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知”的倒掉
文 | 何欣颜 栩然
首发 | 栩然说(ID:xuranshuo)
1
鲁迅先生倘若还在人世的话,眼下这场平地惊雷的世纪瘟疫,想必又会让他在凭栏处,爆出许多金句。
比如,对疫情早期各种魔幻情节,他会扼腕叹息:
“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
对以次充好,发国难财的黑心商贩,他必会痛心疾首:“包好,包好!这样的趁热吃下。这样的人血馒头,什么痨病都包好!”
看到医护人员不顾自身安危,飞蛾扑火般地驰援武汉,他闭上眼,想起当年那个立志学医,曲线救国的长衫少年,嘴角露出轻轻的笑。
深深地抿上一口烟:“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面对84岁还坚持在抗疫一线的国士,他会感叹:“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血……”
基建狂魔们披星戴月地建起来两山医院,“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疫情照出来的丑陋的人和现象:“敌人是不足惧的,最可怕的是自己营垒里的蛀虫,许多事情都败在他们手里。”
一车车各地救援物资争分夺秒地开往江城,“无穷的远方,无尽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
2
“公知”的初始设定,完全没有眼下这般神憎鬼厌的样子。
最早的所谓“公知”,是一些有风骨、有态度的思考者,他们开启民智、心忧天下,是善于“发现社会沉疴、引领社会进步”的那波人。
往往对那些拥有良好的知识背景,具备批判精神及独立思考力,心系民族未来与社会公义的知识分子,人们才奉上“公知”这个称谓。
从大历史的角度回溯,2000年前“百家争鸣”,孔子、孟子、墨子等都是追随者众的公共知识分子,可以称得上是初代“公知”。
他们主张礼义仁智信,他们认为民贵君轻,倡导兼爱非攻;他们无私分享智慧成果,他们谆谆教诲如春风化雨,他们心系天下存亡与百姓福祉,他们饱经风霜仍坚持布道,大志不改…
在漫长而略显压抑的历史长河中,在教育资源缺乏、信息不对称的旧时代,我们需要这样见多识广、立场鲜明的理想主义者来为我们发声。
比如鲁迅先生,在我看来,他是近现代最为成功的公知,他手拿匕首心急如焚,怒发冲冠奔走呼号的样子,犹如深渊处照进的一道X光,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国人。
3
世事沧桑,斗转星移。
2000多年后,“公知”这个曾经自带光环、令人仰望和追随的标签,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华丽“进化”成一个贬义词,而他们的言行也越来越令人看不懂,堪称新时代迷惑大赏。
疫情之下,网络公知们更是如同打了鸡血一般,争先恐后开始了浮世绘般的表演。
其中有如丧考妣凄凄惨惨戚戚,昼夜不息的“常态绝望流”;
比如足不出户40多天,却发表了多篇一线纪实体的“疫情日记”的某作家。
每天都有流不完的眼泪,抱怨不完的现状,要不完的说法,私以为这个症状真的可以去看心理医生了。
而当网友质疑“无主手机”情节的真实性时,方方却死活拿不出来她的这位医生朋友的“传来的一张图片”。
也有质疑官方数据,认为一切皆为虚妄,只有他同事、他亲戚、他内部人士在朋友圈转发的各类出处不明的消息和图片,才是人间真实的“独立思考派”。
比如认为所谓皿煮自由才是从根本上解决瘟疫的唯一方式,认为只有灯塔国神药“瑞德某韦”才是“人民的希望”的“慕洋犬派”。
更有借机为侵略者洗白,深刻研究“侵华细菌战”并得出结论:技术上整体不可行,所以日军是无辜的,细菌战?不存在的“学院洗地派”。
连历史研究院都被这位交大教授的“研究成果”激怒了。
当然,也少习惯性自我矮化,将中国原罪化设定、动辄代表民族反思、代表国人给全世界道歉的“软骨型”。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以上“公知”不光容易戏精上身,跪的容易,还自我感觉良好,甚至以“当代鲁迅”自居。
鲁迅先生若泉下有知,他必定辞谢三连:
“莫挨老子!莫挨老子!莫挨老子!”
