那样的话,巨大的投入换来的是一座座空巢的小区,肯定是巨大的浪费。

第三 合村并居在操作层面存在难题

很多人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合村到底合的是“人”,还是“居”?

如果“合”的是“人”,也就是说,只有实际在农村居住的人,才有权利分到房子,那么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长期在农村生活?实际上,很多人虽然已经进城买了房子了,但户口仍在农村,目的就是等有机会拆迁,分到房子。

而如果“合”的是“居”。随着年轻人和他们的父母逐渐走向城市,农村房屋的空置率逐年上升,但是空置并不意味着“无主”,实际上这些房子都有“主”,即便他们不在村里居住。此时如果合的是居,就会出现一对一的交换,那么农村的房子数量实际上并没有减少,但是人却越来越少了,又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还有,合村到底是新建“独门独院”的平房好,还是建多层或高层住宅好?从现实看,全世界极少有国家在农村建高楼大厦,这不符合农村的实际情况,但从政府层面对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分析,当然是建楼房最为“经济”,其中还涉及财政投入的问题,这里面存在不小的矛盾。

诸如此类,合村并居在操作层面存在难点,这些难点如何攻克是一个大课题。

个人认为,中国农村的未来不掌握在目前在农村生活的老人手中,而掌握在对农村怀有向往、有知识、有情怀的年轻人手中。过去的三十年,农村“只出不进”,年轻人大量走向城市,而却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是造成中国农村快速衰落,“单向性衰败”的直接原因。只有“可出可进”,允许年轻人回乡置业、生产,让中产阶级进入乡村,让“有恒产者有恒心”,才是中国农村的真正未来。

总之,一件事情,只有经受住历史的考验,才是真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