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媒体炒作被虐杀黑人犯罪记录,和当年公知美化小贩杀城管有啥区别?

还记得夏俊峰案吗?

2013年9月25日,轰动一时的小贩刺死城管案主犯夏俊峰经最高法核准死刑,于当日被执行。

500

这起喧嚣一时,持续了数年之久的案件终于落下了帷幕。

7年过去了,历史的长河,总是这样不经意间带走了往日的泥沙,只剩下了平静的河面。

但是当年夏俊峰案引发的轰动,想必很多人依然记忆犹新。

之所以旧事重提,是因为最近被美国白人警察虐死的黑人案件,出现了和夏俊峰案类似的情节。只不过,二者是相反着来。

在黑人弗洛伊德被白人警察用膝盖残忍跪杀窒息而死之后,因为新冠病毒疫情影响早就生活无着的很多美国底层黑人群体,早已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纷纷走上街头抗议。美国由此爆发了近20年来规模最大的动乱。

500

最新消息是美国已有40个城市宣布宵禁措施,总统特朗普更是喊话要求军队介入,制止暴乱事件。

500

谁也想不到,一个黑人的死,会成为如此大规模混乱事件的导火索。

大概是为了消除事件源头的影响,这两天,美国部分媒体开始炒作黑人弗洛伊德之前的犯罪记录,试图把他朔造成一个多次犯罪的恶人形象,那么他也就“死有余辜”了,以此消解公众的内心愤怒。

我们看到,弗洛伊德被爆出如下前科:

1998年8月,盗窃,未判刑;

2002年,擅闯民宅,30天监禁;

2005年,携带小于1克可卡因,监禁10个月;

2007年,持枪入室抢劫,用枪指着一妇女腹部,寻找毒品和钱,2009年被判入狱5年;

2014年出狱后从休斯顿搬到明尼苏达;

2020年案发时,被店主举报使用假钞。

在搬来明尼苏达州之前,弗洛伊德曾经在休斯敦入狱8年之久。

500

媒体还曝光了弗洛伊德先前犯罪记录的法庭文件

500

这个举动的目的就是想转移话题,用另外一件事来转移公众对白人警察恶行的注意力。

但是,白人警察虐死黑人这个事儿的核心,不在于受害者本身是否有犯罪记录,而在于白人警察的行为不可饶恕。

哪怕事件中的这个黑人十恶不赦,也应该经由审判,或者是在作恶过程中被正当击杀。无论如何,这个警察用膝盖顶住受害人颈部动脉长达6分钟,致使黑人活活被憋死,这种残忍的行径突破了我们对现代文明底线的认知。

500

不管怎么转移公众对此事件的注意力,白人警察的恶行都没得洗。正如当年夏俊峰案件过程中,不管公知如何美化夏俊峰,他杀人的罪行也无法洗白。

但为什么这2起简单的案件背后,会出现这么多节外生枝呢?

让我们回顾一下夏俊峰案背后的一些故事。

2009年5月16日,夏俊峰因为出摊过程中和城管发生冲突,后被带入城管办公室,双方发生争执,夏俊峰用随身携带的利刃刺死2名城管,刺伤1人。后一审被判死刑。

500

案发以后,此事经媒体曝光,引发了广泛讨论。

这件事之所以在当年引起众多讨论,是因为那些年城管和流动摊贩之间屡次发生冲突。夏俊峰案之前已经有崔英杰刺死城管案等事件发生。

舆论对于小贩处于某种天然同情,因为在很多人看来,流动摊贩出于谋生需要,上街摆摊实属不得已,他们作为底层人民,作为弱势群体,本身确实值得同情。而城管作为公权力的代表,在那些年确实发生过多起暴力执法案件,城管形象也不怎么好。

2010年左右的网络舆论,流行一句话,叫做“鸡蛋和石头之间,我永远选择站在鸡蛋一边”。

当然,还有一个我们不能不注意的背景,就是2010年左右正是“公知”在网上势头最盛的时期。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当年薛蛮子、李承鹏在微博上的发言,真的是当年的风云人物啊。