4
央视前主持人阿丘,便是这许多软骨型公知中的优秀代表。
在新冠疫情、COVID-19病毒的源头及病原地还远远没有厘清的迷雾之下,他就开始了表演。
他独辟蹊径从“东亚病夫”的名号作为引子,用臭名昭著的“反思体”语气,建议我们应该因新冠疫情给全世界“鞠个躬”,“道个歉”,并谦卑地说声“给你们添乱了”。
不止一次在微博看到有人建议我们应该给日本道歉、韩国道歉、给伊朗道歉,甚至给美国给印度道歉,但主持人阿丘的这番话,还是让我胃部不适了很久。
作为一个官方媒体的知名主持人,体制内的既得利益者,追随者甚众的大V,在此次新冠病毒到底从何而来尚且不明的情况下,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如此轻易的进行原罪设定,并浮想到“东亚病夫”的名号(这可是黄种人心中的痛),这位名嘴一贯以来的思维模式可见一斑。
在他的心中,中国近代积贫积弱,被西方蔑称为“东亚病夫”,所以这国定是有原罪的;病毒是在武汉传播开来的,那么中国就一定是病原地,中国人给全世界“添了麻烦”;总之我们应该反思,我们应该鞠躬,我们应该道歉。
跟他有异曲同工之妙、忙不迭的给自己的国家和民族上原罪的,还有这位。
我不太了解这位童之伟是什么来头,但是这种跪着卑微感简直呼之欲出。
连外交部发言人都忍不住霸气回应:2009年美国爆发H1N1流感,蔓延到214个国际和地区,至少18449人死亡,谁要求美国道歉了吗?
还有下面这样的:
借用一下《让子弹飞》里的一句台词:你踏马地给我解释一下,什么叫“少的离奇”?什么叫踏马的“Why"?
我们付出那么大的代价,确诊病例终于开始下降,让你感觉不痛快了吗?
中国一点点好起来,你不乐意了?
此外,让我没有想到的是,以深度读金庸起家的前新华社记者六神磊磊(王晓磊),竟然连续在他篇篇10万+的公众号发了3篇文章,让我大跌眼镜。
财务自由后,就越来越不用约束自己真实的想法了么?
第一篇中他吐槽中国的历史太长,酱缸文化太深,导致民族不能够轻装上阵;第二篇则为武汉女作家某方鸣不平,认为被“洗脑”的人民不配拥有这样的“独立思考者”;
第三篇或许因为民怨沸腾已经删贴了,在此文中,他认为我们此次拖累了世界,就像是“楼板渗水”波及到了下面的住户(其他国家),所以自然也应该是反思+道歉+鞠躬喽。
我想起某非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曾经说过的一段话:“不明白任何情况就劝你一定要大度的人,你要离他远一点。因为雷劈他的时候会连累到你。”
动辄劝你反思鞠躬道歉的人,你也得离他远点,他脑洞渗水时一定会连累到你!
5
据我暗中观察,“软骨派”公知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他们其实有共同的特点。
他们的年龄大概在35-60之间,一般都有点才华,思维模式多多少少打下了一些时代的烙印,对自己的民族、国家有种渗入骨血的不自信。
如果你们还都互联网爆款文章有记忆的话,一定对“美国霸气小护照、德国百年油纸包”不陌生,当然,对日本国的“体温寿司之王”等为代表的“工匠精神”肯定也如数家珍。
如果你的年龄再大一点,经历过《读者》、《青年文摘》、《意林》及南方系周刊等纸媒大行其道的年代。
你会发现我们的媒体30年来,针对国内就是积弊太多劝反思、针对国外就是人性光辉很甜美,这种自我矮化的叙事风格一直大行其道,间接影响到了民族自尊,几乎整整一代人都没办法真正的自信起来。
这种不自信的原罪设定、动辄反思的行为范式,在第一代网络公知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比如姚大嘴和李大眼,动辄激愤发问:“这个国家怎么了?全身发冷不停颤抖,恶之花绽放的土地。”
或者“从来不告诉你发生了什么,只让你莫名地仇恨,莫名地恐惧,稀里糊涂地活,不明不白地死。”
拜托了二位,那可是暴恐分子无差别袭击啊(他们爆出以上“金句”的背景,是2014年3月1号昆明火车站袭击事件,31人丧生,141人受伤)!
暴恐分子可是全世界的公敌,怎么就变成了我们的锅呢?
那么我们到底有什么问题?
6
我的回答就是,我们没有问题,我们更没有原罪。
比如在这次的新冠疫情当中,除了初期武汉方面应对不及时、不够重视以外,其他方面我们做得已经足够的优秀,并且提供了全球可供参考的抗疫标杆与模板。
我们的国家针对疑似患者与确诊患者全面免费医疗救治,在13天内就建起了数千床位的专业医院,付出了数万亿经济停摆的代价,只为了保证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
壮士断腕,这是何等的大国担当与责任感?
