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名顶替穷孩子上大学者称:舅妈办理已去世
文 | 难得君
还是山东,冠县。
01
农家女被人冒名顶替上大学一事,有了新的消息,而且上了微博的热搜排名第二。
央视新闻微博截图:
没错,这次是拿一个已经不在世的人来顶包,称“全是已经去世的舅妈办理的”,好一个死无对证的甩锅。
山东冠县的陈春秀已经36岁,上有老下有小,为了圆自己的大学梦,她报名了成人高考,结果查学历资料的时候才发现,16年前自己被山东理工大学录取(专科),并且本科毕业,但档案照片确实完全陌生的一个女人。
没错,出生贫穷农家的女孩陈春秀,16年前,有人冒名顶替了她,上了本该是她上的大学。
作为穷人家的孩子,人生最重要的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就这样被偷走了。
16年来,只有高中文凭的陈春秀,为了谋生,饱尝了生活的艰辛,做过电子厂工人、餐厅服务员,幼儿园老师……
而偷走她读大学机会的陈艳平,毕业之后,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在冠县街道办审计所,端着体制内的铁饭碗。
原来,陈春秀当年高考考了546分,而冒名顶替她的陈艳平是个学渣,高考仅考了303分。
陈春秀被人窃取的不仅仅是身份和录取通知书,而是整个改变一生命运的机会。
事情被媒体曝光之后,当地县纪委对冒名顶替者进行了“停职”处理,山东理工大学则对“陈秋媛”进行了注销学籍处理。
02
要冒名顶替一个人上大学,有多难?
我先给大家聊聊也是最近发生的一个学籍造假案。
这个坑货叫仝(tong)卓,是个不出名的八线演员,在一次直播中,忘乎所以玩嗨了,自己爆料说当年为高考,把往届生学籍改成了应届生学籍。
说实话,我对这货一点都不讨厌,反而相当的喜欢,建议全国GF二代都要以仝卓为学习榜样!
第一,他对全国姓仝的人贡献巨大,要不是出了这个新闻,很多人都不认识仝这个字。
第二,为反腐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凭借仝卓直播中的爆料,包括仝卓之父临汾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仝天峰、临汾市教育局局长李晋平、临汾市教育局总督学苏迎泽等15人被牵出来,其中10多人被党纪政纪处分;3人因涉嫌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被刑拘。
不要小看学籍中的毕业年月,要往回改一年,不是用涂改液就能搞定的事情,而是整个档案都要重新做,涉及到众多的部门和关节。
15人,涉及教育局、学校、地方政府,需要上下贯通,协调联动,才能做到严丝合缝。
既然改一个学籍都这么难,那么冒名顶替另外一个人上大学呢?
不但需要修改自己的姓名等数据,还要改别人档案的数据、替换照片,还必须将对方录取的消息进行全面的封锁,涉及到的相关部门更多。
要说难度系数,比仝卓的起码难N倍。涉及的人员,只多不少。
03
冒名顶替案调查的结果呢?
最先,记者采访当地干部给出一个说法:
“系顶替者父亲花2000元买的学籍”。
你没看错,2000元找中介就可以搞定冒名顶替上大学的事。为什么是2000元,不是2020元呢?
因为在刑法中,超过2000元就是可以追究刑事责任,低于2000元顶多就是治安处理。
而当事人在咨询当地公安局、教育局、招办、母校等多个单位时,所有证据都没有了。甚至在母校查询当年的学籍档案是谁提走的,也没有任何记录。
也就是说,所有保存当年操作痕迹的证据,都可能被清理的干干净净,死无对证。
而记者在调查山东理工大学的时候,校方称,在新生资格审查中,入学资格审查必须保证中学档案、电子档案、准考证、录取通知书、户籍证明、照片材料与学生本人情况一致的。而这些材料是由学生的辅导员老师进行初审把关,发现可疑情况须上报招生就业处复审。
言下之意,冒名顶替者的初审复审都是过关的。那么,有没有中介参与其中,就不得而知了。
而据《新京报》报道,顶替者原名陈艳平,其父曾在县商业局工作,离职后经营当地一家商贸公司,还与他人合伙开市政工程公司,在当地中标过多个政府工程项目,多为农村基建项目。另据《中青报》报道,陈艳平舅舅曾任乡(现街道办)党委书记,曾任冠县审计局局长,后调任县住房和建设局局长,目前正在接受组织谈话。
也就是说,陈艳平根本就不是所谓的普通人家的孩子。
如果说,陈春秀被冒名顶替一事,仅仅是顶替者舅妈找中介就搞定了,那么涉案15人被处理的仝卓案全体人员,从副秘书长到教育局长,难道脑袋里装的是猪脑花?
04
在中国,寒门子弟唯一的出路科举考试,从隋代开创到1905年停罢,存在了1300年之久。
无论封建Z制如何腐败,但是科考舞弊,从来都是逆天大罪。别说小小的一个县城知县,就是一品大员都背不起如此大的罪过。
就拿满清顺治时期的丁酉科场案来说,顺天府的乡试中,考官李振邺,张我朴等人收受3000两白银的贿赂,允许名叫陆其贤的举人在考场内抄袭。后被学子举报,顺治帝闻讯震怒,李振邺、张我朴受贿舞弊,被判斩立决,没收全部家产,父母、兄弟、旗子流放尚阳堡。行贿人田耜等也是斩立决,家产籍没,父母兄弟妻子一并流徙。
顺治时的江南科考案主犯方猷、钱开宗被斩,妻子、家产籍没入官;同考官18人,除已死之卢铸鼎外,全部处绞刑;受贿的举子方章钺等8人,各责四十板,家产籍没入官,父母、兄弟、妻子流放宁古塔;受牵连的审理此案的刑部尚书、侍郎等也因“谳狱疏忽”,分别受到了处分。
历朝历代,凡是敢在科考上做手脚的,从来都没有好下场,轻者革职发配,充军流放,重者满门抄斩。
为什么会这么严厉呢?
因为科考舞弊,破坏的是民众唯一拥有的公平出身之路,打的是执政者的脸面。
而这些年来,就是因为很多冒名顶替上大学者被媒体曝光后,得不到严厉的处罚,所以才屡屡发生。
下面是网上找的一张图表,每一个事件都被媒体曝光过。
而这些事件大多数的处理结果,都只能是一声叹息。
05
冒名顶替案,看起来没有流血没有杀人,但是这种鸦雀无声的扼杀,却比杀人强奸残酷百倍。
因为它破坏的是人未来几十年的生活,它打碎的是人们的希望,是对社会公平的无情践踏。
如果对这种罪恶进行容忍,我们每个普通家庭的孩子都可能遭受到这种灾祸,无论现行法律有多大的漏洞,我们呼吁全社会的力量,把这些恶毒之人从我们的社会中彻底清理出去。
受害者不仅仅要得到巨额的民事赔偿,我们还要把全体施害者打入地狱,永世不得翻身。
最后用最高领导的话结尾: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