500

李承鹏就在微博上多次发表关于夏俊峰案的言论,在其2011年的新浪博客(后被注销)中他曾这些写道:

“这么战无不胜的城管,却被夏俊峰秒杀,我心中有一丝诡异的快感。我并不确定这是否冤案,我也注意到有人质问,为什么不想想死去两名城管也有父亲,也为人子……是的,这说得很对,我同样为他俩的逝去感到无限悲伤,可正因如此,大家就得想想,如果一个制度总让父杀人子,子戗人父,父父子子杀来杀去,它就是一个很滥的制度,断子绝孙的制度。”

在这种网络舆论中,当时公众普遍同情夏俊峰。

夏俊峰及其辩护律师均称他被2名城管殴打在先,所以动手,属于正当防卫。但因没有目击证人,且当事城管均已死亡,未被法院采信。

在后来的上诉和二审期间,夏俊峰家庭背后更多的故事被媒体挖掘出来,特别是夏俊峰的儿子,后来一度成为夏俊峰案的焦点。

原来夏俊峰的儿子爱好画画,而且有一定绘画天赋。媒体曝光了他的画作,比如下图这张《我和爸爸》

500

在2011年至2013年这2年间,夏俊峰的儿子成为了媒体关注焦点。一度夏俊峰儿子的画作结集出版,后来又有人指责其画作是临摹几米作品,存在侵权嫌疑。

500

这些事儿闹得沸沸扬扬,甚至一度喧宾夺主,让人忘了案件主角本来是夏俊峰本人。

很明显,媒体报道夏俊峰儿子的艺术天分,尤其报道其关于家庭、父子主题的画作,其目的还是为了渲染夏俊峰的悲情,营造舆论声势,试图影响法院终审判决。

但最终法院依然维持原判,最高法也核准了死刑。但就在夏俊峰被执行死刑当天,伊能静还高调宣布收养夏俊峰儿子为义子。

500

如今再次回顾夏俊峰案件的整个过程,如果说背后那一系列节外生枝的新闻没有当年那些“公知”的策划,你信吗?

夏俊峰案本身其实很简单,作为案件的核心,他刺死2名城管的犯罪事实,被判处死刑,一点问题也没有。这个案件本身,对于夏俊峰家庭而言,对于死亡的城管家庭而言,都是悲剧。

而那些“公知”之所以抓着夏俊峰案不放,就是想利用弱势群体做文章,试图挑动公众对公权力的不满情绪。

在很长一段时期,国内很多著名案件背后,都会有以新某报为代表的媒体挖掘罪犯背后的故事,尤其是挖掘罪犯本人的“人性光环”,描述其本人心酸的过往,试图引发公众对犯罪分子的同情。

500

比如在2018年著名的滴滴司机杀害女孩案,又有媒体起底罪犯家庭背景如何如何

500

“公知”们之所以渲染夏俊峰、渲染杀人滴滴司机的悲情过往,根本目的其实并非想为他们脱罪。

“公知”的目的,无非还是“定体问,这国怎?”最终还是想把一个简单的案件,往体制问题上去联想。

当然经过多年洗礼,如今的中国网民已经识破了某些媒体这种“吃人血馒头”的套路,不会再轻易被这些媒体摆弄。

500

其实逻辑很简单,不管一个人之前有什么故事,他犯了罪就是犯了罪。犯罪就应该接受法律制裁。法律不能因为犯罪分子值得同情,就要因此法外开恩。

同样地,回到美国白人警察虐死黑人这件事情上,不管一个人之前犯了什么罪,都不能作为这个白人警察虐死他的理由。

我们讨论任何事情,都应该就事论事。如果讨论一件事,有人非要节外生枝,牵扯出当事人的过往,那他一定是别有用心,另有目的。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