我们的民族与人民团结一心,14亿人说不出门就不出门,各地骨干医疗工作者第一时间驰援一线,基建狂魔们披星戴月建设两山与方舱医院,各地捐款捐物热心救助志愿者甚至自费前往一线做后勤;
基层工作者殉职者近百位,4000万多名党员3天内为疫区捐款47.3亿,他们有什么问题?
这一次抗疫救灾,我们体现出的民族凝聚力和强大动员力,纵观人类历史,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出类拔萃。
这样的国家和人民,如此弥足珍贵,又如此令人敬佩!
他们凭什么道歉?凭什么该配合你们这些跪族、软骨病患者表演?
因为莫须有的“疫源地”罪名吗?因为飞来的“东亚病夫”的牌匾吗?
因为我们民族曾经经历过苦难,承受过诋毁,所以就必须为一切人类的苦难背锅?为所有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承担骂名?
省省吧,公知们,你们的那一套早就过时了,你们蹦跶够了,“反思”够了,惺惺作态够了。
在你们得志猖狂的时候,群众和网友在微博上说一句“爱国”都会被冷嘲热讽,连夸奖一句自己的国家,都要小心翼翼。
你们也该退场了。
天天吵着要中国道歉,不如你们给大家鞠个躬吧。
最新的消息是,阿丘已经变成了央视前主持。
该!
7
客观来讲。
1840年开始,我们国家的确过了将近一个半世纪外忧内患的穷苦日子,这其中成长起来的数代人,对自己民族的文化与价值观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犹疑。
近代以来,带路党与慕洋犬是一直都大有人在,发国难财的人也一直屡见不鲜,卖国求荣的不在少数,收钱做买办、做内奸的也不是没有。
所以我们才会那么推崇那些敢为人先、带领中华民族在满目疮痍中站起来的伟人,我们才会那么尊敬那些带领我们国家从百废待兴中富起来的领路人,他们才是真正的民族的脊梁,人民的希望。
我们长在红旗下的这一代是幸运的,衣食无忧、有机会接受好的教育。
然而所有这一切都不是大风刮来的,是共和国先烈们在战场上浴血奋战打下来的,是改革开放前辈们披星戴月筚路蓝缕一分分挣回来的,如果没有他们的牺牲与建设,我们的国家怎么可能迎来欣欣向荣的民族复兴?
去年的清明节,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后台回复“文明”获取),探讨为什么中国是地球上唯一硕果仅存的古文明?
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只有谈到中国,前面不用加一个“古”字。
最后,我得出的结论是:“因为,这刀劈斧切的天地间,处处都是不愿意做奴隶的人民。”
那些动辄主张历史虚无、将民族矮化的公知们,我不奢求他们能从人类文明的宏观视角来重新定义我们的民族与国家,也不求他们从此站起来,就事论事,不将原罪论进行到底。
我只对“跪族”公知们提出以下3点切实可行的小建议。
首先,多读点书,摆脱格式化偏见与认知内卷化的现状。
尤其是大历史方面的书籍,这样有助于对自己国家的和民族建立一个立体的印象。
说实话,在我更年轻一些的时候,我也跟六神磊磊有过类似的感受,我认为中国古代史,尤其是朝代的更替就像是圆环套圆环,永远出不来,只是封建帝制的机械重复,甚至内耗严重,完全没有政治体制上的建设性,尤其是读到近代挨打史,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但是当我自己也走过弯路,尝试过徒劳无功,体验过现实的铁拳,经历过从自发到自觉的觉醒以后,我才真正开始像爱自己一样,爱我们的民族与国家,看好我们国家的未来。
另外,提醒一句,看书不要只看一类书,更不要看到西方人写的什么“揭秘”“真相”之类的书,就以为是掉下悬崖捡到了神功秘籍。
那都是武侠小说里唬人的。
其次,建议公知多和真正的人民群众打打交道。
不要总是在家里闭门造车,怨天尤人,在客厅中心生产负能量。
你们哥几个可能天天在大房子里谈笑有鸿儒,但不好意思,我们尘世里打拼的可能都是往来皆白丁。
负责任的讲,我们的人民这样那样的一些小毛病,但是从对于彼此的深厚守望,对国家的责任感和识大体的程度上来讲,全世界也找不到几家。
我希望条件优越的公知们,不要被锦衣玉食的生活所囿,而变得越来越不会换位思考,不接地气,这样真的对自己的认知很不利。
曾国藩仕途极盛时,尚在家书中晓谕长子曾纪泽:
