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杀综艺、下架电影、除名音乐,美国现在都这么魔幻了?
大家好,我是小爱。
最近美国局势挺乱,每天各种奇葩的新闻不绝于耳。
不过再乱,也不应该乱到染指文化艺术领域的程度。
万万没想到,这个号称艺术创作自由的国度,还会有下架奥斯卡经典电影这种事发生。
昨天,华纳新流媒体平台HBO Max决定下架经典电影《乱世佳人》。
因为该片被认为有种族歧视的内容,对美国内战南北战争的南方进行了美化。
说起这件事的起因,还是奥斯卡最佳电影《为奴十二年》的编剧约翰·莱德利最先发声。
6月8日的时候,他在《洛杉矶时报》上发表一篇文章,批判了《乱世佳人》,并要求HBO MAX下架这部电影。
文中写道:
“这是一部歌颂南北战争前南方(地区)的电影。这部电影要不在忽视奴隶制度的恐怖性,要不就是在塑造有色人种最痛苦的刻板印象。”
《乱世佳人》可是改编自世界名著《飘》的荧幕经典啊。
当年,《乱世佳人》斩获奥斯卡最佳电影等八项奥斯卡大奖,并且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授予黑人演员奥斯卡奖。
是美国电影协会评选的“20世纪最伟大的电影”之一,打破了当时美国观影人数和全球最高票房的记录。
今时不同往日,曾经的辉煌如今成为烫手的山芋。
HBO Max发言人对此事给出了一个官方的说法:
“《乱世佳人》是其所处时代的产物,描绘了一些很不幸地已散布于美国社会的种族偏见。这些种族歧视的描绘在彼时和此时都是错误的,我们认为让这部电影在没有解释和对这些描绘进行谴责的情况下保持上架,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虽然发言人表示下架举措是暂时的,后续上架不会对电影有任何改动,只是加上对当时历史背景的注解和对电影中描写黑人生活手法的批评。
但这一系列操作简直刷新了我的三观。
好好的一部电影,搞成政治正确教育片。
既然艺术作品是所处时代的产物,那又怎么可能从时代背景里脱离出来?
历史是不能否认也不能改变的。
搞得好像下架这部电影,那段种族歧视的黑历史就是不存在了一样。
美国把政治正确玩成了一场走火入魔的闹剧。
这样的苗头在美国音乐界早就开始了。
6月5日,环球音乐旗下的共和唱片公司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声明,即日起禁用“Urban”一词。
“即日起,公司将不再使用Urban描述部门、员工抬头以及音乐风格。我们也鼓励音乐行业的其他人这样做,因为对于塑造一个我们想要的未来、摆脱过时结构至关重要。”
就在共和唱片发表声明的前一天, 美国知名音乐制作人、歌曲作者管理公司Milk&Honey也宣布“公司正式取消Urban一词”。
声明称:
“我们认为这是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Urban是一个过时的词,公司在2020年以后不再使用。”
关于“Urban”词汇的使用问题还在持续发酵。
今日,格莱美将“Urban”都市音乐从R&B类别中剔除,并将其代表的“最佳当代都市专辑”重新命名为“最佳进步R&B专辑”。
美国音乐界之所以除名Urban,原因就是“Urban”这一词汇在行业里存在不小的争议。
“Urban”到底是什么?听小爱我简单捋一下。
“Urban”最早是由纽约电台DJ Frankie Croker于上世纪70年代创造,随后有了“Urban Comtemporary”的叫法,最终演变为“Urban”。
后来,Urban逐渐代替了以前所有与黑人音乐有关的词汇,包括Hip-hop,R&B,舞蹈,爵士等等。
再后来代表的不止是一种音乐风格或者部门,广泛意义还可以等同于黑人的生活方式,代表着黑人文化。
在过去,urban曾被种族歧视所拖累,黑人行业高管和艺术家在音乐界备受排挤。
2000年以后,urban音乐才慢慢发展成为具有极大市场价值的流行音乐。
因为有过一段黑历史,Urban现在也成了带有种族歧视标签的词语。
所以此刻美国音乐行业纷纷急于将“Urban”这个词除名。
想不通这么做的意义何在?
历史问题应该历史看待吧。
这一番“割肉”的行为,看起来更像是生怕美国现在反对种族歧视抗议活动的火烧到自己身上。
受情势影响,美国各行各业都蹑手蹑脚,唯恐波及自身。
关于美国警察探案的节目《直击追捕现场:LIVE PD》暂停播出,是否还会复播尚且未知。
连BBC iPlayer制作的英剧《小不列颠》也遭遇下架。
……
不止下架,停播,美国电视圈还有更严重的事情在发生。
从1989年开播,讲述美国警察执法故事的真人秀节目《执法先锋》紧急停播,美国派拉蒙电视网宣布就此封杀,不会继续制作下去。
一个播出30年的节目就这样结束了。
现在的美国,只要稍微和种族议题相关的电影和剧集或多或少都会受到抵制。
今天我还看到一个魔幻事件。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位教授因为拒绝黑人学生要求降低考试难度,减少考试内容并延迟交作业等要求。
结果被2万多名黑人学生投诉,最后被学校停职。
可以说已经上升到种族绑架了。
甚至现在不能说“黑人”这两个字,而必须称呼“非洲裔美国人”,否则就会指着鼻子被骂得狗血淋头。
谷歌浏览器将以前的黑名单和白名单修改为屏蔽名单和允许名单。
理由是原先的黑名单和白名单可能会涉及到种族歧视。
越来越荒诞,越来越可笑。
这么做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美国因为黑人奴隶制的废除问题打了四年的内战,伤亡人数达到百万的南北战争都没有彻底解决的问题,莫非现在下架含有历史问题的影视作品,废除一些不爽的词汇,就可以平息一切?
难道不会更加激化白人保守派的愤怒?
是美国人太天真?
不,站在金字塔顶端的美国人才不傻。
所谓的政治正确不过是美国政客们为了安抚民愤拉选票而演的一出戏罢了,他们如果真正想解决问题,也不会任其事态恶化到现在这种程度。
矫枉过正,物极必反。
用不了多久,上帝就不应该是白人的形象。
非洲裔上帝才是解决种族歧视的终极目标。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个让我笑了一天的梗:
如何信达雅翻译这句"I only suck black dick"?
大神级答案:往来无白丁or不黑不吹~
小爱 | 策划
小爱 | 撰文
滚君 | 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