“世家子弟最易犯一‘奢’字、‘傲’字…见乡人则嗤其粗陋,见雇工则颐指气使。”
有的公知们自己先富起来了,却耻于看到自己的国家人均GDP不如发达国家,于是动辄就嫌弃这嫌弃那。
比如别人会“风月同天,与子同袍”风雅无比,而你们只会“加油雄起!”,再驰援几吨大葱土豆。
他们不屑与这样的大老粗为伍,他们又要开始带头反省了。
这种虚荣与浅薄跟当年“只愿坐在宝马上哭”的拜金女又有何区别?反正都是嫌贫爱富。
他们自诩为有脑子,但是就算有脑子,眼盲心盲的话也没有办法呀。
最后,我隆重的向各位公知推荐一下,有时间可以去看看“复兴之路”特展。
2019年底,我去国家博物馆参观了《复兴之路》主题展览,数次泪目,深深感慨。
从1840年开始,华夏民族的骄傲被西方人的坚船利炮击碎后,民族尊严自此开始被深深挫败,直至底裤都不剩。
泱泱“天朝上国”,从此变身为人人皆可分而食之的“东亚病夫”,十数个帝国主义列强尽数来犯,被迫割让边境领土无数,被迫签订了数个丧权辱国的条约:
战败、割地、赔款,这三个词似乎成了近现代史上的高频词:
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南京条约,辛丑条约……
把一个民族的伤疤如此深刻揭开,是需要勇气和承受力的,所以也比较少有人去特意碰触。
近年来清代戏主要集中在清初康雍乾三个人身上,把他们的爱恨情仇、权谋争斗都编排了个遍,却很少有人将笔墨或者镜头,投向道光帝及以后的百年战乱的沧桑岁月。
如果我们可以把目光退回100多年前的话,可能会更加感觉到个人命运与国运的不可预测:
外敌来势汹汹,清廷抗敌不力,维新变法无望,数万万还梳着辫子头的国人于是开始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
一个又一个勇敢的先烈倒下,一个个追随他们遗志的人跟上;有人想从典籍中获得灵感,有人想从他国获取答案,有人“我自横刀向天笑”,有人因日夜思虑民族未来郁郁而终,也有人华丽转型为带路党或买办,挣得盆满钵满。
新中国成立后,一开始日子也并不好过。但再难再苦,都挺过来了。
抗美援朝,两弹一星,改革开放,哪一项不是史诗级的绝地重生?
8
其实我们的先辈、父辈,已经做到了很多奇迹般的事情,只是很多人自卑惯了,不愿意去承认。
去年国庆阅兵的盛况我相信很多人还是历历在目。
我们的上一代,上上一代人,为了国民能够吃饱穿暖,他们没有精力也没有心境去“风月同天”,他们只懂得“披星戴月”;他们也不太了解“与子同袍”,他们往往“衣衫褴褛“,却依旧只顾着“风雨兼程”。
就像是以硬核劝退走红的河南村支书一样,他也许不懂那些文人风雅,华丽辞藻。
他只知道,他要做的事,就是要保证全村的生命安全,他看到不听话的村民他着急,他急得破口大骂,他心急如焚,他内心的责任感让他必须要这样去做,去说。
哪怕挨骂,哪怕被嘲笑土味。
这是一种朴素而又厚重的情感,这或许也是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的原因。
我们能看到多久的曾经,就能去到多久的将来。
如果说地球上有哪个国家的人民是最值得自信的,那一定是中国人民。
如果说世界上有哪个民族是最值得自信的,那一定是5000年来,还一直在这儿的中华民族。
是我们。
鲁迅先生曾说过: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
斯人已逝多年,他说过的话,却依然如同夜空中最闪亮的那颗星。
……
2019年12月17日。
第一艘国产航母山东舰下海,舷号17。
第二天清晨,远在英国纽卡斯尔的晚清致远舰先驱墓前,迎来了几张年轻的东方面孔。
他们打印了山东舰的彩色照片,小心翼翼、神情庄重地供奉在了先辈的墓碑前。
—— END ——
本文来源于公众号:栩然说。微信上写毛泽东最集中、最深度、最有趣的地方,致力于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毛泽东,学习毛泽东,实现从三观到认知的重塑。
如果你想读到有深度、有洞见的好文章,推荐关注:栩然说,作者栩然将借助于对历史、现实和人们行为规律的分析,帮助你预测事情的走向,看透世界的本质,甚至洞悉人性的秘密。
关注“栩然说”,后台回复“毛泽东”可获取更多关于毛主席的精彩好文;
回复“合集”,可获取关于毛主席的全网独家资料合集;
回复“君主论”,可获取“帝王心术”系列解读文章。